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 南充 637400)
对冲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颅脑外伤,主要是由暴力作用引起,患者通常表现为颅骨骨折、颅脑挫伤、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等,预后较差。本文将针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1.47±7.87)岁。交通事故致伤52例,跌伤14例。患者术前Glasgow 评分3~8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22例。
A组患者采取单侧额颞部血肿清除术治疗,同时联合单侧颅脑去骨瓣减压术配合治疗;B组患者采取双侧额颞部血肿清除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可根据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C组患者采取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治疗,同时配合额颞部血肿清除术(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分别于治疗后1、3、7d,评价并对比患者的Glasgow 评分,其中15分为正常,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4~8分为昏迷;3分为深昏迷。对比患者术后的颅脑中线位移程度、对侧血肿等指标。
A组与C组治疗后1d、3d、7dGlasgow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对比,A组与C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Glasgow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
表 不同手术方式的Glasgow 评分对比(±s)
表 不同手术方式的Glasgow 评分对比(±s)
与B组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1d 术后3d 术后7d A 组 22 7.21±0.69 8.42±0.95 10.09±0.89 B 组 22 6.82±0.58 7.87±0.63 8.78±0.67 C 组 22 7.33±0.55 8.65±0.84 10.24±1.03
A、B、C三组的中线位移程度分别为(1.59±0.31)cm、(1.84±0.40)cm、(0.76±0.21)cm;对侧血肿厚度分别为(3.33±0.49)cm、(3.65±0.71)cm、(1.05±0.33)cm;A组与B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C组,差异显著(P<0.05)。
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治疗规范,临床上主要根据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等手术方式作为参考。中线位移明显、挫伤及血肿严重压迫脑室患者首先应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根据患者术后的CT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清除对侧颅内血肿,并配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有研究发现[1],硬膜外血肿病情进展较快,且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应进行优先处理。对于颅内压升高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血肿、损伤严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施血肿清除术及减压术。颅内压应控制在20mmHg以下,必要时可采用气管插管、镇静剂、呼吸机等辅助措施[2]。
在本次研究中,A组与C组治疗后1d、3d、7dGlasgow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对比,A组与C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Glasgow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明显(P<0.05);A组与B组的中线位移程度及对侧血肿等指标均高于C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不同手术方式在改善Glasgow评分、中线位移程度及对侧血肿情况等方面效果不同,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谨慎选择。此外,还应合理控制手术时间,在保守治疗时,可适当延后手术,避免弥漫性出血;手术方式选择及处理应参照《颅脑损伤外科治疗指南》;密切关注患者的瞳孔、意识、肢体等变化,做好手术准备;注意患者颅内压及呼吸的调整,血浆渗透压应在320mOsm/(kg•H2O)以下[3]。
综上所述,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处理,并优先处理硬膜外血肿,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