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学习序列,构建语文课程

2018-08-24 10:28骆军英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哲思评点语文课程

骆军英

一、“微专题”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

“微专题”教学是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实践与思考的。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说:“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笔者看来,王宁老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强调了两层重要信息。一是确定了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多重内涵与结构层次:体现在语言、认知、文学和文化上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各个要素中,“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而把认知发展、文学发展和文化发展作为高级发展目标。”二是指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即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提倡的活动内容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那么,学生如何通过这些活动成就语文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给出了答案:“学习任务以活动形式展开”,学习任务通过情境化、结构化设计组合成“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

“微专题”呼应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建设与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要求,旨在突破单篇教学的不足,指导学生由“篇”及“类”,强化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方式中,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品质,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微专题”教学实践

在“微专题”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本课题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突破了语文学习的知识静态化、文本单篇化、能力碎片化的状况,形成聚合化、系统化的格局与态势。学生通过这样具有一定容量的‘微专题,学到的既有陈述性知识,更有可以内化与迁移运用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

下面以“哲思散文的鉴赏”微专题为例来展示我们的教学实践。

(一) 所选篇目及鉴赏重点

《今生今世的证据》:哲思散文诗化语言的表达;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家园之思。

《我与地坛》:哲思散文语言的陌生化表达;生命在困境中的自救之途。

《斑纹》:围绕核心意象的发散性表达;对世间一切存在的思考。

《寒风吹彻》:评点式阅读方法的尝试

(二) 微专题设计意图

1.哲思散文的诗化表达、陌生化表达、意象选择等构成了散文语言独特的审美效果。本专题设计旨在由表及里,由“言”及“意”探究这一类散文在意与境、情与理鉴赏中的一般途径。

2.从课内文本拓展到课外内容, 以同质文本《寒风吹彻》作为用件,尝试自主探究,鼓励个性化发现,开展个性化评点式阅读,在赏读中品味与理解哲思散文的意境美、情理美,养成赏读哲思散文的关键能力。

(三) 微专题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所选文本,能概括每一篇文章的表达上的最突出个性特点;

2.对文章做进一步的整合与探究,发现哲思散文这一类文本的共同特质;

3.在仿写、评点等个性化活动中习得哲思散文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方式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第一、第二课时:阅读与鉴赏

自主阅读与鉴赏《今生今世的证据》《我与地坛》《斑纹》

学习任务:

1.划读你喜欢的语言,可以是一个字、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片段,并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喜欢的理由。

2.作者的情感与思考中,有没有引起你共鸣的内容?如果有,写一写你在怎样的情境中有过类似的感悟。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全班范围内答疑,消除学生由于阅读经验和人生经验不足而造成的阅读障碍。

第三课时:表达与运用

学习任务

1.选择意象,描绘你熟悉的校园一角,表达你的情感与思考;

2.从周杰伦的歌词中寻找“陌生化表达”的元素,并试着写一首类似的小诗;

3.细读文本,说一说选用意象与陌生化語言在传情达意上的独特艺术效果。

第四课时:探索与发现

学习任务:

自主阅读《寒风吹彻》,尝试评点式阅读。

第五课时:交流与分享

学习任务:

1.小组交流,形成阅读成果;

2.代表发言,分享阅读成果;

3.教师总结,提升专题成果。

学生作业

1.陌生化语言的创造

风筝,耗尽了春天的无奈

却失传了童话,在盛夏

寂静的午后洪亮了蝉的嘶鸣

缤纷的落叶苍凉了秋的气氛

白雪下,纷飞了一树梅花

你甜美的笑容

幸福了我整个季节

2.评点式阅读成果

原文:第26段

评点①:作者从被冻死的老人身上得到感悟,既表达了对苦难者的同情与无能为力,同时向我们阐释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去经历的苦难,他人善意的帮助也无济于事,生命中的孤独与磨难无法与旁人分享也没有捷径,只能选择一个人承受。

评点②:对命运已经近乎绝望的人来说,对一个一直被孤独包围的人来说,那种寒冷太过巨大,即使他的生命中还有一点温暖,也被这冬天永远地埋葬了。每个人一生的经历,我们不能全部看见,即使看见了也无法体验到别人心中弥漫了一生的寒冷。

5.原文:第29段

评点:可能是孤立无援的痛,可能困苦的心境带给我们的沉重,习惯独自一人面对未知的路上密布的荆棘,却总是被刺伤,偶尔会有已经被人清干净的道路,但面前的困境如荆棘海,那颗一直孤独的心承受不了刺骨的伤,一直下落直到死寂,希望有人能够如春风一般,或如炉火一般温暖自己寒冷许久的心,但总是寻找不到,却依旧残存希望,希望能够有人驱散内心的孤独。

三、“微专题”教学思考与语文课程构建

以上“微专题”基于文本的文体特征整合而成,该专题文本的核心内容有二:哲思之言与哲思之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共性,更着重于鉴赏不同作家的个性化表达与个性化思考,并在由浅入深的鉴赏活动中养成语言、认知、文学与审美的素养。

第一第二课时:重在阅读与鉴赏,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任务中的划读文本,写初读感悟,写共鸣的情感与思考等等,旨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受散文语言的形象美、情思美。

第三课时:重在表达与运用。学习任务在第一、第二课时的基础上走向深入。任务1旨在鼓励学生选择意象记录生活中感悟与思考;任务2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从生活中发现“陌生化表达”,掌握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与意义达成的关联性。选择周杰伦的歌词作为鉴赏的对象,深受学生喜欢。任务3旨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纵深,从感性深入理性,由体验走向理解,透过语言的外衣,感知作者独特的生命思考。

第四课时:重在探索与发现。学习任务尝试运用评点式阅读,自主鉴赏课外文本。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是一种能力,而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是更重要的能力。评点式阅读要求学生调动课内文本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开展自主阅读,这一自主阅读不同于第一、第二课时的自主阅读,是获得一定的阅读经验以后的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是个性呈现与发现意义的过程。

第五课时:重在分享与交流。在分享中展示学习成果,体现自我价值,语文的综合性体现在这样的活动中;“语文核心素养”面对的是“人”,语文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也体现在这样的活动中。

从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状态来看,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微专题”教学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程的应有形态和语文教学的应有方式与效果。

吴泓老师说:“人只有不断尝试着改变自己,才能够解放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和学生共同成长。如何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他叙述了一则专题学习案例:教科书里有《静女》《氓》,学生学完以后我就加量,组合成十几首爱情诗专题;随后又加入战争诗、农事诗等,这样层层叠加诗歌作品以及后人评述性文章,就可逐步窥探到《诗经》的全貌,直达文字背后生命的本真。為了做《诗经》专题,在各种媒体上,只要能找到有关《诗经》的评论,赏析的文字,都尽可能找来阅读,然后推荐给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领会“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含义。

所以,教师应努力成为自己课程的创造者。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必然要求教师跳出单篇、单元注入的教学模式。“专题”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了集中学习,更为了深入研究。当一个学生聚焦于某一个“专题”,材料不断积累,认识逐步加深,体验点滴汇聚,思想层层积淀,就会凝结成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即精神、思想层面的东西。正如布朗大学基础学校联盟的创建者泰德·森泽所言:少即丰富。

那么,“微专题”教学中如何完成语文课程的构建?“整合”是关键。整合学习任务,整合教学设计,整合学习方法,整合教学资源等等。唯有在“整合”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呈现语文课程的序列化、结构化、实践性和综合性。

[作者通联:]

猜你喜欢
哲思评点语文课程
哲思小品
MADE IN CHINA
哲思小品
书评点讯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人生哲思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