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职生行为失范现状及诱因分析

2018-08-26 18:02史京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诱因积极心理学分析

【摘 要】随着江苏省高考人数的逐年降低,省内的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数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了解了一些高职生行为失范现状,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小结,诱因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行为失范;诱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37-02

【Abstract】as the number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in Jiangsu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quantity of students'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ovince has been affected by different degre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field interviews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research group learned about some vocational students' behavioral anomie, and made a systematic summary and incentive analysis.

【Key words】positive psychology, Behavior Anomie, inducement, analysis

一、積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以及马斯洛《动机与人格》中倡导积极心理学研究等。积极心理学主要将研究焦点转向人性积极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使得个体和团体、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在物质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却相对落后,负面心理层出不穷,而传统心理学许多理论大都只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而忽略了人内在的潜力和主动性。为此,课题组在结合当前高职生源形势的实际情况,拟透过积极心理学视角来分析看待新生行为失范的现状问题并进行诱因分析。二、高职生源状况分析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属于专科层次的录取批次,也就决定着它的录取时段属于高考录取的末尾阶段。因此在近些年高中生源总量下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受到的冲击更大。以教育大省江苏为例,如下图示,2020年江苏高中生源总量将达到最低点30万左右,而江苏的招生计划数已经远远高于实际生源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面临巨大的冲击,但是本科院校可以适当降分录取,而专科院校面临的确是“池中无鱼”,降无可降的尴尬境地。

而对于优质、骨干、示范的高职院校压力相对较小,一般的公办或民办院校将会面临着专业整合重新洗牌的巨大压力。在严峻的招生形势下,高职院校一方面只有加强内涵做强做优专业特色,另一方面就是要面对现实,直面现实的生源基础,积极应对科学配置资源全力培养学生成人成才。高职新生的行为失范进行干预尤为重要,是把好高职入口关的重要保障, 也是人才培养成人成才的基础性保障工作。

〖XC65.JPG;%25%25〗三、引发行为失范的几类症状

1.情感问题引起的偏执行为。

案例1:F院校A同学就是因为C同学在社交软件上出言不逊,有故意骚扰自己的女友D同学嫌疑,一时激愤,挥拳打了C同学。而冲动的一拳,打伤了同学,把自己也送进了派出所,教训十分深刻。情感困惑也是高职学生产生极端言行的一种诱因。热恋中的学生,往往因为线上、线下言行上的一点瑕疵而争吵争执,乃至于大打出手。

正值青春期的年轻人情绪控制力弱,行为偏激。失恋会打击自尊,容易引起强烈的痛苦和愤懑情绪。当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杀或伤人事件。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高速发展,情感危机已经开始突破传统的男-女情感纠葛范畴,极少数情况甚至出现了男-男,女-女这种非常规的情感危机。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情感危机的关注,将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关注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2.校园欺凌引起的暴力冲突。

据统计,校园欺凌行为在高校发生概率超过三成,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现象时有发生。欺凌行为是一种攻击、暴力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殴打、推搡、孤立、辱骂、嘲笑等方式有意地伤害他人的身体或心理。欺凌还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欺凌主要是针对被欺凌对象进行拳打脚踢或者直接进行语言谩骂凌辱(包括了线上各种媒介);而间接欺凌包括了惹事生非,无中生有,群体孤立等现象。这种校园欺凌现象往往能够导致引起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于产生激烈的言语冲突或肢体冲突。

3.缺乏公德规范行为散漫。

部分学生对于社会公德、校纪校规甚至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敬畏自律,行为自由散漫。常见的情况,主要有损坏公共财物,行为放荡不羁。少量学生出现小偷小摸、吸烟酗酒现象,之后又会引起一些连带的不良反应。校内更常见是自理能力欠缺依赖严重,从不主动清扫寝室或教室,而且对于他人的劳动成果也不珍惜。拖欠学费、上下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更有甚者经常出现旷课代课代跑以及作弊等违纪行为。这类同学往往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缺乏自信,生活重心完全失陷于网络游戏;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学校、老师的通知要求置若罔闻。

4.突然丧失亲友,情感出现缺失。

案例2:F院校一年级H同学,因父母在一场意外中不幸故去,该学生一下子陷入情绪谷底,无所事事无心学习活动,生活节奏陷入混乱。因为意外状况失去亲人,往往使得学生会处于一种应激的悲伤反应中,变得抑郁消沉,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妄想、情感淡漠等情况。

每年各种意外状况的发生,会导致一些学生意外失去亲密的家人或朋友。如果该学生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积累,没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那么走出悲观过程将会十分漫长。年轻的学生个体一旦长时间陷入这种悲观状态,将会导致衍生出现许多其他的不可控状况。

5.重大财产损失导致情绪低落。

案例3:G院校一年级Z同学,喜爱名牌,又不善经济,常常刚到中旬,生活费耗尽,“资金链”断裂。Z同学经朋友介绍向不同的网络借贷平台先后借款3万余元,用于个人消费。半年后,Z同学就债台高筑,拆东墙补西墙,学习生活一团糟。

高职生源的素质结构也决定了他们的生活中也多少有一些缺点陋习,对于经济把控的能力薄弱。而刚刚离开家庭的约束,对于金钱的使用没有计划,随性花销,经常会出现寅吃卯粮的窘境。而最近出现的校园贷,正是瞄准了经济不独立,社会阅历浅这一类型的学生群体。

大学生也常常也会出现重要财物失窃、遗失、受损等情况。同样,经济类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层出不穷,其触角不断伸向高校,大一学生面临极大的诱惑,一旦轻信上当,经济损失不小,情绪跌至低谷。

6.重要事件挫折导致情绪长期低落。

学校里,学生面临的最大的挫折,莫过于重大的考试失利。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专业技能考证等学生取得毕业资格、学位资格的一个个关卡。当然其他的活动、竞赛受挫也是一种失败。来自家庭内部的变故,例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等也是学生面临的重大挫折危机的原因之一。因此家庭境遇的突变也是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7.心理疾病发作导致人际关系尴尬。

有些学生可能在入学前就有某种隐性的心理疾病。一般情况下,依靠普通的体检无法检查出来,而一旦遇到以上谈及的各种诱因,往往会发作出来。案例4:Y同学患有比较强烈强迫症,而高中以前走读学习,家長包容,所以症状不是十分明显。大学一报到进入集体生活,一下子就与同龄的孩子拉开了差距,明显被孤立,久久不能融入集体生活。同学间人际关系陷入极度尴尬,个体内隐含的各种典型的强迫症症状显露无疑,同时自身也产生了严重的抑郁,一度为悲观情绪所笼罩。

8.沉迷电子网游导致学习状态萎靡。

高职校大部分的男生及部分女生对于电竞网游趋之若鹜。课堂上,寝室里,食堂中都在进行疯狂的指尖手游。更有甚者,有少数学生沉迷游戏,把宿舍当做了网吧,日夜颠倒,生活状况一团糟。他们学习主动性差,成绩一般甚至多门挂科,大都试图在网络上刷到优越感。这一群体对于现实生活学习漠不关心,正常的人际交流往往也是乏善可陈。经过教育引导,如果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过来,学习生活就能步入正轨;而屡教不改的“网游大咖们”就该适时终止学习生涯了。四、诱因梳理分析

课题组基于常州科教园区的学生情况为调查蓝本,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共计发放问卷1626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583份。经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目前高职新生面临的行为失范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

1.情感问题引起的各种挫折,思想波动情绪失控,甚至长期陷于抑郁状态,无心正常生活学习。

2.缺乏纪律公德约束引起的各类个人违德问题,进而导致发生个人行为放任、校园欺凌等失范行为。

3.经济原因引起的重大损失、挫折,干扰影响到了个体学习生活,甚至是周围亲密人群。

4.固有疾病引起的各种心理生理疾病的复发,影响到学生群体正常的生活学习交流。

5.电竞游戏引起的网络成瘾问题,导致学生终日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日渐消沉。

课题组经过广泛的调研、现场走访交流,得到了高职学生行为失范的几种典型症状,经过进一步梳理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归入以下四种类别。

症状1、4、6主要可以归因于问题1:情感问题。无论是失恋问题、失去亲人等都属于情感突然缺失的情况。由于高职学生社会阅历少,且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尽管身体发育比较成熟,但心理心智还不够成熟,遇到问题容易钻牛角尖。

症状2、3主要可以归因于问题2:违德问题。该问题属于综合性问题,包含内容繁杂,影响因素众多。往往所有行为失范的问题都可以追本溯源归入这一大类。

症状5主要可以归因于问题3:经济原因。因为各种外部内部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的高职学生没有能够完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往往在做人做事上过于偏激片面。一旦在经济上陷入危机,处置方法不多,应变能力较弱。

症状7主要归因于问题4:疾病问题。这一类情况比价复杂,往往许多疾病,特别是心理方面的疾病都属于非器质性的隐性疾病(常见的有抑郁、强迫症等)。普通的体检,正常的交流是无法诊断出来。而一旦遇到适合的诱因催化,就可能爆发出行为失范的危机。

症状8主要归因于问题5:网瘾问题。网瘾群体随着互联网普及化、手机智能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持续攀升,高职学生现在可以很便捷地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网络“厮杀”,甚至在课堂上也会“血拼”一把。五、小结

课题组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高职学生行为失范典型症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纳总结,诱因分析。这也为后续的高职学生行为失范干预模式构建积累了典型的素材资源,解决了研究目标的问题。但是课题组也认识到了行为失范典型症状也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症状,它们之间既有因果关联,又有相互转换。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行为失范行为往往会呈现多样性、复合型特征。课题组将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去不断探究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各种行为失范的干预策略及方法。

基金项目:2016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研项目《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职生行为失范干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RJ2016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邓艳葵,旷晓霞.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分析与干预——以广西高校为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09期.

[2]张巍.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3]陈如栋,沈威.基于新媒体和道德社会化的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及矫正研究,高教学刊,2016年15期.

[4]肖力诠.高校危机管理视阈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应对研究,职业教育,2015年05期.

作者介绍:史京军,男,江苏常州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诱因积极心理学分析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