优化预设 促进生成

2018-08-26 18:02高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王二小黄鸡预设

高艳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76-01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景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在师生对话互动中产生的超越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精彩。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学习的过程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在继承传统课堂预设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如何进行有效预设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课前我们必须认真理会新课标理念,钻研教材教法,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首先认真的与文本对话(建议:教师不要先看“教学参考书”,以免先入为主束缚了自己的思维)。这种对话越深入越好,这样教师才能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者。如领悟文本的基本意义,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梳理作者的思路,把握文本的重点、难点和语言特点。哪些地方,画龙点睛,蕴含丰富,可细细体味;哪些地方留有空白,可驰骋想象;哪些地方词句精练,值得咀嚼推敲,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心生疑问,应该怎样解答,等等。有了这样一番钻研,学生人文精神和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在哪里,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也就基本心中有数了。文本钻研了,再思考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拓展哪些信息资料,最后再确定具体的教学流程。

2.问题设计应该目的明确,综观全局。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务必做到目的明确,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来精心设计问题。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全面落实三维目标,能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受到教益,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维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高。

3.问题设计应该深入浅出,灵活有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热闹的捕鱼场,每个学生都能借助教师发下的渔具与捕鱼的方法捕获水中的鱼儿。课堂提问要能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听得懂,说得明,心有所动。二、如何面对课堂生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導'。”新课程实施使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学生。学生作为有主观能动性和不同特质的生命体,他们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我们应善于从学生中发现和提取学习资源,努力使课堂产生共振。

1.积极意义的生成要敏于捕捉。

①顺势深化。一位教师执教《坐井观天》一课,教学快结束时,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回答,课堂气氛活跃,这时一学生说:“青蛙可能还想跳回井里去,因为外面环境污染太严重了。”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另类的答案,肯定?否定?还是置之不理?都不太合适。可贵的是这名教师顺势问道:开阔了眼界,就难免会发现问题,但逃避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吗?此顺势一问,不但将学生偏离文本的认知拉回,而且深化了文本内涵,使学生明晰: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由于年龄经验、认知水平所限,很多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往往浮于表面或偏离文本核心内涵,但却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切入点,如果教师及时捕捉,恰当引导,便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缓冲期待。教师课前备课再充足充分,也难免会有疏漏,课上引导再机智灵活,也难免一时卡壳。面对课堂有效的生成,教师如果一时调整不好思绪,组织不好语言,不妨缓冲一下,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和期待中,精彩便会应运而生。如一位教师执教《小黄鸡的故事》,有学生提问:“课文说,梅梅和小黄鸡一起做着香甜的梦。小黄鸡会做梦吗?”教师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怎样向学生解释呢?说不好,会破坏文本的意境。教师灵机一动,说:“是呀,小黄鸡会做梦吗?请大家再读课文,认真思考,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学生开始思考讨论(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好契机),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来组织语言,在接下来的环节里,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总结都很精彩。

2.偏离目标的生成要善于引导。

①等值反馈。教师直接以解释性的等量信息作出反应。这是因为这些问题没有多大讨论价值,学生也难以自己解决,教师如能简易明白地直接解答,给予指导,就可以不会由于无价值的滞留、转移话题,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这类问题基本出自背景材料或物名解释等。如《将相和》中的一些问题:什么叫“和氏壁”?赵王为什么怕秦王?请罪为什么要背上荆条?……

②反向控制。有些课堂生成具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这就要采取合适的控制手段,促进其向合理解决的目标前进,防止误入歧途。如学习《王二小》一文时,一学生问:八路军为什么不救王二小?这类问题如果教师不加引导,无目标地让大家讨论,就可能钻了“死胡同”;如果简单地由教师正面解释,不但在具体问题上容易造成偏颇,同时由于力度不够也达不到较好的效果。这里,较好的方法是反向提出诘问。教师不妨反问:“大家想一想,王二小经常帮助八路军叔叔放哨,八路军叔叔都知道他是一个聪明勇敢、坚强可爱的孩子,八路军能不想救王二小吗?”教师不回答,也不说破,反问一下,让学生冷静思考,反而会有更强的说服效果。

③及时筛除。对于离题万里、毫无思考价值或硬钻牛角尖的问题要及时筛除,这样做一方面是降低对课堂教学的干扰,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读书质疑的方法,指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思考方向。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出现教为普遍,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在不迁就的同时,要注意态度和蔼、语气谦和,让学生知道,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没有错,需要调整的是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预设是课堂的主线,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发展,是思维的碰撞。 预设是可调可控的,教师要首先做足做透问题预设,打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切渠道,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生成是一种期待,一种惊喜,同时也是现阶段课堂的一种必然状态,由于它自身具有突发性与偶然性,因而对教师形成了挑战与考验。面对新课程,我们要有信心,面对新课程,我们更要有能力。

猜你喜欢
王二小黄鸡预设
抓小鸡
小英雄王二小
传承王二小精神 争做新时代少年——“王二小中队”风采录
乱用成语的忘忘熊
向小英雄王二小学习
淘气的小黄鸡
纸杯小黄鸡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舞台剧《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