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炜
《中国慢性病报告》统计显示[1], 我国2006年时大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 仅6.1%得到控制, 目前为止高血压疾病已发展为影响我国人们身体健康的首位杀手。血压增高为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 将血压控制在标准范围属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现我国社区方式高血压的策略主要为高血压分组管理, 因时间逐步延长, 患者疾病知识日益丰富, 常规管理逐步暴露出缺陷,如社区医护人员技能和措施实施无法满足其需求、未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等, 均会影响疾病控制状况。为此, 本研究纳入80例患者分进行分组讨论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的应用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6年3月~2017年8月诊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 采用1∶1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9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62.4±4.1)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3.4±0.9)年。研究组男22例, 女 18例;年龄36~71岁, 平均年龄(62.5±3.2)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 (3.5±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我国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疾病判定标准[2];②存在一个或多个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如吸烟、血脂、腹围、体质量指数(BMI)等;③心血管疾病分层为高危或中危患者;④患者已同意此次诊治干预措施;⑤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排除标准:①血压>1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②极高危或低危患者;③女性血清肌酐>124 μmol/L, 男性血清肌酐>133 μmol/L;④尿常规蛋白检验结果为+或>+;⑤合并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夹层动脉瘤、糖尿病等;⑥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 如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者;⑦中途退出研究者。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 疾病不分层, 医护人员需定期督促患者复诊, 根据患者复诊结果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如药物服用方式、是否需更换药物等。研究组采用细节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①设立健康管理专员2名, 负责协助医生制定随访方案, 并督促其配合随访管理, 中危患者每间隔3个月接受1次随访, 高危患者每间隔1个月接受1次随访,按照其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方案。②个性化干预:可将干预分3个阶段, 首先需发放疾病健康教育相应资料, 确保覆盖率为100%, 再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自我管理俱乐部、戒烟竞赛、膳食竞赛等方式进行自我管理技能、卒中预警、规律服药、运动、控烟、饮食干预, 覆盖率最低需达90%;然后巩固前期效果[3]。③双向转诊:社区医院和相关医院签署相应协议,满足转诊条件的患者则转回或转出。④加强社区医生的培训力度:邀请医院相关专家对高血压疾病的防治策略、饮食、药物治疗、健身保健、吸烟、血压测量、中医药治疗等内容进行培训, 提升各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4]。⑤加强患者自我管理理念, 发放疾病管理手册和资料, 组织相应活动, 加强健康教育。并开发计算机信息网络, 实现并应用健康管理专员界面、医生界面、患者界面的健康管理软件。建立医院信息交流、医患双方疾病交流平台。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及干预前后血压、血脂水平。血压测量方法:患者呈坐位, 将汞柱血压计放在右侧上臂部位测量3次, 间隔时需将袖带放松休息, 测量3次DBP和SBP, 取平均值。控制血压标准DBP<90 mm Hg, SBP<140 mm Hg[5]。血脂测量方法 :抽取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液10 ml, 分离血清后,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 包含LDL-C、HDL-C、TC、TG。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脑卒中发病率比较 研究组脑卒中发病率2.5%低于对照组的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发病率比较[n(%)]
2. 2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前, 两组DBP、SBP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研究组DBP、SBP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干预前, 两组LDL-C、HDL-C、TC、TG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LDL-C、HDL-C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mm Hg)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DBP SBP DBP SBP研究组 40 89.8±6.3 148.2±6.9 81.5±5.8a 133.6±7.5a对照组 40 89.7±6.2 148.1±6.8 86.5±6.8 142.5±8.6 t 0.0716 0.0653 3.5382 4.9328 P 0.9431 0.9481 0.0007 0.0000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 mmol/L)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 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干预后LDL-C HDL-C TC TG LDL-C HDL-C TC TG研究组 40 2.984±0.845 1.442±0.362 5.297±1.092 2.028±1.423 3.012±0.723 1.288±0.322 5.067±0.858a 1.846±1.267a对照组 40 2.983±0.844 1.441±0.361 5.296±1.091 2.027±1.422 2.991±0.817 1.292±0.298 5.232±0.992 2.532±1.551 t 0.0212 0.0124 0.0041 0.0031 0.1217 0.0577 2.7957 2.166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干预前
临床控制高血压的目的在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性, 在影响心血管疾病多种因素中,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间存在一定联系。此两者间互相影响的重要环节之一则为内皮功能异常[6]。动脉粥样硬化中,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两者有协同促进的功效[7]。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剪切力和张力, 损伤血管壁, 脂质容易在动脉壁部位沉积, 进而形成斑块, 发生动脉硬化。
本研究中纳入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 从患者卒中发病率、干预前后血压和血脂指标上均证实了细节管理的优势性。提升细节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等方面均有突出效果。干预后, 研究组TC、TG指标均更为靠近标准范围, 对照组指标仍然较高。也就是说, 不改变生活方式的状况下, 细节管理不仅可降低血压指标, 还可控制血脂,进而降低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8]。随着社区医学设施和设备逐步完善, 不断完善六位一体化功能, 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和社区团队服务模式, 社区高血压控制的要求也有所提升。本研究中所探讨的中细节管理, 此为常规管理模式的补充方式, 也就是在常规管理模式上, 完善管理细节, 通过加强培训、设立健康管理岗位、开发管理软件、双向转诊等, 提升疾病管理效果和质量[9]。娄伟江[10]在报道中纳入200例高血压患者分组讨论后, 从其血压指标上也证实了细节管理的优势。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综上所述, 将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其作用突出, 可更好的控制血压, 并降低脑卒中疾病发病率,有较大推广价值。
[收稿日期:201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