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型职教集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优化策略思考

2018-08-26 18:02徐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管理体制

【摘 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影响集团化办学整体质量和发展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占我国职教集团主体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中所面临的发展性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深化集团化办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行业型;职教集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51-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1],而“职业教育实行集团化办学既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有效途径,也是实行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重要实现形式;既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又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强力举措” [2],《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把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重要方向”[4]。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和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就业链有机融合,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新时代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一、行业型职教集团的内涵及特征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是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和协商下,以强化行业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增强为行业发展服务能力为目标,由行业组织、企业、行业型职业院校或其他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等共同参与组建的集团。[5]它一般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产业主导和行业指导,因此,行业型职教集团必须紧紧依托行业办学,这是行业型职教集团的背景特征;二是以强化行业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增强为行业发展服务能力为目标,因此,深化产教融合、服务行业发展是行业型职教集团办学的核心目标特征;三是集团成员的主体由行业型组织,包括行业类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组成,这是行业型职业集团的主体特征。二、行业型职教集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面临的发展性问题

据《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7)》统计,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有职业教育集团1406个,其中,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1095个,占集团总数量的77.88%,是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主体。可以推论,如此大量且明显占据全国职教集团主体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能否良性发展,是影响我国集团化办学整体质量和发展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由于我国行业型职教集团大多作为职业教育集约发展的契约式合作组织而存在,加之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目前行业型职教集团在管理和运行中还存在如下具有普遍性的发展性问题:一是集团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集团成员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深度、密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企业对集团化办学的认识程度和主动、深度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高,集团对企业的吸引力亟待加强。二是集团深层发展的活力不足。主要表现在集团成员单位参与集团建设的主动性、活跃度及参与集团的程度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大多数职教集团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基本不参加集团活动的挂名理事单位,较大程度地降低了集团活力。三是集团的有效运行和沟通互动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四是集团资源整合能力,特别是在专业建设、人力资源、就业资源等方面的整合能力亟待提高。五是集团在中高本衔接等职教立交桥构建、职教体系完善中的平台作用,以及为行业企业开展社会服务、终身教育、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服务能力还需不断增强。六是集团的保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更加有利于集团化办学的社会环境有待形成,特别是固定的经费来源、稳定的项目支撑等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保障尤为重要。

综上,如何通过建立、创新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将行业内来自政校企行研的各类集团成员主体有效组织在一起,并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实现提升服务行业产业发展能力的共同目标,是摆在行业型职教集团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重要命题。三、优化行业型职业集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从行業型职教集团自身建设的角度,我们提出如下改进对策:

一是建立完善行业企业调研与供需对接机制。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行业企业调研和供需对接机制,确保集团办学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协同创新等方面切实符合行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是完善集团成员利益保护与合作共赢机制。以政校企行研合作共赢理念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保护集团成员,特别是行业企业在集团化办学中的合理利益诉求,增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企企合作以及校行合作的深度、广度和密度。

三是加强集团“按需服务、精准服务”机制建设。以行业企业调研与供需对接机制为基础,准确对接行业产业和成员企业实际需求,实施“按需服务、精准服务”系列工程,并深化集团成员利益保护与合作共赢机制,使行业企业和各成员单位在集团中真正得到其所欲得和其所应得的合理利益,不断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增强集团对行业企业的回报率和吸引力。

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集团内部评价激励与考核退出机制,对集团内部组织和成员单位开展考核评价,并实施与考评结果挂钩的动态管理,兑现奖惩、深化激励。如,表彰奖励业绩优秀的集团所属工作委员会和成员单位;对达到退出集团标准的边缘层成员单位及时予以除名处理等等。重点是通过激励退出和动态管理,提高集团自我净化和成长能力。

五是完善中高本衔接机制。通过搭建职教立交桥,推进集团内各层次职业院校成体系发展,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六是完善资源共建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机制。根据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将集团成员单位的优质专业、师资、基地、课程、标准等资源进行打包重组和科学调整,特别是避免同质专业、基地等的重复建设,并逐步建立共享型的集团数字资源平台和现代化网络管理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集团跨区域交流沟通效能,实现优势互补。

七是逐步建立集团化办学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各职教集团每年均应向成员单位、行业企业及区域社会发布集团工作质量年度报告,公开接受行业企业和社会对集团办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

八是完善集团文化创新机制,塑造集团文化品牌。四、加强行业型职教集团外部保障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深化集团化办学,除集团自身应善于创新和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外,外部的保障机制建设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为此建议:

一是在立法层面,应进一步提高职教集团在立法层面的定位和地位,确定职教集团的合法身份。

二是在战略层面,应以创新利益共建共享机制和构建职教集团利益共同体为立足点,进一步完善和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国家行动框架和行业行动框架,突破体制束缚,扩大集团化办学自主权。具体建议设立职教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改革试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尝试将所属院校的人财物管理权逐步转移或部分性转移给职教集团,使职教集团能够根据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自主对集团内成员院校的专业、师资、基地、教学、招生和就业等主要办学要素进行一體化、统筹性调整,如此,集团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而存在,集团成员校校、企企间的同类资源竞争关系减小而集团一体化特征增强,集团成员间的合作才能变得真正紧密而长效。

三是在政策层面,应继续加大政府和行业对职教集团经费、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将职教集团办学经费纳入行业主管部门预算,并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建立行业对职教集团的项目委托机制等。

四是在制度层面,应建立和完善约束、激励政府、行业、地方、企业共同支持职教集团的相关制度,建立集团化办学的调研、准入、退出、诊改和奖补机制;特别是应针对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动力这一关键瓶颈,加快建立企业参与职教教育享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权保护机制,企业不参与职业教育无法获取优质人力资源的约束机制,以及企业对职业教育贡献率大应享受政府及行业奖励的激励机制等,以充分吸引和约束企业主动参与集团化办学。

五是在管理层面,建议采取分类型、分区域、分行业的方式,将行业型职教集团作为一种重要的集团类型加以具体评鉴和指导;也可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家组下设各行业职教集团的专家指导团队,以增强对各行业型职教集团的指导力度和实际效度。

基金项目:辽宁现代金融职教集团2017年度集团化办学重点课题“行业主导型职教集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证研究”(课题编号:Xdjr1704),主持人:徐岩;国家林业局2017年林业软科学项目《新时期林业职教集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战略及实施载体研究》,主持人:邹学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17-10-18/doc-ifymyyxw3516456.shtml.

[2]《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7)》.

[3][4]《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

[5]张玉珍.行业型职教集团协同育人困境与长效机制建议[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7(10) :19-23.

作者简介:徐岩(1969-),女,辽宁锦县人,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管理体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职业学校家具专业人才培养互联基地建设项目的探索与研究
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