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话那嘟嗬

2018-08-24 06:10韦忠诚
三月三 2018年3期
关键词:法器瘟神六爷

韦忠诚

那嘟嗬是流传于广西防城港市那良、板八中越边境一带的民间“乐器”,为什么要在乐器二字上加双引号,因为这到底是乐器还是法器,或者两者兼有之,这还有待探討与研究。那嘟嗬流传的范围相对较小,其产生、用途、属于哪个民族的文化等都缺乏相关的记载,甚至群众间口头传承的信息也极少。带有神秘色彩的那嘟嗬引起了不少文艺家的兴趣和研究,自然产生了不同的猜测与说法,笔者自小与那嘟嗬有着不解之缘,经深入研究提出如下看法。

那嘟嗬形似小喇叭,用当地产的一种薄竹和雷古叶制作而成,工艺较为简单,吹起来有三个音调,分别为“那”“嘟”“嗬”,吹出来的响声,数公里外都可听到。三四十年前,把玩的群体主要是当地瑶、壮、汉族放牛人。

我爷爷那一代,六爷韦家陆是制作和吹那嘟嗬的绝顶高手,如果他说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对那嘟嗬最早的记忆当属我五岁多的时候,跟随六爷去放牛。有一天,六爷带我来到与滩散交界的隘口,六爷从“网综”(一种编织袋子)里拿出几个饭团、一小块肉、一些香和纸钱,还有三张现在所说的“符”放在石头根处,嘴里叽叽咕咕说着什么,时不时拿起那嘟嗬对着滩散向越南那边吹,“嗬”“嘟嗬”“那嘟嗬”响彻云霄,与现在所见到的道公师傅做法事吹牛角相似。我好奇地问六爷在做什么,慈祥的六爷告诉我,他在驱赶牛瘟神,牛瘟神最怕听到那嘟嗬的声音,听到就跑远了,不会来侵害我们的牛。那个年代,牛可是农家的命根子。

从我的经历及那嘟嗬主要流传于放牛人群体中,通过吹那嘟嗬吓跑牛瘟神来保护耕牛的民俗,足以证明那嘟嗬主要是用于驱赶牛瘟神的一种法器,如同一些民族的民俗节日活动吹牛角一样,也算是当地小孩的一种玩具。

那嘟嗬到底最初来源于当地的瑶族还是壮族,或是汉族?由于汉族人到这地方定居的时间较短,加上周围其他地方并没广泛流传,可将那嘟嗬来源于汉族这个说法排除。余下瑶族和壮族,我的看法是比较倾向于壮族,原因是壮族在此定居的时间比瑶族长得多,加上瑶族人当初是刀耕火种,坡地水田较少,用牛较少。另外,“那”在壮语中是田的意思,“嗬”“嘟嗬”跟耕田驱牛时吆喝的声音基本一样。不排除那嘟嗬的声调源于耕田驱牛,可从侧面证明与牛有着较深的关联。

随着社会的进步,耕牛己逐步被机械取代,加上科学的防疫措施,当地人的信仰也逐步改变,之前将那嘟嗬作为法器的观念淡化了,而其作为乐器逐步转为主要功用。但由于传统的那嘟嗬音调较少,很难吹出一首乐曲,现在有些民间艺人开始将那嘟嗬进行探索与改进,取得一定的效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那嘟嗬将成为新的乐器出现在我们面前。

猜你喜欢
法器瘟神六爷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妙宝庄严
——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战瘟神
大疫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诗联》
抚案桌——宪法宣誓不可或缺的规范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