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构建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为基础,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为核心,强化训练巩固多层次,互动探究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境激趣
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从而创造趣味盎然的快乐课堂,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尤其要发挥好媒体独有的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及声、光、色、形、动画等手法,把文本转换成一幅幅形象而又动感的画面,这些画面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思维活跃,为构建新知铺垫搭桥。导课形式或以故事引入、或以悬念激趣、或以问题探究、或以生活实际联系,或紧扣文章中心句等。导入的内容要迎合学生的口味,要能激起学生迫切需要学习新知识的心态,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身到学习中去。如导入《赤壁之战》一课时,首先这样做了开场白:“同学们,现在假如有两支军队对垒,一支军队拥有三万军马,另一只是拥有精兵强将的八十万军马的军队,试想,这场战争的结果会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很多同学认为结果是明显的。可老师告诉他们:“在历史上却有以三万军马胜八十万军马的故事,想知道吗?”以此拉开了学习课文的序幕,把学生带入了急切地想了解课文内容的情境中。
二、自主探究
新授伊始,先由学生主体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积累去独立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从而养成独立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师应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动手操作、或观察思考、或质疑圈画,给予学生独立探索的时空。让学生明确探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应对自以为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没弄懂的问题列出待与他人合作解决。
三、讨论交流
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4——6人为宜)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探究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动学习,使个体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理解,在学习伙伴的帮助下,有效改善个体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方法。教师在组建“互动互助”学习小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利于资源共享。并选出小组长,做老师的助手,定期轮换。教师要参与小组活动,及时掌握小组活动情况,提高小组活动质量,为诱导释疑作好准备。如在学《鸟的天堂》时,课文主要围绕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大榕树之美和众鸟纷飞之景”来赞美“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学生抓住这一问题去读、去悟,然后展示交流。
四、诱导释疑
教师随机或有意指定一个小组发言,由小组长派出代表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由该小组成员优先补充。其他小组对上述汇报做出评定,并提出本小组补充意见。对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只是“引导、路标”,只起“引路”“架桥”的作用,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如在学《语言的魅力》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进行汇报的基础上,对于“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不叫人陶醉呢?”这一句,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彼浩勒加的那几个字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吗?”再次让学生讨论分享,使学生体会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多么美,可是盲老人“什么也看不见”多么不幸。这样,学生就自然地体会到加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后,语言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力量,就能打动人心,人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因此,盲老人会收到很好的行乞效果。
五、巩固创新
在解决了学生疑难之后,教师或学生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这也是五环节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创新学习的点睛之处。教师要提供切合新知内容的练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设疑,再次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高度概括或给学生留创新的余地。如学完《麻雀》一课后,我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说:没有。我便设疑:假如掉在地上不是老麻雀的幼儿,那老麻雀还会奋不顾身地去救吗?一石再激千层浪,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去想、去说。最后总结出: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使学生爱的情感得到升华。
“互动探究五环节”课堂教学,旨在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目的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情感交互和心灵默契,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去质疑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李荣耀,河南鹤壁市桃源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