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侠威 胡 珏 王 鼎 林玲香 金竹青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丹参、当归为常见的活血化瘀药物,也是经典活血化瘀复方活络效灵丹的重要组成。根据前期研究,我们发现活络效灵丹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从而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和改善预后[1]。同时,黄娟等经过文献研究发现,丹参和当归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频药 (频次>10 次)[2]。 可见,“丹参-当归”药对被广泛运用于急性期中风的治疗。为近一步扩大“丹参-当归”的基础
研究和临床应用范围,更全面了解该药对的配伍应用规律,本文从数据挖掘角度出发,系统检索“中医e百”方剂数据库和《中华医典5.0》数据库中含有“丹参-当归”的中风方剂,建立“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平台上频数分析和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以获得令人感兴趣的强关联规则和频数分布,进而探讨”丹参-当归”活血药对在古代中风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规律,以期为中药基础研究和中风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采取双人双机独立处理的方法,所有数据均由专业人员统一录入、分析、处理。纳入标准:1)主治中记载有“仆击”“偏枯”“薄厥” “风痱”“卒中”“偏风”“大厥”“偏瘫”“中风” 之一或数个;2)方药完整;3)为 9 版《中药学》[3]《中药大辞典》[4]或《中华本草》[5]所收录的中药;4)药物四性、五味、归经完整;5)同名异药方。排除标准:1)异名同药方剂;2)外用药方;3)药物性味归经不明确且总频次小于5次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方剂来源为“中医e百”方剂数据库(www.tcm100.com)和《中华医典5.0》数据库(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检索词限定为“仆击”“偏枯”“薄厥”“风痱”“卒中”“偏风”“大厥”“偏瘫”“中风”中 1个或多个。共收集含“丹参-当归”活血药对方剂34首,涉及药物134味。
1.3 数据预处理 1)中药。本次研究依据第9版《中药学》教材,参考《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将其名称进行标准化,并录入四性、五味、归经等内容。如仙灵脾统一为淫羊藿,葳蕤统一为玉竹。2)方剂。本次研究依据“中医e百”方剂数据库和《中华医典5.0》数据库,剔除异名同药的方剂后,按照其方名、出处、药物建立“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数据库”。
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药物组合网络图绘制,以获得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药及药类、强关联药对或药组等信息,用于进行组方规律和治疗原则探究。
2.1 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用药模式分析 本研究收录的34首方剂中,最少的为4味(活络效灵丹),最多的40味(羚羊角散)。通过频数分析,除丹参、当归外,得到频次前10味药物分别为牛膝 (24次),防风(22次),肉桂(21 次),酒(16 次),萆薢(16 次),川芎(15次),石斛(12 次),天麻(12 次),黄芪(11 次),附子(11次)。见表1。本研究将收录的134种中药,依据9版《中药学》教材进行分类,共可分为18类,非教材收录药物统一归为其他类。用药频次前7位的药类为补虚药(142 次),活血化瘀药(83 次),解表药(76 次),其他类(52 次),祛风湿药(50 次),温里药(39 次),利水渗湿药 (29次)。药味比前 7位的药类有补虚药(19.70%),其他类(11.36%),解表药(10.61%),祛风湿药(9.09%),清热药(6.82%),活血化瘀药(6.06%),理气药(6.06%)。可见,用药频次和药味比分布具有一定程度相关性。见表2。
2.2 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药物组成关联分析 见表3。根据已建立的 “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数据库”,经关联分析,其中支持度定为0.47,置信度定为1,共得强关联配对方式38种。强关联规则定义为同时符合指定的最小置信度和最小支持度的药组。支持度为前项后项在34首方剂中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为出现前项后会出现后项的概率。其中,满足最小置信度=1后,常用药物组合有牛膝-当归-丹参(24次),防风-当归-丹参(22 次),肉桂-当归-丹参(21 次),肉桂-牛膝-当归(19 次),牛膝-肉桂-当归-丹参(19 次),牛膝-当归-防风(18 次),肉桂-防风-当归(18 次),防风-牛膝-当归-丹参(18 次),当归-肉桂-防风-丹参(18 次)。
表1 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常用药物频数分析表(频次>6次)
表2 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药物分类及频数分析表
2.3 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药物组合网络分析 本研究通过不断提升支持度后,可以得到不同支持度条件下的药物组合网络图。其中,线段的粗细度代表关联的强弱性。可以看到,当支持度为0.32时,药数较多,可以较完全地反映药物组合的全貌;当支持度为0.4时,药数目开始减少,药物间关联度逐渐提高;当支持度为0.62时,可展现核心药物组合。由图1可见,“丹参-当归”活血药对常与活血、解表药配伍,如牛膝、川芎、防风。
表3 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药物组成关联分析表
图1 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药物组合网络图
3.1 丹参-当归-防风 近现代以来,内风观为中风治疗的主流[6],外风说较少被重视,选药多用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之品,但临床疗效未能尽如人意[7]。回溯源流,唐宋前,中风病机多认为是“内虚邪中”[6],治疗多从外风入手,有一定疗效。现代临床研究也表明,含有麻黄、防风等解表祛风药的小续命汤在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具有较好的疗效[8-9]。张锡纯云“中风……轻者人自不觉有外感”,笔者认为,运用解表祛风法治疗中风,应当从更深层次加以理解运用,而不可一概否定,偏废不用。防风为解表祛风之良药,其运用于中风病,可有几点缘由:其一,从病因而言,外来风邪为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防风辛温轻散,可祛风外出,直除病因。魏鹏绪认为,感染不仅能促使脑卒中急性发作,也能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对脑卒中发病有缓慢性影响[10]。鲁赛等从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的角度认为,外界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影响脑卒中的发生[11]。其二,从病位而言,现代医学认为脑为中风病位之所在。李中梓云“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防风等解表祛风药,能载药上行,直入脑府。如张秋霞等认为,风药作为头面部的引经药,即使辨证没有风邪存在,也要适当辅以祛风药,以增强疗效[12]。其三,从用药而言,防风有其他解表药不可替代的优势。自古以来,由于风药有温燥伤血之性,现代医家多慎用之。然而,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与麻黄、桂枝等解表峻药相比,既可“发邪从毛窍而出”,又不耗气伤阴,是其优势所在。同时,何利黎等经过实验研究发现,下瘀血汤配伍风药防风可增强其活血化瘀疗效[13]。 可见,“丹参-当归”活血药对与防风配伍,既能活血化瘀以平息内风,又可解表开腠祛除外风,为内外同调,间者并行之法。
3.2 丹参-当归-牛膝 牛膝,《本草纲目》称其可“补肝肾”“去恶血”。何春娇等发现牛膝多肽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可有神经保护作用[14]。本研究中“牛膝-丹参-当归”药组支持度最高,结合文献整理,笔者认为,牛膝治疗中风有其意义所在,不可偏废,总结有三:一者,活血利水。在缺血性与出血性中风发病中,瘀血与水饮痰浊密切相关,活血利水法为中风治疗之大法[15-16]。“血不利则为水”,瘀血停留日久,易水瘀互结,聚水成痰。现代研究表明,牛膝既可活血化瘀,又可行水利尿,利于减轻脑水肿,醒脑开窍[16];二者,引血下行。牛膝其性苦泄,可引血下行而降心火,又能引经报使,引药下行。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欲治此证,当……引血下行……俾气与火不相并上冲”。孙备等通过药物组织分布方法观察牛膝活血作用,认为牛膝可改善下肢血液供应,进而促进药物直达下肢病灶;三者,滋阴补肾[17]。中风恢复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而张锡纯认为“牛膝,原为补益之品……故善治肾虚腰疼”。赵耀武等运用核心系数分析法也发现牛膝为滋阴补肾类方的核心药物[18]。故”丹参-当归”活血药对与牛膝配伍后,既能活血利水,又能引药下行,还可补益肝肾。如李省让[19]治疗阴虚风动证之中风后遗症时,症见半身不遂、心烦失眠、手足蠕动等,除用丹参、当归、地龙、赤芍等活血化瘀外,还用枸杞子、牛膝补益肝肾,牛膝、麦冬、生地黄、玄参等除其虚火,宁心安神。
3.3 丹参-当归-川芎 川芎,《本经》云其“主中风入脑”,《本草纲目》直言其为“血中气药”。其性辛散,故可散气开郁,亦可合肝之性而疏调气血,畅通经络。现代医家也对川芎治疗中风进行了药理、药效和临床多系统的研究[20]。 “丹参-当归”活血药对与川芎配伍,为气血同调,寒温并用之法,既有“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之功,又有行血不伤正,补血不留邪之妙。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秦保锋善用益气活血化痰方,疗效较好[21]。方中黄芪补益元气,丹参、三七、水蛭、桃仁、红花、地龙等通络祛瘀,川芎、当归、赤芍活血和血,辅以桂枝温通经脉,半夏、胆南星、石菖蒲祛痰化浊,对于气虚血瘀夹痰证之中风疗效较好。
药对是临床遣方用药的常见配伍形式,也是许多方剂辨证施治内涵的集中体现[22]。近代以来,许多医家认为瘀血为中风病一大重要病理因素,活血化瘀为其基础治法[23]。然而,由于中风病机复杂,临床多用复方配伍治疗,故此,本文运用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系统检索 “中医e百”和《中华医典5.0》数据库有关中风方剂,以期挖掘“丹参-当归”这一临床常用的活血药对的临床配伍规律。发现古人运用”丹参-当归”活血药对,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强其原药性:“丹参-当归”本为活血药对,若再配伍川芎、酒等,可助其药力,增强活血之效。2)增以新药性:中风之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若纯以活血化瘀之品,难取良效,故除活血化瘀之法外,还有祛风通络如防风,温里扶阳如肉桂,补肾强筋如牛膝,健脾理气如枳壳、白术等。3)减其副反应:药者,以偏纠偏是也。临床用药当使药物之性与人体之性相合方可奏效。“丹参-当归”为活血药对,虽有补血之力,然毕竟易耗血伤气,且中风日久,或素体肝肾不足,其气血津液本为亏虚,故治疗中亦常配伍石斛、黄芪、杜仲、熟地黄之品以补肾填精、温养气血。故此,本文通过对“丹参-当归”活血药对运用规律的数据分析,发现“丹参-当归”药对跟防风、牛膝、川芎等配伍治疗比较多见,为进一步单味中药及药对配伍的研究和临床组方用药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