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纷飞送阎肃老师远行
窗外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天下真有这么巧的事情。《解放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公木老师去世时下雪,阎肃老师去世时又下雪。真可谓巨星陨落,天地动容。雪花代表着清净,纯洁,也代表着大师清清白白的人格。满天飞舞的雪花护送老师上路,这是何等壮观的事情。愿老师一路走好,走向更加纯洁的仙境。
望着飞雪我想了很多想了很远,思绪回到四十年前,好像也是个飘雪的日子,我第一次从《诗刊》上读到阎肃老师的作品《江姐》。《诗刊》本来是专门发表诗歌作品的刊物,怎么会发表剧本呢?读完我才知道,歌剧的歌词每一段都特别精彩,甚至比诗刊发表的诗还要精美。我对这期的诗刊爱不释手,恨不得全本背下来。后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出版了几本诗集并开始了歌词创作。一天我接到一封约稿信,让我把《江姐》改编成诗歌体连环画,因为时间紧,我和妻子一起忙了起来,也就在这时,我们再次领略到阎肃老师作品的诗意美。有些地方诗情画意,有的地方激情澎湃,有些地方力透纸背,有些地方荡气回肠。我和妻子金玉凤(笔名金风)的这次改编非常顺利。
与阎肃老师见面是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的一个歌词创作座谈会上。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从不张扬。我和他探讨《江姐》中的歌词的诗意美的问题。我提出歌词不是曲谱的附庸,它应该是独立的艺术品,与曲结合在一起是一首好歌,离开曲子也是一首好诗,阎肃老师非常同意我这个观点,他说了许多这方面的看法,并举出一些古今中外的例子来说明。他说了一会突然发现自己说多了。他说你从边疆来应该你多说一说,结果让我说了这么多。我不应该参加“剧协”我应该参加“废协”才对。我问什么叫“废协”,他说“废协”就是“废话协会”我去那儿合适。我说你说的不是废话,而是“真知灼见”。阎肃老师是个非常幽默的人。他性格特别让人喜欢。
1999年澳门回归,中央六部委开展了征歌活动,我作词、车若娟作曲的《澳门连着牧民的心》获奖。奖励的办法是在澳门回归期间随中央艺术团体赴澳门旅游一次。也就是在这次澳门之行我和阎肃老师再次见面了。我们同住在澳门东望洋山的皇都饭店。白天出去看景,晚上看演出,有很多见面的机会。一起来的词曲作家还有张千一、王晓岭、苏柳等等,大家在一起特别开心。经常听阎老爷子讲讲故事。“阎老爷子”从来没有架子,和大家打成一片。每天都嘻嘻哈哈笑在一起。有时他问我有何印象,我说就是“阎肃有点不严肃。”他说我不严肃也是有名的。有一次相声演员牛群到我家去拍摄影作品,让我小孙子哭起来,再让我把孙子逗笑。结果我使尽了招数孙子就是不买账,越哭越厉害。叫阎肃的不严肃,不该严肃的很严肃。这就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分手的时候他给我写了一个他的通信地址,让我跟他保持联系。现在看来这也成了纪念品。因为他是在我们下榻的特定皇都饭店的信封上写的。特定的时间是澳门回归的日子,特定的人物是阎肃先生的亲笔。不知是当时他有意而为还是我事后想的。总之很有意思。
有一次阎肃老师接受电视台的采访,让他谈谈火华。他对着镜头说,以草原为家的歌词作家我认识几个,但让我最佩服的还是火华同志,多少年来他把他的青春,他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草原。阎肃老师试着把我的歌詞的题目连起来写成一首短诗,以表达对我歌词成就的祝贺。这首短诗是:
《青春染绿浩瀚的沙漠》,
《金色的骆驼》走天涯。
《牧人的胸怀》里有说不完的话,
因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请喝一碗马奶酒》啊,
《草原情深》是火华。
这段视频从电视台播出后,反映极其强烈。
阎肃老师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作品,除了《江姐》之外他还写过歌剧《党的女儿》《特区回旋曲》京剧《红灯照》。他写过上千首歌词作品,《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故乡是北京》《北京的桥》《长城长》《雾里看花》《大碗茶》《敢问路在何方》《唱京剧脸谱》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词。阎肃老师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作品永远留在人间,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时时刻刻都能分享他的艺术,感受他的存在,他是不朽的。
杜甫的“两个黄鹂”从唐朝鸣叫到现在,阎肃老师的一树“红梅”也一定能从现在开到未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作者美丽其格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是我在上初中时就火起来的。我当时在河北省赤城中学上学。学校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有上音乐课时老师唱歌时和每年一度的新年晚会可以活跃一下。这首歌我是在那时学会的。当时我还没有变声,我唱的高音比女同学的高音还要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在班里我因声音最高而骄傲。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我是男生是要变声的。没骄傲多久就跨下来。经过一段艰难的过程之后,我再唱歌的时候,我的发音成了男声。当了爷们的代价就是失去了高音。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这首歌一直在唱着。这首歌好学好唱,音域不宽男声唱也是很好听的。我爱这首歌,也爱这首歌创造的美好意境。它成了我生活一部分,也从心里羡慕这首歌的作者。心想能写出这样一首歌,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大学毕业以后到部队接受再教育,上级领导找我谈话,说让我到原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报社当编辑。问我愿意不愿意,我高兴地一口答应下来,一定要去。当时有不少好心的同学劝我冷静考虑一下。不要太冲动。我用歌声来回答他们。我说谢大家的关心。但我意已决。让我去吧,也许将来我也能写出点这样的作品来,献给大家。我来到建设兵团是自觉自愿的。尽管当时困难有很多,但我还是从心里爱这种生活的。
记得有一次,内蒙古文化局举办歌曲创作学习班。我因为写诗有一定名气也请我参加了。我去报到时,负责人把一位中年人介绍给我。这就是“老美”,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作者。又把我介绍给他,这是兵团写诗的火华同志。这位久已想见的美丽其格竟然如此朴实。叫“老美”不好意思,我在后边加上老师二字。后来就和这位“老美老师”经常在一起学习,改稿,成了忘年交的朋友。
“文革”期间。本来这首很好的歌硬要改词,把“白云飘”改成“红云飘”,把“百鸟齐飞翔”改成“战歌更嘹亮”,把“这是我的家乡”,改成“这是祖国的边疆”等等。后来有人发现毛主席诗词中有“九嶷山下白云飞” 的句子。说明“白云”是可以写的,又给这首歌恢复了“白云飘”。老美老师默默地承受了一切。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又唱原来的歌词。他经历过艰苦的过程,但他斗志非常旺盛从来没有离开过创作。他的一生创作歌曲600余首,他还为《草原烽火》《达那拉》《莉玛》《多松年》等10多部歌剧写过音乐。他被评论家尊为当代蒙古族音乐创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2000年,美丽其格先生年事已高,我向我尊崇的老美老师提出要他的手稿。我也把自己的书法作品送给了他。虽然他写起来有一定困难,还是满足了我的要求。所以现在才有了这个手稿展示给大家。透过老人的字迹让我们感受到几分温暖几分亲切。
女作曲家雷蕾
风光如画九渡河,
九渡河水荡清波。
杏花台上花如海,
凤凰坨前百鸟歌……
这是我给北京怀柔区九渡河镇写的一首歌词,正是这首歌词把我和作曲家雷蕾连在了一起。
记得一年夏天,九渡河镇党委书记夏占利找到我要我为他们镇写一首歌,并请我去参观。一天参观下来,我特有感触,真没有想到离北京这么近的一个镇,生态保护得这样好。青山绿水、古老的长城、树木葱茏、栗花飘香。实在是美不胜收。歌词很快就写出来了。歌词出来之后,由谁来作曲呢?怀柔区委书记王海平建议由雷蕾作曲为好。于是我就与雷蕾通话,她完全同意,要求近期到九渡河去看一看,回来后作曲。
雷蕾和她丈夫词作家易茗来到九渡河大为吃惊,她说整天要到外地去旅游,竟然不知道离北京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地方风景如此之美!当晚我们住在九渡河镇的航天培训中心,培训中心要我们写字。因为这几个人中只有我练过书法,于是当晚写了许多字。很热闹,很尽兴。安排睡觉的地方是躺在床上能看到满天星斗的房间。别有一番情趣。
第二天我们在鸟的叫声中醒来,开窗一看,我们原来住在一个较高的山坡上,满坡花草满坡树林。原来我们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入睡的。这一天安排参观“水长城”,本来长城都是在高山峻岭上建造的,而这里却是“长城三入水”,好像一条巨龙渴了到这里低下头来三次喝水。我们还参观了明朝留下的板栗园,有的古树中心已经腐烂了,一棵大树分成三四瓣弯到了地上,又从地上再向上升起,枝繁叶茂,花香四溢,真是奇迹。从明朝到现在,年年开花,年年结果。雷蕾和她丈夫易茗赞叹不已。
在以后的日子里,九渡河镇广播站每天播出《风光如画九渡河》这首歌。全镇的干部的手机铃声也改为这首歌。在九渡河的人民群众中对雷蕾多了几分敬重,多了几分亲近和熟悉。
因为这首歌是给一个乡镇写的,受到地域的限制,不可能传播很远。但雷蕾的作品是上乘的。她是产生大作品的名家。
她写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唱红大江南北,《少年壮志不言愁》唱响长城内外。她与丈夫易茗合作的《好人一生平安》那更是人们耳熟能详广为传唱的作品。雷蕾出身于音樂世家,父亲雷振邦是著名作曲家,由他作曲的《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芦笙恋歌》等作品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它优美的旋律飘在城市乡村,飘荡在边陲山寨。
著名作曲家唐诃
在我认识的作曲家中,唐诃的讲话特别好听。因为他说的是音乐方面的事情,总要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所以他必须哼出个调调来别人才好理解,这样一来他的讲话有一半是用歌声来进行表达的,听他的话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享受到好听的歌儿。我想人们平时不爱开会,主要是报告太枯燥了。如果能像唐诃那样讲话,就不会那么多人逃会了。
唐诃又是很低调的人,他从不张扬,很少讲话。为人谦虚谨慎。特别好合作。我记得我们俩人一起为山西刊授大学写过校歌,是以书信形式合作的。可惜现在无法找到当初的稿件,也忘记发表在什么刊物上了。在工作中他是一个可爱的老大哥。
唐诃是一位经过艰苦磨炼终成大器的作曲家。他的原名叫张化愚。1922年出生在河北易县。1938年参加八路军。热爱音乐。担任过部队指导员、宣传干事。后调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任创作组长、歌舞队长、总团副团长等职务。60余年创作歌曲2000余首,创作《锦上添花》等九部电影音乐。创作歌剧《告别》、电视剧《蔺相如》等音乐35部,创作出为大家所熟悉的歌曲有《在村外小河旁》《众手浇开幸福花》《老房东查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明天比蜜甜》《牡丹之歌》等等。他为毛主席诗词谱曲《沁园春·雪》。他也是《长征组歌》的作曲之一。1955年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中国文联授予他“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唐诃还是一位书法家,他从小学习书法。音乐上的辉煌掩盖了这一亮点,为很多人所不知道。他的书法曾在国内及日本参展获奖。收入《当代名人名家书画集》《中国百名艺术家书画集》中。我请他为我写字。他写了王翰的《凉州曲》,并用工尺谱标出曲调。这是我的书法收藏中唯一的一幅标有工尺谱的作品 。
著名词作家晓光
金杯银杯斟满酒,
双手举过头。
炒米奶茶手扒肉,
今天喝个够。
朋友啊朋友请你尝尝,
这酒醇正这酒绵厚,
让我们肝胆相照
共度春秋……
在内蒙古几乎人人会唱的这首《酒歌》,已经流传很久。人们把它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几乎天天都离不开。我总以为这是内蒙古人写的作品,万万没有想到它竟然是两个北京的同志写的。词作者晓光、曲作者魏群。这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直到后来我有机会见到作者才弄清真相。原来中央电视台有个《九州方圆》栏目,有一期反映蒙古族生活的场景需要配一首歌。导演找在《歌曲》编辑部工作的晓光和在总政军乐团工作的魏群约稿,于是这首歌就这样诞生了。万万没想到这首歌竟然火爆起来在内蒙古传唱至今。
我见到晓光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冬天的傍晚,作曲家阿拉腾奥勒和内蒙古广播电台音乐组组长张明把一位英俊的小伙子领到我家。向我介绍说这是《歌曲》编辑部来内蒙古组稿的陈晓光同志。我很高兴和他攀谈起来。他的意见是一些概念化的歌词去掉一些可能更好,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见。第二天我把改好的稿子给他看他,很满意。我记得那天晚上在我家的小平房里请晓光吃晚饭。饭菜极其简单。只是增加一盘炒鸡蛋,喝点二锅头。因为都是年轻人说说笑笑很尽兴。我也没有想到多少年后此人成了大词家,成了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的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
晓光这个人为人厚道忠恳。他有了成就,当了大官,对这些词友们依然很友好。永远不忘布衣之交。有需要帮助的他都尽可能给予帮助。本来见到他应该叫声陈部长,但词友们依然直呼“晓光”,他也欣然答应。这事让我很感动。有一次他在接受电视采访谈到我时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并祝愿我的艺术之树永远长青。
曉光的进步是惊人的,他在歌词界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创作了近千首歌词和诗歌,他出版了《黄河上的太阳——晓光词作歌曲选集》《晓光歌诗选集》、歌词集《心归何处》、文论集《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河——晓光文艺谠言录》。主要作品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在中国大地上》《光荣与梦想》《乡音·乡情》《你会爱上它》《采蘑菇的小姑娘》《赤诚的中华魂》《把心交给祖国》《我像雪花天上来》《把心献给远方》《江山》。有近百首在全国性的评奖中获奖,有的被选入高等音乐学院教材及中小学语文、音乐课本。《那就是我》《在希望的田野上》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选入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光荣属于亚细亚》被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定为亚奥理事会永久性会歌。
晓光词作优美,画意诗情。他还致力于歌词事业的发展。他协助乔羽经过艰苦的努力成立了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至今已30多年,推动歌词事业的发展。
怀念阿拉腾奥勒
有位叫丁立冬的记者告诉我,说阿拉腾奥勒去世了。我感到非常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怎么可能是这样呢?就在前几天我们还在一起相聚。画家布尔固德从北京回来,他是阿拉腾奥勒小学的同学。在欢迎他的午宴上我与老阿见面互相问候开着玩笑。有几个年轻人要和我们照相。老阿很有风格,他说:“老火,咱俩站两边,让年轻人站中间,咱们陪他们照。”我和老阿配合了大半辈子这次我当然同意他的意见。年轻人站在我们中间,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照完和我们热情握手表达感谢之意。老阿也十分高兴。他笑容灿烂气色很好。怎么可能这次欢聚竟然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呢?怎么可能这次照出的竟然是老阿的“遗像”呢?我拿起手机拨了老阿的号码。接电话的是老阿的夫人张素者。她沉痛地告诉我“老阿真的走了。”这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这个与我合作30多年的老伙伴竟然如此突然地离我们而去,没来得及留下告别话语与嘱托。我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我们相识是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我就知道他是一个事业型的人。好像他是为音乐而生的。什么时候见到他都在认真地学习,勤奋地创作。他的一生写过近千首作品。他不仅写歌曲,还写器乐曲。为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写音乐。《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两首歌曲。前者在20世纪60年代唱遍全国,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后者在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国际音乐教材,编入《亚太歌曲集》中。他创作的器乐曲有《乌力格尔主题随想曲》《草原音诗》《沙漠的春天》《交响序曲》《第一交响曲》等等。他的一生是勤奋创作的一生,也是硕果累累的一生。他所做的贡献很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出来。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是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退休之前他一直是内蒙古政协委员。他的名字叫阿拉腾奥勒,是蒙语“金山”的意思。他在蒙古族音乐史上是一座高峰,是巍然高耸的“金色圣山”。他创造了不朽的作品,也创造了他不朽的人生。他是一位大师,他是一位巨匠。
老阿去世,我和德德玛相邀一同去他家看望.他家在山丹小区的三楼。因为没有电梯,德德玛腿脚不方便硬是一步一步地走到他家。我们在他夫人的陪同下在老阿的遗像前上香祷告。这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相关的三个人(词作者、曲作者、演唱者)又一次相聚。然而我们熟悉的老阿被放在黑边镜框里。老阿从镜框里看我们,我们从镜框外看他,六眼相对,只能我们对他说话,他再也不能和我们说话了。悲哀啊悲哀,不可名状的悲哀。我在遗像前伫立思考。那缭绕的香烟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从前。我想起我们在一起的往事……
我们的认识是从彼此欣赏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见了面。他是一位英俊的蒙古族小伙。他写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我在上大学时就唱过。第一次见老阿我从他那聪慧的眼神里感受到他的灵气。他也很欣赏我的歌词,欣赏我歌词中的诗情画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当时我已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和旭宇等合作的诗集了。写诗的人爱诗的人几乎都知道诗坛出现了两个新人旭宇与火华。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我们一旦合作就合作了三十多年。
我们第一个合作的就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他拿到我的歌词很高兴,他感到草原就是这样美好,歌词把内蒙古人的自豪感写得淋漓尽致。在他的脑海里很快就产生了曲调。但当时他没有告诉我,那时他正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他拿到学院进行修改并在上海发表出来。 有人看见后告诉我我很吃惊,没想到这么快就在上海发表了。后来他又把这首歌交给德德玛演唱,德德玛在建国30周年的全国文艺调演中演唱了这支歌引起了轰动。
我与德德玛认识也是阿拉腾奥勒介绍的。德德玛在北京获奖之后,想在声乐上再发展一下,准备搞一个独唱音乐会,需要一批新作品来支撑。德德玛想请我吃饭,让老阿通知我。当时谁家也没有电话,老阿骑自行车来到我家。正巧星期天我上街了,老阿又骑车到大街上去找我。转了几圈也没找到又返回我家。这时正好我也回到家里。他就领着我到了德德玛家。当时住的地方都特别小,德德玛借了团部的一间办公室请客。除炒菜之外还开了几个罐头,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丰盛的了。
此后一段时间是我和老阿最忙的日子,也是最有意义的日子。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们创作的黄金时段。为了赶写音乐会的节目,我们不舍昼夜地工作。而写出的作品也格外好,充满激情与活力。当时写的《请喝一碗马奶酒》在全国农业歌曲评选中入选。不仅在内蒙古也在中央电台、电视台播放,成为一个时期广为传唱的作品。我们合作的《道尔吉,你为什么不高兴》是“文革”后第一个写爱情的歌曲,德德玛演唱后效果很好。一些国家级院团到内蒙古演出的演员也学唱这首歌。《草原像大海一样宽阔》《狮子大王选歌手》《草原姑娘爱上科研迷》等等都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有一首草原摇篮曲《睡吧,赛音呼罕》,是我和老阿共同商定的题目,我写完歌词后再也没有管它。有一天我在德德玛家里听她一边弹钢琴一边给我唱这首歌,我觉得真是美极了。如果孩子能听到这样的歌声睡去,那是无比幸福的事了。这首歌曲后来改编成无伴奏合唱赴台湾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我儿子郑火在内蒙古电台听了在台湾演出的实况录音后回来对我说“写出这样的好作品,一生过得都值了。”这是我第一次从自己的孩子嘴里听到这样的话。老阿与我合作的作品当然还有很多。1985年他出版了一本《阿拉腾奥勒作曲歌曲選》。在不厚的一本书中就有27首歌词是我写的。
我与老阿的合作是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我的想法与他的思维经常是不谋而合。这可能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在我们有了家庭电话之后,我把歌词从电话传过去,过不了多久他就把曲子写出来又在电话里唱给我听。因为词曲配合水乳交融,电话里听完他的歌,我俩都高兴地笑起来。我和老阿既是合作者又是好朋友。改革开放初期他出国去日本,在经费很困难的情况下还给我买回一个纸灯笼作为纪念。当时居住条件差,洗澡有困难,老阿星期日常去我那里,我领他到军区澡堂子洗澡。他搓澡的技术很高。我跟他说:“根据你的水平以后可以专业搓澡,业余作曲。”逗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那个年代谁家有个录音机都被认为是高档消费了。有一次我家买了录音机,我们两个人关在屋里唱了一个上午的歌。有时是按谱子唱,有时是扯着嗓子瞎唱,老阿唱完后自己报幕:“刚才是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阿拉腾奥勒为大家演唱的。请鼓掌……”我给这次活动写了一副对联:“东倒西歪胡乱唱,南腔北调也成歌。”这盘“胡闹”的录音带我一直保留着,每次放出来都觉得好笑。最近怎么也找不到了,可能是几次搬家,不知放在哪里了。等以后找出来让孩子们听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我们年轻时那段生活。我们很艰苦,但也很快乐。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事实像铁一样沉重。无情的事实压在心头。无论如何老阿的离去已无可挽回。8月16日的遗体告别仪式许多好友都来参加了。灵堂有我为他写的一副挽联:“盖世才华大作煌煌人共仰,一生奋斗乐坛巍巍起高峰。”我和德德玛向这位老朋友告别,最后送老阿一程。看到老阿安详地躺在那里,神态自然和蔼可亲的样子。好像刚刚睡去。老阿,一路走好,也许天堂等待着你敏捷的才思,天堂等着你笔下流出优美的旋律。我们相信,有你天堂不会寂寞……
歌曲《十五的月亮》的作者石祥、铁源
《十五的月亮》这首歌在20世纪80年代从部队一直唱到全社会,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后来又从中国唱到东南亚各国。歌曲影响之大是罕见的。当时的大街小巷都弥漫在歌曲的旋律之中。就连两口子分家都会经常引用其中的一句歌词——“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1984年4月,《解放军歌曲》举办创作学习班,组织军队词曲名家到原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体验生活,词作家石祥、作曲家铁源和徐锡宜等军中名家均在其列。
石祥原本就长期深入部队生活,了解基层官兵所思所想,也非常了解军嫂们生活的艰难。战争年代妻子送郎上战场,和平年代妻子在家乡默默奉献。石祥觉得这正是要歌颂的精神。这次体验活动激发了石祥的创作灵感,写出了《十五的月亮》这首歌词。当石祥把这首歌词念给了一同体验生活的作曲家铁源时,铁源拍手叫好,急急忙忙回到房间与同住的徐锡宜一起商量了一下,很快谱出了曲子。
当时《解放军报》抢先发表了这首歌曲,引起了全军的重视。后来再经歌唱家的演唱,电视台的播放,这首歌不胫而走,红遍了大江南北。深情的歌词和感人的旋律让这首歌在每个军人的心中产生了共鸣。部队首长对石祥说,这首歌都把指战员给唱哭了。有些军嫂纷纷给石祥写信赞扬他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有一次我正在北京开会,我妻子也出差到北京,联系不上我就给石祥打电话,感谢石祥替军嫂们说出了心里话。她的感谢让石祥非常感动,每次见我都会提到这件事。
我和石祥认识是20世纪70年代事情。那时石祥已经是很有名气的诗人词作家了。石祥原名叫王石祥,1939年出生在河北清河县。参军入伍后从战士、班长、排长、原北京军区创作员,一直做到原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主任。他出版的著作《兵之歌》《新的长征》《骆驼草》《日月星》《石祥短诗选》《石祥作词歌曲选》。他作词的歌曲《老房东查铺》《一壶水》《祖国一片新面貌》广为流传。
1976年我刚刚调到内蒙古军区文工团搞歌词创作。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其实我最爱的是诗,不是歌词。我觉得歌词就几句话,表现不出什么文学水平,而且还要受音乐的限制,放不开手脚。在那个时代的歌词界,石祥是有名的老大哥。他为人厚道,善于团结人,处处做加法,还常常帮助大家解决矛盾。他劝我安心写歌词,他说一首歌词写好了比一部长篇小说都有价值,千万不可小看歌词。我听了石祥的话安下心来写歌词。后来等我写出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才真正理解了石祥大哥一席话的深刻含义。我能从事歌词写作,要感谢他的引路。
后来我转业到地方工作,与部队联系少了。但我与石祥还保持着那份真挚的友谊。我的家乡北京怀柔县(现怀柔区)要建“火华文馆”,我请他题个词,他发来了一首藏头藏腰诗,这让我深为感动。诗是这样写的:
火热心肠火热情,
华夏之子华夏风。
诗颂军垦诗有铁,
歌唱草原歌共鸣。
德高望重德无量,
艺海索珠艺品精。
双翅腾飞双报捷,
馨留人间馨永恒。
这首诗的每一行第一个字联起来是“火华诗歌德艺双馨”,每一行第五个字联起来还是“火华诗歌德艺双馨”。
作曲家铁源,我是在上海认识的。当时上海举办了一个以公安题材为主题的歌曲评奖活动。我和阿拉腾奥勒的一首歌获奖,同时铁源的一首歌也获了奖。我们相识在颁奖典礼上。铁源很低调,待人和气,完全没有大作曲家的傲气。铁源原名叫石铁源,是辽宁大连人,国家一级作曲,担任过省政协常委,省音协副主席。我们在一起谈了许多事情。他是1932年出生的,比我们都大。他是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艺术指导。他创作歌曲有《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著有《铁源歌曲集》。火华文馆在北京开馆之际,他寄来的贺信之外还寄来他的手稿《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等很有价值的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