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作文作为语言的一种完美组织形式,只有体现思维的火花才会让人眼前一亮,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如果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文章结构布局合理,那么,这样的作文往往就是不错的作文了。如果在此基础上有新意,让人感觉耳目一新,那就肯定是一篇高水平作文了。如何能让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训练学生的思维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一、利用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也被称为求异思维,是指面对同一问题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即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尽可能多的提出想法,从中找到有创意、有价值的立意。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先出示写作的主题,动员学生开动思维机器,围绕主题最大限度的搜寻信息,此时,先不要想信息是否合理,当搜寻到了足够的信息后,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确定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决定写作的方向。例如,教师让以“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这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发散思维:
这样,学生的思路明确了,写作有了方向,学生都有了迫切的表达欲望,纷纷拿起笔来,写了起来,所有的学生都写的很好,有了明显的新意,看得出,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在出色完成一篇作文的同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二、通过挖掘课本素材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素材,有的寓意深远,语句优美,有的布局科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有限资源,使之产生无限的价值,发挥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中着力描绘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在这段话中,亮点是反语修辞,如果运用到作文中,会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三、通过多角度思考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的作文题目一定要有可想象的空间,这样学生才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富有新意的思想、观点。例如,在教授“醉翁亭记”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留这样一篇作文:请根据醉翁亭记这篇散文作者的生活境遇、心境,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自由选择题材。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有质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分析文中的两處景色描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情感,分析造成这样的心境、情感的内在原因,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太守之醉、太守之乐、太守宴”的寓意。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面对作文要求时,思维活动就有了依据与方向,很容易达到提升创新思维的目标。
四、在评价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引导学生学会评论,这既可以达到在阅读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更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让他们把作文过程当成思维的训练场,逐渐养成批判的阅读、写有思想内涵的作文的写作习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评价课文内容,当然,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在某种意义上,作文实际上正是思维的结晶。因此,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来就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义不容辞的义务。也唯有如此,作文教学才能走上高效、高质的正确轨道。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围绕这个问题谈了一些浅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田自有,甘肃陇西县紫来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