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2018-08-24 10:51陈妮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标准评价

陈妮红

每一年的高考,语文写作总是能激起无数话题。人们对写作题目的关注以及对作文评分的议论常常在盛夏沸沸扬扬。热议之余,我们不禁要思考高考作文试题是如何命题,如何分类,以及评价标准是什么。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科学的讨论和评价高考作文试题。也唯有此,才能避免人云亦云,不得要旨的争论。

关于高考作文命题的研究不胜枚举,在此并不赘述。本文着重关注高考写作评价,写作评价是对学生作文的系统描述及其优缺点或价值的评定。对于高考作文评价的标准,论者多从命题者意图解读。如张开的《高考语文作文的类型及其评价标准》一文梳理了作文类型及作文评价标准的形成和发展,简要解释命题标准的六个要求(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难易度),指出对作文评价标准的设计还应该更突显高考选拔的功能,符合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的要求;还应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测量统计等相关技术在试题研发、数据收集和考后评价中的积极作用。然而不少学者持相反观点,贺克春在硕士论文《高中学生作文发展性评价研究》中主张关注学生主体性地位,打破结论性评价标准,尊重学生写作过程,构建作文发展性评价体系。[1]与其观点相似的还有朱立安、陈祥春等人。朱立安老师在《人文融合:高中作文评价的发展诉求》一文中系统论述了评价的原则和特点,提出高中作文评价应包括评价目标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人文性、评价参照的差异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结果的建设性等五个特征。[2]

关于评价的主体,论者的意见比较一致,都提倡评价者的多元与互动,一般都认为除了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之外,还应包括同学和家长的参与。总之,高考作文评价原则的论文分歧不是很大,但作文评价的标准则成了核心问题。笔者就高考作文题目、2017年考纲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三方面提出问题与建议。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是教师、学生、专家学者议论的对象。当然这与传统有关,古代科举考试多半以文章取士。如今高考语文虽然不再只考作文,但是作文的比重仍很大。因此,作文题目便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只停留在思考该作文题背后的考察意义(价值观)是什么?鲜少有人对该题目提供的材料是否公平、科学进行质疑。因此笔者,以2017年高考作文题为例,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高考作文材料追求评价效率,忽視考生差异的问题也很突出。

以2017年高考作文为例。

(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以上两则材料十分新鲜,紧贴热点问题。但是,在材料中所涉及到的部分名词(如一带一路、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长城、车)可能使得部分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学生产生陌生感。这违背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进行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之一——可写性。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有背景了解。[3]显然这两道题都可能使部分考生对其背景材料不了解,从而造成不公平性。以同一则材料考查不同学生时,公平的前提是这些学生“以往所处的教育环境基本相同”。显然这两则材料中涉及的物件或事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来自贫困地区的学子可能对一带一路、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等一系列新名词闻所未闻,对他们来说该题能选择的关键词比城里学生少了不少。从这层意义上说,这则材料存在不公平性。作文材料的不公平折射出高考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性的问题。

2000年卸任的ETS前总裁Cole和ETS命题负责人Zicky于2001年发表在《教育测量杂志》的一篇题为“公平性的新面孔”的文章中写道:“现阶段关于公平性的研究尚不能对任何测验公平问题做出简单的回答。60年代涌现出的对公平问题的研究最终是令人失望的。没有一种普遍接受的方法可以决定一项测验是否公平,没有一种统计方法可以清晰明确地证明一个题目是否公平,也没有一种技术上的解决之道。简而言之,过去的30多年没有研究出任何分析方法可以表明公平或不公平,也没有一种清楚的程序可以避免不公平。”[4]

诚然,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高考写作材料的提供应考虑较落后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作文题目应该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当,略具有挑战性。例如同年,全国卷Ⅲ的作文题目就很好的兼顾了所有学生的水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样的材料题目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让每一个高考学子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保持其真情实感又不失思辨性、公平性。

总之,高考作文的材料首先应适合学生的年龄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经历、知识背景等因素。其次题目表述应直接明了,清晰易懂。而这些需求,都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授通过大量的样本调查,了解考生学情,制定写作材料选择标准,兼顾各层次考生。

第二,《2017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评价标准模糊,应科学量化评分细则。

《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应用E。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級。

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也是中小学教师、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向。但是考纲中写作的考试范围过于笼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几乎囊括了所有文体。事实是,没有哪个作家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文体。在日常教学中,小学初中阶段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高中阶段转而学习议论文写作。从小学到初中9年培养记叙能力,高中三年才开始接触议论文,采用议论文写作,其过程之短,效果如何保证?并且考纲要求的文体不仅限于议论文,我们是否有能力,有精力要求考生需要掌握所有文体的写作呢,这是值得商榷的。

其次,所有文体的评价标准又都是一致的。这似乎与事实不太吻合。众所周知,诗歌更看重情感的抒发,论述类文章则重在阐述某一事理,而小说则更强调情节、结构、语言等等。可以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可以统摄所有文体评价标准。然而,考纲却给出了两个评价等级用以要求所有文体,可见其评价标准是模糊的、笼统的。另外,考纲中,无论是基础等级还是发展等级均未给出具体的评分细则。这会造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的主观随意性。

美国“6+1要素”作文评价模式,其制定历经数年,由多位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修改而成。它是美国俄勒冈州的“西北教育实验室”(NWREL)开发的。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该教育实验室联合来自教学一线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在抽取各个年级上万份作文样本的基础上,归纳鉴别出了“优秀作文”的六个基本特征,即:想法和内容(ideas and content)、组织(organization)、口吻(voice)、措辞(word choice)、流畅(sentence fluency)、惯例(conventions)等,后来又加上了“呈现”(Presentation)。NWREL的作文评价量表(如下表所示)主要是把“6+l要素”每一个性征细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三个层级二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层级里又有更详细的三级指标。这样,对文章进行鉴别、评价、归类、赋分或诊断时,就有了一个精良的参照系统与相对科学的标尺。

NWREL的作文评价量表(节选)——口吻

5分:作者用一种个人独有的、迷人的和动人的方式直接向读者说话。作者写作时有一种对读者的尊重意识和目的意识。

A.作者能够紧扣人们感兴趣的话题,选择细节,语言自然、动人,和读者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B.作品能准确反映作者的个人意图、特定内容以及独特构思。

C.作家需承担袒露自我的风险,字里行间可以发现他自己的话。

D.说明性或说服性的写作,作者用精心选择的概念或想法,告诉读者必须知道这些,他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E.叙事性写作是有个性的和生动的,能让你感受到作者的意念或想法。

3分:作者是真诚的,但不是那么投入。作品有可分辨的目的,但不很鲜明。

A.作品看起来在用一种真诚的愉快的方式与读者交流,但个人风格不鲜明。

B.作者似乎知道有一个目的,并试图选择与之相称的内容和结构。

C.作家偶尔展示自我或个人细节,但主要考虑的还是避免风险。

D.说明或说服性的写作缺乏与话题相关的一致性,而且未能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

E.叙事性写作,是真诚的,但未能反映出自己独特的个人视角。

1分:作者对话题和内容心不在焉。作品

缺乏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

A.作者的观点和语言不能与读者产生交流。

B.作者没有明确的目的,所选择的风格类型不适合内容和观点。

C.作品信笔乱写,看不出与作者相关的内容。

D.说明或说服性的写作机械呆板,没有生气,缺乏有效信息。

E.叙事性写作:话题展开得很有限,看不出作者的观点。

尽管中美两国国情差异较大、学情各异,作文的评价指标不可一味复制。但从美国“6+1要素”作文评价模式中我们可以借鉴不少经验。

首先,作文评价可以适当科学量化。评价作文一般有两个指标,一个要素指标,一个层级指标。从要素指标上看,我国作文分为:文体、思想(主题)、内容、语言、结构、标点(书面)。一般用笼统的形容词加以区分。层级分为基础级和发展等级,也是用笼统的形容词(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加以区分。这给没有参与高考评卷的老师、学生带来了困惑。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究竟在哪儿?笔者从网络上,找到细化的评分标准,仅作参考。

从该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评分标准是围绕《大纲》展开的,但仍不可避免的陷入模糊形容词的区分当中。“略显”“较”“不明确”“明确”等程度副词的使用并没有清晰明确的判断标准,主观随意性大。反观美国“6+1要素”评分表则要细致得多。七大指标,每个指标又分为三个层级二级指标分项表述,然后对每层级的指标特征再分解成三级指标。“层级细密科学量化的特点比较明显。这些层级和指标很容易形成一个评价的、共同的、大家可以理解的语言和指标体系,避免了模糊的语言、笼统的层级和主观好恶带来的误差,其科学化、精细化和可行性程度较高”。[5]

第三,评价方式单一,应形成多元评价模式。

从应试写作评价上看,一元评价(结果性评價)仍占据主流地位。不分具体对象、不分时间和场合地坚持以一个标准评价学生的作文。在貌似公正的背后,其实牺牲了一部分作文基础和作文天赋比较差的学生,甚至包括作文基础一般的学生,因为这些孩子的作文距离“客观标准”总是有较大的差距。但在日常训练学生写作方面,教师不能仅仅给予学生一个单纯的作文分数,这不利于学生参照标准修改作文。一次次的作文写作只不过是重复一次次的失败经验,甚至写作优秀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得分高。“不知所以然”的整体分数评价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要注重展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考察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6]作文作为衡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评价标准更应该率先突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旁批、眉批等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应突破以教师为主的藩篱,让学生互改、师生集体批改。当然,这些仍然无法解决评价标准模糊带来的效度问题。以满分60分的作文为例,45分的作文和47分的作文,实际上是无法明确说明为何有两分之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等级评价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具体操作方式可略有改动。教师可以从其语言、结构、内容、主题等多个方面分ABCD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差)给学生打分。让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模块打分,认识到自己在哪个方面不足,进而更有效的修改作文。这有利于学生应试习作的进步。

再者,还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批改模式。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发明了作文批改方法。他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列出批改作文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逐步围绕并学会从十个方面评改作文。这十个方面是:(l)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看文章的选材;(8)看文章的结构;(9)看表达方式;(10)看语言是否简单、通顺、准确。[7]把批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批改同龄人的作文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感到自己俨然是个发现者、批评者和研究者,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产生强烈的兴奋感和自信感。

客观地说,作为一种综合表达,作文的评价没有绝对模式和统一标准,实际上只能是一种估价评定,但从文章和写作的基本规范入手,教给学生知识和规则,并在作文批改的实践中不断运用、历练和强化,无疑是帮学生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找到了一条出路。

高考作文作为衡量学生文学功底的天平,必须要有足够的公平,让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对材料有所思,有所想,才能通过文字展现他们的才华。高考作文作为丈量学生真才实学的标尺,必须要有清晰的刻度。让学生知道,文章好坏的边界在哪,一篇文章哪些地方可圈可点,哪些地方乏善可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清楚自身写作的不足。而不是只有好与不好这种抽象的概念。高考作文作为评定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手段,必须要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同时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贺克春.高中学生作文发展性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朱立安.人文融合:高中作文评价的发展诉求[J].山西:语文教学通讯.2005,15.

[3]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2005,7:11.

[4]Cole,Nancy.& Zieky,Michael j.(2001)The new faces of fairnes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38-4,369-382.

[5]荣维东.构建基于科学标准的作文评价指标体系—从美国“6+1要素”作文评价指标说起[J].山西:语文教学通讯录.2008,1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S].2017:34.

[7]魏书生.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山西:语文教学通讯.1992,12.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标准评价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