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珍
【摘 要】新课程改革将学生主体地位放在了核心地位。聋生本身听觉存在障碍,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多依靠视觉来接受新知识,存在注意力不稳定、涣散等问题,这些都为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本文从聋生注意力特征出发,认为提升聋生双眼的利用效率以及排除外界感染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聋校;语文课堂;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75-02
一、聋生注意力特征
1.对于聋生而言,因为他们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只能够凭借着视觉来感知外界的刺激。
聋生产生以及保持注意力无法像正常的儿童一样,通过语言刺激来获取外界感知,像讲故事、劝说以及引导这种能够用于正常儿童身上的语言解释,无法获取聋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年级的聋生,因为他们还只能掌握相对较少的词汇和语言,欠缺说话能力,教师生动故事以及口语指示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丝毫作用。
2.聋生注意力转移以及分配能力较为薄弱。
聋生感知的范围相对狭小,知识经验欠缺,形象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缺少自制能力,上课的时候无法做到一边看黑板,一边看手语,二者有先后关系,从板书过渡到手语的时候,学生通常无法快速的从一种活动轻易的转移到另一活动上来,同时注意力转移的集中性、机敏性以及灵活性都较为薄弱。比如,教师让学生将数量关系通过小棍的形式加以表现,部分学生在摆完木棍以后很难马上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身上,依然在摆弄手里的木棍,这便是聋生注意力转移能力较差的一种表现形式。
3.聋生无意注意占据了核心地位。
对于聋生而言,无意注意通常要比有意注意发生的频率高。无意注意指的就是一种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同时也不会受到意志的控制,会不由自主的就对某种事物产生关注。低年级的聋生一般自制力相对较差,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他们无意注意会高于有意注意,并占据了学生注意力的主导地位。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聋生注意力的提升策略
1.提升双眼的利用效率。
聋生学习与生活主要依靠双眼,这也是他们重新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假如学生双眼没有注视着教师,那么教师就很难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与交流,这种情况下,不管教师做什么、说什么,他们都无法看到,也不会理睬教师的一举一动,只顾做自己的事情。眼睛作为心理的窗口,可以流露出内心所想,会向外界传递出大量的信息。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注重对学生双眼传递信息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关注力。胆量大和自信心较强的学生会勇于使用眼睛来与教师进行沟通;胆小或者是做错事情的学生则不敢与教师进行眼神的交流。教师在第一节语文课堂上,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眼神来观察学生的心理表现,用眼神来关注那些走神的学生,在课后给予精神层面的辅导与关心,梳理其内心的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很容易分辨出教师延伸的差异性,师生之间也会产生某种默契度,学生学会了使用延伸来跟教师进行交流,课堂氛围也会随之改观,学生注意力会自然而然的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排除外界干扰。
学生本身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被其他的外界因素所左右。所以,在出现一些能够对学生产生干扰作用的外界因素时,教师需要给予及时的处理,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外界出现了干扰元素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注意力。第一,教师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的提醒。当采用语言提醒的时候,教师需要保持语气平和,不能大声呵斥学生。也可以采用动作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提示,在学生注意力因为外界干扰而分散的时候,教师可以停止授课,学生会认识到教师这种行为是因为自己走神了,从而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教学中。第二,妥善处理。这种形式通常发生在偶然发生的事件上,比如学生出现了严重违纪或者是病倒的情况,教师既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不管不顾,需要采用一种平和的形态和学生共同来快速以及审慎的处理好,确保课堂秩序的稳定,避免学生因为外界的感染,而分散注意力。结语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方法很多,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方法以外,还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其他的方法注重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比如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直观教具。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不断的研究全新的教学手段,提升文化素质,使得學生能够学到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确保小学教学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戈晓蕾.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160-00160.
[2]刘芳. 非语言教学手段在聋校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 学园:教育科研, 2011(17):133-133.
[3]任广友. 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组织教学的点滴体会[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39).
[4]刘爱芳. 如何组织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J]. 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 2014(5):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