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大部分小学生均较为喜爱。鼓励学生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要将故事讲得生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要讲好故事必须要求学生将故事的内容、情节、形象等进行详细了解与掌握,并持有饱满的感情、与故事相符的语调进行故事的讲述,才能吸引听故事人的兴趣,达到引人入胜和自我感悟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语言智慧。
一、梳理故事讲述脉络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要求小学生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正确地、有逻辑顺序地讲述出来必须要帮助其通过提炼小标题的形式来掌握故事的脉络和线索,让其根据小标题的提示完整、有序地讲述故事。因此,教师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自身必须要对课文本身的故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能够捋清故事的段落情节,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故事讲述脉络的梳理。
例如,在进行《嫦娥奔月》这一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小标题的提炼,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按顺序提炼出“后羿射日、王母娘娘赐药、逢蒙私心夺药、嫦娥奔月、后羿追妻”这五个小标题。这些标题以鲜明的语言特色展现了故事相应段落的主要内容与情节,在标题语言的提炼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拘泥于教师引导时提出的内容,固化答案,而是要根据故事内容进行遣词造句,把握语言的准确性,在对比辨析中提炼小标题。教师可以点拨学生,将“王母娘娘赐药”改为“王母赐药”更加简练,而“王母赐药”又比“王母送药”更能体现出药物的珍贵性;“后羿追妻”比“后羿寻妻”更能体现出后羿对嫦娥的不舍与焦急;“逢蒙夺药”比“逢蒙私心夺药”和“嫦娥吞药”更能体现出逢蒙的贪婪狡诈与穷凶极恶。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点拨中发现语言的奥秘,进一步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领域语言文字的智慧并锻炼逻辑思维,建立一个完整的、调理清晰的框架,为讲好故事进行铺垫。
二、凸显故事人物特性
讲故事不仅要求将故事讲得完整、有逻辑,还要突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才能将故事讲得扣人心弦、生动形象。教师要带领学生把握故事中人物形象特点,提炼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刻画出人物生动的形象。而进行人物形象把握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人物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关键词,从中逐渐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把握讲故事的情感抒发。
例如,《嫦娥奔月》这一课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故事是围绕着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后羿、机智勇敢、美丽善良的嫦娥及不择手段、奸诈贪婪的逢蒙三个人物展开的。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人物特点核心词汇的分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品质。如在“夺药吞药”的描述中,教师可让学生标出逢蒙的动作词语如“闯进”“威逼”等,来感受逢蒙的贪恋与丑恶。随后,教师鼓励并组织学生根据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模仿,配合动作、神态等进行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吸收并内化语言,提升故事讲授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三、渲染故事的环境
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在讲故事中已经具备一定水平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关键词提炼能力,但为了提高故事的丰满程度,仍要求学生具备烘托故事环境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渲染环境,让环境配合人物形象及思想感情,进一步发掘语言的生命力。而渲染故事环境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对环境形容词语进行分析与掌握。
例如,《嫦娥奔月》这一课文中,作者在场景描写中采用的“碧蓝碧蓝”“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等渲染故事环境的语言,充分体现出了故事发展的凄美以及意境的深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飘飘悠悠”这一词语使用了AABB的语言形式,能够将嫦娥奔月时轻柔飘逸的姿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碧蓝碧蓝”这一词语使用叠词的形式,能够将天空的深邃湛蓝展现出来,烘托了嫦娥的美丽心灵。通过这一引导教学,学生能够对故事中渲染环境的作用及必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把握渲染故事环境语言,抓住故事中的思想感情进行符合人物形象及故事发展脉络的环境渲染,发掘语言的强大的生命力,为故事铺上文化与情感的底色。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不断提升听、说、读、写这一语文核心能力。講故事对学生“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学生提升书面表达能力的规范性与严谨性。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为根据,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丁万桥,山东巨野县教学研究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