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与林蛙油中国林蛙及林蛙油的历史渊源(一)

2018-08-25 07:30
吉林蔬菜 2018年8期
关键词:田鸡林蛙养殖

中国林蛙(RanatemporariachensinensisDavid),别名哈士蟆、蛤士蟆(《饮片新参》)、哈什蟆、红肚田鸡、蛤蚂、雪蛤、田鸡(《辽宁主要药材》)、雪哈(《药材资料汇编》)、蛤蟆、吧拉蛙(《吉林中草药》),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名贵药用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著名的珍贵滋补佳品。中国林蛙全身皆为宝,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激素、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具有十分明显的滋补作用,是各种体虚、身体疲劳者的理想滋补食品,也是养颜美容、抗衰老的理想佳品。

中国林蛙的干燥输卵管即为中外驰名的珍贵中药材——林蛙油,是滋补强壮珍品。《中国药典》名为“哈蟆油”,称其味甘、咸,性平,归肾、肺经;具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之功效,对阴虚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等症有良好疗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林蛙油具有明显的抗应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镇咳祛痰、抗疲劳、抗衰老等药效,用于治疗病后及产后虚弱、气血亏损、精力耗损、免疫功能低下、记忆力不佳、神经衰弱、气管炎等病症和一些消耗性疾病。此外,对改善肿瘤病人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和抗衰老、美容养颜、提高体能等方面也有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故被古今医药学家视为珍宝。作为清代皇家贡品,林蛙油被列为“关东三宝”、“四大山珍”和宫廷食谱中的“八珍”之一。

1 中国林蛙及林蛙油的历史渊源

1.1 中国林蛙的历史渊源

明确记载中国林蛙的史书应首推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始著的《四库全书·盛京通志》,该书卷一百“物产”中有:“山蛤……多伏岩中,腹黄红色,俗称哈士蟆,向亦充贡。”的描述。经现代学术界的研究证实,哈士蟆的学名即为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chensinensisDavid。

“中国林蛙”一名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是Pere David在1875年根据秦岭殷家坡的标本而订名的,最初的拉丁学名为Rana chensinensis,分类地位为种级。1940年Pope和Boring在研究中国两栖类动物时认为,中国林蛙是欧洲林蛙的一个亚种,重新将其拉丁学名订为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并一直沿用至今。那么,首次将中国林蛙与古本草的记载联系在一起的是B.E.Read。在20世纪30年代,B.E.Read开始将我国明代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译成英文,并将其中的每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加注了拉丁学名。并且他在1941年出版的《Chinese materia medica,Insect Drugs.Peking Nat.Hist.Bull》一书中,将由Pope和Boring于1940年对中国林蛙的命名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David赋予了我国古本草记载中的山蛤,因此山蛤、哈士蟆等也就成了中国林蛙的俗称或别名。

另外,在中国林蛙的别名中,有一种民间的俗称“田鸡”,其所产的林蛙油也常被称作“田鸡油”,经过现今学术界对古本草的考证,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清代的《辽海丛书·沈故篇》卷三中有“哈士蟆形似田鸡……”的记述。从以上的史书记载均明确表明古本草中的“田鸡”并不是现今的中国林蛙。因此,将中国林蛙及林蛙油称为田鸡和田鸡油是不正确的,极易在林蛙油药材的原动物来源上造成混乱。

1.2 林蛙油的历史渊源

林蛙油,又名“雪蛤膏”,《中国药典》以“哈蟆油”之名收录。在历代本草中,有关其“油”入药情况未见任何记载,只是饮食界的一种美味佳肴。在我国食界推崇哈士蟆的历史并不久远,满族居民在未入关之前,就已学会了提取哈士蟆油,将其当作最珍贵的佳肴。

明确记载林蛙油的史书,应首推清代杨同桂著的《辽海丛书·沈故篇》,其卷三中有“哈士蟆形似田鸡,腹有油如粉条,有子如鲜蟹黄,取以作羹,极肥美,然惟兴京一带有之,满洲人用祀祖,取其洁也。”的描述,在满族的食谱中哈士蟆油代表了最圣洁的食品,只有在大祀或大宴等重要活动时,才有可能出庖供盘。在满族人入主中原以后,宫延宴会及祭祖贡品中仍首选哈士蟆,为此关外产区不断向京城进贡。哈士蟆之名即来源于满族语“哈什蚂”的音译。后来,由于满人的肴撰逐渐被汉人所识,这种关外传来的哈士蟆顿时成为饮食界关注的焦点,众多美食家都极力去探索它的来源,故此出现了种种传说,有人将其视为虾蛄者,亦有人将其混淆于水族者,不一而足。至此,原为满州风物的哈士蟆一举跻身于中华美食的最高领域。与此同时,林蛙油被誉为“八珍”之首,亦被赞为“上等宫廷贡品”,供达官贵族享用,如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就特别喜食哈士蟆,兴京哈士蟆是她必食的八珍之一。关于这段典故,清代《辽海丛书》有过记载,称此为“贡品之一”,并作了具体描述。据考证满汉全席起源于康熙年代,由以上形态、功用等描述来看,此处哈士蟆(哈什蚂)应是现今的中国林蛙Rana.temporaria chensinensisDavid。

此外,从史书记载可知,林蛙油最初的动物基源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哈士蟆,而且从《四库全书·盛京通志》和《辽海从书·沈故篇》两部史书的记载,亦可以看出林蛙油的产地情况。清朝时的“盛京”是指山海关以外,内、外蒙以东地区(京城今之沈阳),即今之东北三省;“兴京”在今天辽宁省新宾以西,即辽宁的新宾、桓仁、吉林的通化、集安、浑江一带,而这些地区当今也是哈士蟆及林蛙油的主产区之一。

在清朝前期,以哈士蟆入肴撰,还只是京城饮食界的专利,不入京城或关外,则难亨此味。但是到了清代末年,全国各地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雪蛤菜肴,如四川满汉全席中以“四糖碗”著名,其中之一便是“冰糖蛤士蟆”;广州满汉全席虽有粤化趋向,但仍注重每位一份的“清汤雪蛤”,以体现其满席风韵。可以看出,林蛙油起初是在东北民间作为美味食品应用。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具有明显的滋补强壮功效,达到“人所珍视”的程度,以致成为名贵中药材与保健补品。

另外,在《桦甸县志》卷六中,“食货”、“物产”、“动物”下有“田鸡,状与蛙一致,惟背明黑,腹或黄或红,后足比蛤蟆加长为异,冬季蛰伏入水,春暖产卵于水后,卵生有白粘质物即其腹内之脂肪,人所珍视,呼为田鸡油……土人秋间捉之入市,得值颇丰,清时岁取入贡,名哈什蚂。”的描述。很明显,《桦甸县志》中所说的“田鸡”实际上就是中国林蛙的俗称哈士蟆,“田鸡油”就是林蛙油。

在清代历史文献中有关其“油”入药情况未见任何记载,只是饮食界的一种美味佳肴,而且古代饮食界所说的哈士蟆是独指经过人工剥取的林蛙油,也就是现今中国林蛙雌蛙的干燥输卵管。《饮片新参》出版于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1935年5月),为现今公认的最早关于蛤士蟆药用记载的书籍。其中蛤士蟆的功能为养肺肾阴,治疗虚劳咳嗽。尤其是用法中明确提到“取腹中物炖食”,“腹中物”即指现今林蛙油。由此可见,从药材学角度看,蛤士蟆—“腹中物”—林蛙油三者显然所指应为同一物。“哈蟆油”一名直到1959年出版的《药材资料汇编》“哈士蟆”项下“产况、规格”栏中才首次出现,同时“别名”栏中提到“南洋称雪哈”,可见“雪哈”或“雪蛤”为哈士蟆的外来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85年版起至2015年版均以“哈蟆油”为名给予收载。

2 林蛙的经济价值

中国林蛙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野生药用动物资源,也是一种名贵山珍,清朝时期被誉为“八珍”之首,同时与“飞龙、熊掌、猴头”并誉为“四大山珍”。在我国分布较广,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甘肃、四川、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青海、陕西等均有分布,其中又以分布于长白山山脉一带的中国林蛙物美味鲜,其所产的林蛙油量高质佳,现今与“人参、鹿茸”并列被誉为“东北新三宝”或“吉林三宝”。中国林蛙全身皆为宝,不仅其所产林蛙油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而且其皮、卵、骨、肉、头等都是重要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原材料。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等多方面用途于一体的珍贵蛙种,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在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1 重要的出口创汇物资

林蛙油早在清末民初即大量出口国外,特别是吉林省桦甸产“清泉田鸡油”更是其中优质品,远销东南亚及北美、檀香山、东京等地,并于1905年获巴拿马博览会奖。作为经济价值很高的药、食兼用的动物资源,目前中国林蛙及其加工制品极受国际市场的欢迎,特别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享有极高的荣誉,销售价格昂贵,1997年林蛙油(干品)每公斤出口价格就已达到1500美元,在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部分发达国家一直呈供不应求的趋势,是我国出口动物性药材中的重要商品之一。另外,林蛙油为我国特产的动物性中药材,是医药、轻工食品等行业的名贵原料,实用价值极高,具有极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在香港和东南亚市场也颇受欢迎,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物资。

2.2 重要的食品原料

中国林蛙(哈士蟆)早在明清时期就已被古人所食用,当时与“海参、鱼翅、鱼脆骨、鱼肚、燕窝、熊掌、鹿筋”并列被誉为“水陆八珍”,可见哈士蟆在古代时期就是一种重要的饮食珍品。那么,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人们也普遍认识到了中国林蛙及林蛙油的营养价值,每100g鲜蛙肉含蛋白质近20g,而脂肪不足1g,是一种高蛋白低胆固醇食品。

现代医学、营养学和养生学等研究表明,经常食用中国林蛙,可增加人体优良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人体衰老,增强人体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尤其在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补充上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中国林蛙不仅肉白、鲜、香、细嫩,味道鲜美,而且取油后的干蛙肉中含蛋白质高达79.0%,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如油炸林蛙干、红烧林蛙干等,现今已成为吉林省餐饮业的招牌菜。林蛙油除单独食用外,一般用水浸泡4~6小时,然后直接吞服,还可制成糕点、糖果、饮料等美味佳肴,如清汤林蛙油、凉拌林蛙油、拔丝林蛙油、林蛙油面条、田鸡油水晶糖、田鸡油太妃糖、田鸡油冰淇淋、林蛙油饮料、林蛙油蛋糕等。另外,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中国林蛙的全体或部分已被开发成各式各样的食品,如哈士蟆罐头、林蛙肉肠制品、以林蛙油为原料的饮料、林蛙骨肉泥丁等饮食佳肴。

2.3 重要的药品原料

中国林蛙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传统中医以林蛙油入药,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具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滋补强壮之功效,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其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是生长30年野山参的3倍,10年野山参的8倍,长期以来深受医药学家的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85年版至2015年版,一直收载了名贵中药材林蛙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林蛙及其所产林蛙油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利用,现今药品市场上以中国林蛙及林蛙油为原料的产品很多,除了原动物及其药材的干制品外,尚有林蛙油的口服液、冲剂、胶囊等多种剂型的药品,另外还有风味林蛙油口服液、林蛙油颗粒、林蛙油软胶囊等等。这些多层次高水平的剂型开发,对中国林蛙及林蛙油原料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其附加值,推动了中国林蛙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地区性经济的发展。

2.4 重要的保健品原料

目前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药品倍受现代人们的青睐,中国林蛙就是一种集食、药、补为一体的保健珍品。中国林蛙的全身各个部分都可成为保健品的原料。最新研究表明,林蛙脑中含有丰富的磷脂、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成分,通过深加工可制成营养强化剂,单独或与其它食物混合食用;有关专家正在从中国林蛙脑中提取休眠因子,制取脑白金;中国林蛙卵中含有很高的对人体细胞免疫系统有改善作用的免疫因子,其含有的孕酮和雌二醇是天然匹配的调理激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调节人体内分泌,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不仅中国林蛙的脑和卵可以作为保健品的原料,而且中国林蛙的其它部位如皮、头、肉、骨等等,都是已研制或正在研究的保健品原料。

另外,中国林蛙的输卵管--林蛙油,既是药品又是保健佳品,林蛙油中含有蛋白质56.3%,矿物质4.7%,脂肪3.5%,无氮有机物27.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而且林蛙油中还含有甲状腺素、睾酮、雌二醇、雌酮4种激素.故林蛙油是男女皆宜的高蛋白低脂肪性保健品原料。现今市场上除中国林蛙及其林蛙油的干制品外,尚有林蛙油的口服液、冲剂、胶囊等;此外,以林蛙油为原料的深加工的保健产品也很多,如雪蛤大补素、雪蛤人参精、大补酒、壮阳春酒、中国林蛙酒、田鸡软糖等,这些保健产品对于增强人们的体质、延长寿命,调整人们的亚健康状态,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2.5 重要的化妆品原料

中国林蛙及林蛙油不仅是食品、药品、保健品的原料,而且也是重要的化妆品原料。林蛙油在保健品、食品、医药行业中应用已有较长历史,但作为一种日化原料应用于化妆品中却是近几年的事情。一些研究者开始将化妆品原料的苗头,指向了素有"绿色"之称的中药,并从中开发出了大量具有美容养颜的化妆产品,如从芦荟中开发出来的一系列化妆品,蛇油SOD蜜等。

随着从中药中提取养颜美容成分研究的深入,中国林蛙及林蛙油也被列为可开发利用的化妆品原料之一。从林蛙油中提取低分子活性物质,用其生产美容产品,可抑制人体皮肤的角化和老化,具有良好的养颜作用。已生产的产品有田鸡油润肤霜、田鸡油面膜等,这些产品美容养颜效果极佳,特别适于一些功能性低致敏、低刺激的高档化妆品。中国林蛙卵中含有的孕酮和雌二醇是天然匹配的调理激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调节人体内分泌,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将其加工提取后用于化妆品中,可有效治疗痤疮、褐斑,防止皮肤粗糙,保持皮肤光泽与弹性。另外,研究中还发现中国林蛙的皮肤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呼吸功能,这点被一些皮肤美容护理专家所利用,提取其中的活性成分用于改善人体皮肤的呼吸和排泄功能。

2.6 重要的生态保护者

中国林蛙还具有生态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中国林蛙陆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森林中渡过,与森林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林蛙成蛙属广食性动物,通过胃检发现,中国林蛙胃中出现的食物种类达6纲13目近60种,其中以昆虫纲为主,主要为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其次是蛛形纲、多足纲动物、也能捕食软体动物。因此,中国林蛙在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测试,一般每只中国林蛙每天可捕食各类昆虫50~120只,多至300只,在所食昆虫中绝大部分为有害昆虫,如时虫甲、夜蛾幼虫、树粉蝶幼虫、尺蠖和叶蜂等农业上有名的害虫。因此,人类把中国林蛙称为森林的“卫士”、农业的“良友”。

此外,中国林蛙还捕食传播疾病的动物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蝇、蛞蝓等,防止了疾病的传播。更有意义的是中国林蛙在完成生殖开始陆地上生活的时候,正是昆虫开始大量繁殖的时候,而昆虫的休眠期,也正是中国林蛙的冬眠期,因此,它对控制昆虫的大量发生进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林蛙除了大量消灭森林害虫,保护森林外,也是森林动物的食物,如毛皮兽、鸟类、蛇类等的重要食物来源。

2.7 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随着中国林蛙养殖业及产品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林蛙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报道,养殖中国林蛙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回报快的特点。中国林蛙经过深加工成各种产品,经济效益将会更高。中国林蛙产业化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地区性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半人工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了山区的森林资源,保护了森林生态环境,加强了山区林业的建设,搞活山区农业经济,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使广大山区人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增强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性。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动城市下岗职工的积极性,开辟了新的就业领域,增加了个人收入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国林蛙除上述经济、生态价值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动物,可用于科学研究,动物学教学,药理学及生理学实验等方面。

2.8 巨大的市场潜力

如前所述,中国林蛙及林蛙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饮食业、医药业、化妆品业、保健品业的重要原料来源,而且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物资。中国林蛙及林蛙油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一直很走俏,特别是中国林蛙的深加工系列产品更是供不应求。特别是对中国林蛙的新产品开发,其潜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利用中国林蛙胆、卵、皮、头等部位提取物,制成黑色生命源、催眠素和高级功能性保健品。中国林蛙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山区人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综上所述,中国林蛙及林蛙油无论是在食品行业、药品行业,还是在保健品、化妆品行业,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积极开展中国林蛙的养殖业及其相关产品的深加工业,必将会带动地区性经济的发展,增加广大山区农民的收入,提高国民经济实力。

3 林蛙的资源

3.1 中国林蛙的自然分布

中国林蛙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和中国。在中国,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如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青海、甘肃等地区。另外,在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区也有分布。但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致使中国林蛙分布区域不断缩小。目前,全国以东北地区为主要分布区及优良中国林蛙盛产地,吉林省为主要道地产区之一。

中国林蛙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于两大山区,即长白山区域和小兴安岭山区,其中长白山区域是主分布区,小兴安岭是次分布区。长白山区域包括长白山山脉、张广才岭、龙岗山脉、吉林哈达岭、完达山脉、千山山脉等,松花江下游及鸭绿江流域的山地、丘陵地带,主要产区有吉林省的桦甸、舒兰、蛟河、柳河、磐石、靖宇、白山、敦化、抚松、珲春、和龙等地;黑龙江省的尚志、宁安、木兰、五常、方正、阿城等地;辽宁省的桓仁、新宾、本溪、清源、宽甸等地。小兴安岭中国林蛙分布区主要为整个伊春及其周围市(县)。

3.2 东北地区的中国林蛙的资源

吉林省地处长白山腹地,长白山脉连绵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长白山区域在吉林省有9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51.0%,包括20多个市、县、区,90%的土地被森林所覆盖。纵横交错的沟川中有大约80.0%森林为阔叶林,林下植被繁茂,枯枝落叶较多,厚度可达20厘米左右。该地区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夏季林下相对湿度可达85.0%左右,最高温度可达30℃左右。这样的环境给昆虫的繁殖、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所以昆虫种类多、密度大,也给中国林蛙的栖息、生长发育、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食物来源和极佳的生境。另外,中国林蛙赖以生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其产卵、孵化、越冬等均离不开水,而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和嫩江的发源地,整个山区河流纵横,水系交错,无污染,水质好,pH在7.0左右,含氧量在4毫克每升左右,山间溪流中大量的暖水泉在寒冷的冬季为中国林蛙提供了理想越冬场所。因此吉林省具有适宜中国林蛙栖息、生长、繁殖的良好地理条件和极佳生态条件,中国林蛙资源丰富。

在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中国林蛙的资源蕴藏量在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尤以长白山、小兴安岭最为集中,黑龙江省张广才岭、老爷岭、小兴安岭、完达山更有林蛙故乡的美称。20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林蛙资源蕴藏量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场的利用不尽合理,中国林蛙适宜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危及中国林蛙的生存和繁衍。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国林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造成对其过度捕捉,故人为因素对其野生资源影响迅速增大,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林蛙及林蛙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其价格飞涨,加之中国林蛙栖息地自然环境的破坏,致使其野生资源蕴藏量锐减。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保护中国林蛙的野生资源,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学术界开始试验性地人工养殖中国林蛙。随着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林蛙的资源蕴藏量。

野生的中国林蛙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为易危物种。近年来,由于中国林蛙及所产林蛙油的食用、药用营养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导致中国林蛙及林蛙油的原料资源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日益剧增,一些蛙农及开发利用者只顾短期利益,忽视了对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中国林蛙进行大肆捕捉,甚至进行绝杀性的捕捉,大大削减了中国林蛙野生资源蕴藏量。因此,目前应该大力宣传,不断提高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使珍惜资源、保护资源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由于中国林蛙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及小兴安岭附近,这一地区的中国林蛙数量多、个体大且林蛙油质量好。而长白山区又以吉林省的生态环境优势极大,中国林蛙具有种群优势,其具有个体大、产油多、单产高等特点,所以林蛙油的出口以吉林省为主,林蛙产业已经成为吉林省特产业中异军突起的新兴主导行业。

4 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

市场的需求量决定着中国林蛙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又推动着林蛙养殖技术的不断变革与提高,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科学研究,使中国林蛙养殖技术不断提高。

最早始于70多年前,当时只是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初步尝试。经过几十年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尝试与经验积累,1975年吉林药材公司采用人工孵化自然散养的模式养殖中国林蛙,获得了成功。20世纪80年代,沈阳农业大学在海城县所进行的半人工养殖中国林蛙亦通过了省级鉴定,并确立了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体系,辽宁省新宾县和清源地区进行了半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生产实践,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直到90年代,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体系与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并得到推广与普及。半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建立,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朴素、自发阶段;第二阶段是在野生中国林蛙资源遭到巨大破坏之后,以及市场对中国林蛙日益增长的需求基础上,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直接参加下,加大科技投入,并借鉴广大蛙农养蛙实践经验,使中国林蛙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提高了中国林蛙的回捕率,增加了养蛙的经济效益。

半人工养殖模式虽比自然散养前进了一大步,但因幼蛙、成蛙在山林中生活,中国林蛙依靠天然活性动物饵料生活,食物是否充足决定着中国林蛙的数量,加之野外天敌对中国林蛙的食害,使得中国林蛙的回捕率还是很低的。即便是围栏半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回捕率也只有3%~5%;若不设围栏,中国林蛙的回收率则更低,一般不超过3%,同时中国林蛙占用的山林面积也很大。为了大幅度提高中国林蛙的回捕率和高密度、快速养殖中国林蛙,20世纪90年代,在开发中国林蛙活性饵料成功的基础上,开发了全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技术,即围栏全人工养殖和大棚全人工养殖。围栏全人工养殖技术实现了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国林蛙的目的,采用人工方法模拟中国林蛙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打破了中国林蛙必须生活在森林中的传统概念,大大提高了中国林蛙的回捕率,比山林散养中国林蛙提高近10多倍。而大棚全人工养殖技术比围栏全人工养殖技术又前进了一步。

首先,半人工养殖能够充分利用野生山区森林资源、投资又少、成本低、技术简单,应该是目前的主要养殖形式,应该给予大力推广与普及。在平原地区,针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于城郊地区的农民及下岗职工可以考虑全人工养殖。但全人工养殖饲料成本相对较高,科技含量也很高。

其次,全人工养殖中国林蛙饲养密度高,技术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发病,而对中国林蛙病害的研究还是刚刚起步,防重于治,应早期预防,中国林蛙一旦发生病害,治疗还是比较困难的。

再次,大棚养殖技术虽然能够高密度、快速养殖中国林蛙,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很低,燃料成本很大。当然,全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所产林蛙油在品质方面目前还有一些争议。

猜你喜欢
田鸡林蛙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韦双一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八珍”哈士蟆传记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幽默的田老师
五月雨
关于对林蛙相关名称的解释
村子前后老河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