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神庙里的“石头”来谈课堂的生成

2018-08-24 10:50马于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山神庙林冲石头

马于玲

笔者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有个学生说:最佩服作者关于那块石头的处理。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我们的目光大都聚焦在“山神庙”“风雪”与“火”上。

学生找出课文中关于那块石头一共有三处:一处,林冲“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二处,“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第三处,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

有学生说:“这个细节作者处理得妙,山神庙破,门关不上,用石头靠住,情理之中;石头抵住了门,陆谦三人推不开,避免了和林冲碰面,让林冲有机会亲耳听到他们的阴谋,让林冲别无选择,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有的同学提出了疑问:“一扇破庙门,陆谦三人却推不开,意味着什么?庙里有人。在隔墙有耳且不知道是敌是友的情况下,陆谦三人不会肆无忌惮地谈论自己做的惡事。所以这极有可能是小说中的一处硬伤。”

这下课堂炸开了锅。赞同的同学又补充说:“这是符合人的心理的,陆谦三人以为林冲必死无疑,心里放松了警惕。”

笔者提示,从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细节是否合理。

很快表示反对的同学又找到了新论据说:“陆谦与富安化装成军官与走卒的模样‘闪进李小二的酒店,与差拨、管营谋定之后并不急于动手,而是想了一个万全之策,这才动手,最后不急于离开现场,还要捡一块林冲的骨头回去交差。这一切都说明了陆谦性格中有相当谨慎的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陆谦不可能忽视庙里有人这个细节。”

这堂课结束时,笔者并没有给学生一个确切的答案,那么这个课堂生成的意义在哪里呢?从阅读知识的角度上,学生知道了细节与情节、细节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知道了细节生动的前提应该是合理;从阅读的体验上来说,教师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能多角度地去阅读文本;从阅读的效果上来说,没有结论反而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由课堂生成生发开去,有的老师会担心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最后就成了扯野棉花。诚然,课堂的生成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它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殊途同归,阅读教学课堂的生发点可以有很多个,但都不可脱离文本进行所谓的生成、拓展,都不能偏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导向。

经验不足的教师,担心无法完美地处理课堂意外,所以“我的课堂我做主”,牢牢地掌控着整个课堂的流程。

近日,年轻的同事要讲一堂市级公开课,其他年长一点的同事指导说:要把教案写详尽点,越详尽越好,最好你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上,讲课的时候不要说一句废话。这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在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东道主学校的选手上课,那真是一句废话没有,学生回答的语言都跟印发给听课老师的教案一字不差。这样的课该是演练了多少遍?这种几乎没有生成的课堂即便是热闹非凡花团锦簇也不会是一堂精彩的课。

课堂的生成确实是个挑战,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要求教师备课,也就是预设要充分,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做到能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带动学生的阅读体验,以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的阅读感受。

没有充分的预设,我们老师哪来面对生成的勇气和底气呢?即便出了一时无法有定论的意外,也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情,教学相长,教与学本来就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

真正高明的教师往往是欢迎并期待有那块“风雪山神庙里的石头”,这种课堂生成的发生,才是真正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

猜你喜欢
山神庙林冲石头
智海急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两次偷听与山神庙设置的思想艺术价值
两座“庙”里的乾坤
别小瞧了石头
茶酒店·草料场·山神庙,何以存在?
石头里的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