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的诸多学科中,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对较轻松的,这也极易让学生在课堂上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而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甚至在语文课堂上想着其他学科的问题等现象。这样就存在语文教学在一些学生那里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利用微课的针对性强、富有动感、使用便捷等特点,为学生带来既生动又紧张,既气氛活跃又需要思维灵动的课堂,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最佳选择。
一、精心设计求实效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从导入、处理重难点以及拓展延伸等方面入手,通过微课的介入,让语文课堂的效率提高起来。
1.利用微课“导入”
语文课堂的导入大多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传统口语方式,时间长了教师说上句学生都能接下句了,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微课是用视频的形式,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讲课前教师就可以先播放微视频,如果有可能的话,教师可以自己寻找相关的视频进行剪辑、重新编辑,或者就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古战场上的黄沙滚滚、冲锋的战士、飞奔的战马,伴着苍凉悲壮的乐曲,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中,使学生迅速进入了探究状态。
2.利用微课处理重难点
课堂教学的中心就在于对重难点的处理,科学有效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体现教学效率的最好尺度。而巧妙地利用微课做辅助,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讲授“祝福”这篇课文的时候,其中一个重点即是对祥林嫂眼睛刻画的分析,这样的内容光凭教师说是很难到位的,因此可以设计一个微课,主要通过视频表现祥林嫂眼神的“顺”“直”“瞪”“瞥”“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体会主人公命运的坎坷,深刻认识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
3.利用微课拓展延伸
微课的出现其主要目的是为方便学生的自学,这恰好可以被我们利用,让微课在拓展延伸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讲“师说”这一课的时候,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师”“其”“之”这样的文言词语,这样的词语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性的讲解,但是,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词义与用法学生记忆起来又很困难,而且,这样做又陷入了“填鸭式”教学中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教师动员学生根据上下文先猜一下,再让他们利用工具书修正自己猜的结果,得到正确的答案。甚至可以把这类问题整理出来,让学生分头去探索,然后把结果汇总到老师,由老师把集体智慧的结晶制成微课,把微课放到网上供学生反复观看。
二、科學布局求实效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直是每名教师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课堂上的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了解学情,科学布局,选择的教学角度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接受。然后,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有一定梯度的微课,微课中的内容一方面要照顾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针对他们所录制的内容要相对简单一些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哪些基础较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让这部分学生要“吃得饱”,就是要在相对简单一些的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拓展与深挖,让相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收获。应该注意的是,在微课上设计练习的时候,一定不要从题目中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分层,不能规定哪些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做的、哪些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的。但是,可以设置不同的检测标准。在微课中,不能让学生感到在教师的观念里有优生与差生的区分。
三、整合资源求实效
很多文学作品都是用形象化的手段来表现的,而如果教师简单地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想象、分析、综合等手段去再现形象的艺术,进而做出感悟、鉴赏,这很困难,也很浪费时间,可以说,这样做会使教学效率受到影响。而微课却可以把多元的素材形象化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得到思想上、情感上的提升。例如,将讲授“诗经·蒹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歌曲“在水一方”(邓丽君演唱)与课文的讲解结合起来制作成微课,这首歌的情调与“诗经 蒹葭”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歌声响起来后,学生马上被打动了,他们陶醉在邓丽君的歌声里了。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然后,还可以利用“在水一方”的曲调,把“蒹葭”的词填进去,让学生吟唱,这样一来,背诵都不是问题了。
甄嫦娥,黑龙江大庆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