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初始心中要有个范本, 教材中的文本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例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写法指导,包括立意、取材、结构、段式、修辞等。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有所侧重,实现一课一得。日积月累,学生自然受益匪浅。
一、树立作品意识,提升赏析高度
教材中的文章,学生往往只是把他们看成是课文。“课文”和“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学习“课文”更多的是为了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内容,更直接地说就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欣赏“作品”则不然,它更多地指向于作家创作的动机、方法和效果,更容易激发学生羡慕乃至崇拜的心理,产生学习、效仿的积极心态,指向能力和态度。
《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五年级上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小小的短文,字数只有三百来个字。但在课前,教师可以进行大力地渲染:电视剧的视频播放,故事情节的介绍以及人物形象的渲染,除了为导入课文之外,主要是让这篇小短文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树立起优秀儿童小说的“作品意识”。让孩子感受到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篇课文,更是在欣赏一部小说,欣赏有血有肉的小说人物形象。
二、树立年段意识,寻找赏析内容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阅读要求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小嘎子的机灵和胖墩儿的沉稳、自信。而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动作描写)再现比赛的经过,刻画出人物特点则是我们想通过这篇小短文习得的习作方法。教师在文本细读,寻找适合孩子们赏析的内容时,忌面面俱到,这样结果往往会是一无所获。这篇放在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里面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能不能都讲?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最精彩的一定是动作描写,但纵观我们的教材,动作描写精彩的文章比比皆是,那么赏析的点又有什么不同呢?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写出动作,把动作写正确。第二学段的要求是把动作写具体,这里有多种方法,如连动式动作的描写、同一意思不同动词的表达等等;到了第三学段,特别是这篇课文中,动词的丰富性、准确性显然是对前面写作方法的一个回顾和提升,而通过小嘎子和胖墩儿交互式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个性化,又是这篇课文最显著的,也是五年级学生能够和需要赏析、习得的。
三、树立语用意识,讲究赏析策略
随堂练笔的过程,是一種创新的过程。它需要写作者在反复的揣摩中领悟出其中的奥妙。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时,应让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运用比较、联想、图文对照等多种策略体验感悟,以使学生能够学会从鲜活的例子中掌握写作技巧。赏析的最终目的是习得。学生的习作大多是来源生活,回归生活。而小学生又是极富想象力的,激发起丰富的联想,能很好地实现文本与生活的有效对接。激发联想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在《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中,可运用多个视频激发联想。首先在学习课文前播放嘎子和胖墩儿第一次比赛摔跤时的视频,想象作者会如何来描写这次比赛,从而由“视频联想”到“文本的阅读”。在随堂练笔时播放第二次比赛摔跤时的视频,让学生运用文字来描述比赛经过,从而由“视频联想”到“文字的表达”。通过视频,学生会迅速地从脑海中寻找到相似点,合并同类项,引起共鸣。
四、树立生本意识,强化赏析效度
承认学生习作的意义,就需要我们树立起强烈的生本意识,转变讲评中的固有思维,以欣赏、尊重的姿态来面对每位学生的每次习作,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随堂练笔。
以赏代讲,让学生的习作成为作品。孩子的练笔肯定是幼稚的,但是我们首先要欣赏它,我们老师常用的“打星法”就是以赏代讲的一种最常见的方法。首先,因为课堂练笔的目标明确,容易聚焦;其次篇幅短小,容易评价;再者可以多给点“星”,让每个孩子都有得到星的机会。“我要尽可能地发现同伴好的地方。”这是以赏代讲的基本理念。同时要把学生的作品上升到著作的地位,与文本齐名。给学生作品提供展览、欣赏的平台。既然是作品,就应该有展示的机会。作为课堂练笔,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同桌赏析、四人小组轮阅进行。还可以把课堂练笔和平时的习作通过班刊进行展示,好的文章可能是整篇,即使没有可能也会有一个段落、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并在后面标上学号,让更多的同学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课标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以“赏析”代讲解,就是在阅读、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智慧地引领学生在赏析中习得的表达方法,在赏析中提高表达水平,在赏析中提高语言素养。
林敏,浙江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