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荣
【摘要】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存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更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解决教学问题,突破教学瓶颈。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总的来说,学生自主学习是众多学习方式之一,它使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兴趣,是新课改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之一。
一、目前高中語文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
“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附属”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时毫无成就感,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落后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语言交流,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
“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奴隶”,其在丧失主动学习和探究机会的前提下,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会出现教师不在就不会做题的情况,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探究意识明显不足,对其日后的语文学习非常不利。
(三)教学过程不完善
教师不注重提问环节和自主探究环节。首先,教师在提问时常常急于给学生提问题,然后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就草草给出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变差;其次,教师偏重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很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四)教学内容千篇一律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不比小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了一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内容中条条框框较多,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例如要求学生背诵课文,需要一字不差、一字不落地背诵,虽然这样的背诵要求是合理的,但是这种教学要求容易使学生形成“机械性学习”。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深入贯彻新课改要求,改革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始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学生自主”四个字,所以教师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现代化教学观念,承认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自己则作为引导者和启发者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分析原有教学方法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采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改变乏味、沉闷、尴尬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语文学习;第二,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第三,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明确的小目标和大目标,从而为学生学习增添动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完善教学过程,特别注重自主探究和提问环节
首先,教师要学会放手,即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多加干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点拨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其次,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给问题“留白”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找出不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继而引导学生由一个问题去思考另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串联课堂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课堂提问过程变得平顺有序,从而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上,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1.古诗词教学内容
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不算多也不算新,有很多古诗词在学生没上高中时就已经学会了,所以语文教材应该更新古诗词教学内容,多加一些新的古诗词。而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师就可以丰富古诗词教学资源。
2.读写教学内容
读写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实际读写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读写材料过于严肃、死板是主要原因。信息化视角下,教师不仅利用网络整合读写教学资源,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生动、形象地再现读写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五)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升;第二,由于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所以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大幅度降低;第三,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表现出较强的参与热情,教学过程平稳、有序;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多,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结语
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师应及时认识到自我不足,努力学习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为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文琴.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