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审题

2018-08-25 17:21杜晓蓉
西部论丛 2018年5期
关键词:逆向题意审题

杜晓蓉

学好数学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养成良好的仔细审题习惯,不但利于加深学生理解数学题内容,明白题中所提出具体要求,掌握题中数量间关系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是提升学生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然而,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光一些数据大、计算复杂的题目中容易出错,一些很简单的计算量也不大的题,学生也很容易出错。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学生作业出错的原因不在于数据的多少,计算的复杂程度,主要是学生审题是否清楚,计算技能是否掌握。可见,计算是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审题大意的问题,为此,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探索,着力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来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从平时的观察及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就必须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与审题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实践证明,良好的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本文,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总结出的培养小学生仔细审题良好习惯的三种策略进行如下阐述。

一、指读两遍——长期坚持,形成细看习惯

指读,是指学生一般用手指着阅读材料,一个字、一个词地移动着阅读。这种阅读,一般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众所周知,一年级正是一个非常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养成各种学习习惯的开始阶段。我在小学一年级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压缩珍贵的40分钟时间,每次做课堂作业题时候,不论教学时间多么紧张,我都要求学生先仔细指读题目两遍,然后拿笔完成答题。以往学生在作业时,老师常发现学生题目读一半,就想当然的开始解答,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学生和老师有时还把这类错误归结为学生的粗心。其实学生没有把题目读完整,对题目一知半解才是主要原因。如有這样一道检测题:100个一是( )个十。有些学生只看到括号为止,把题目理解为100个一是( ),然后就不加思考地在括号里填上100。这样填的学生往往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连题目也没有完整地阅读一遍就开始解答,又怎么能解答正确呢?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教师就应教给学生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解题前指读数学题目两遍、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这样,至始至终地坚持一年时间,班上95%以上的小学生都能按照要求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阅读题目,都能养成指读两篇的良好习惯。到了二三年级乃至今后,学生因没有看清楚题目要求造成的差错较刚入一年级时就明显减少。

二、边读边划——手眼合一,形成抓重点习惯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正确率很高,但遇到判断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的题目时,却由于理解不清题目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或没有正确阅读,而造成许多错误,这种现象在低年段尤为明显。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就应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基于年龄上的限制,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原则性的错误。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放慢速度,连读两遍,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在读题时用手指指着所读的部分,手眼合一。用一些划浪线、点重点号、画圈等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对题意的理解有所帮助。在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阅读例题、习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因小学生对“凑十法”是第一次接触,而数学书本上已经有详细的介绍,在学生没有想出“凑十法”时,我就让学生阅读数学上的例题,指导学生理解凑十的含义。当然如果教学内容是想让学生先自己探索的,那么在新授时可以让学生先不看书,但可以把阅读的环节放在探究之后,把知识整理一下,更加的系统化。刚开始阅读数学课本时,学生可能会走马观花的浏览,根本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这是正常的。老师可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反复地读,边读边思考,逐步理解内容。阅读到关键性的词句时可以圈圈画画。如鸭有6只,鸡比鸭多4只,鸡有几只?可以根据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多少的要求在关键句下面划一划,写一写,圈一圈。

经过了一年的努力,学生们在理解题意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全都得益于良好的读题时圈划的习惯。特别是一些从没见过的新题型,约有一半的学生能通过这样的方法读懂题意。让学生逐步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

三、逆向思维——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思考习惯

学生所接触的题相对简单,但是在许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题中仍会遇到给出多个条件来误导学生,学生对如何运用这些条件来解决问题存在疑惑。所以,在教学中我试着将逆向思维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从问题出发去寻求需要的条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思考习惯,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解题思路。如,在教学周长、面积、体积等公示时,通常是正向运用公式,实际上还可以其逆向运用,实现灵活运用公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公式》时,我提出以下练习题:一块三角形物体的面积是50cm2,高5厘米,那么这块三角形的底边长是多少cm?学生在思考后,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的公式,逆推出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最后得出底边长:50×2÷5=20(cm)。这就是对公式的逆向思维的灵活运用。当然,培养思维习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数学教学中任课老师采取“指读两遍、边读边画、逆向思维”等多种措施,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审题习惯,对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效率,提升结题正确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发展数学能力,让其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逆向题意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
逆向应用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