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及其启示

2018-08-23 10:31郑雅如
求知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德性亚里士多德

郑雅如

摘 要:亚里士多德根据三种可爱的事物划分了三种不同的友爱,即快乐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和德性的友爱,亚里士多德的这三种友爱观思想对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友爱是建立在善的基础上的一种德行品质,对友爱做出一种正确的定义,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友爱;德性;共在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一、友爱的内涵

1.友爱的界定

在古希腊,友爱本身就是指“两个人之间的任何相互吸引”[1],既包括同性和异性的爱,又包括建立在家庭和家庭外,城邦公民的治理和被治理的关系上。孟子提出了著名的五伦:“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套道德标准即五种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都可称作为友爱。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术》里也给友爱下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定义:“姑且把友爱定义为替某一个人想往我们以之为善的事物,是为了这人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并根据我们的能力尽量这样去做。朋友是对人友爱而又受人友爱的人。凡是认为彼此间有这种关系的人就会认为彼此是朋友。假定了这些之后,就必然要得出这一结论,即朋友是共享我们的欢愉并且分担我们的痛苦的人,他们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我们自己。”[2]亚里士多德对友爱的理解与我们当今时代对友爱的理解不同,它不等同于朋友之间的友谊,而是具有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刻的含义,它是指包括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任何相互吸引的关系,如孟子说的兄弟、父母与子女、君臣等之间的关系都包含在友爱之中。只是这些友爱又有各自的不同和分类,不同的友爱之中包含不同的善。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是一种德行或包含德性,而且它是生活最必需的东西之一。因为即使享有所有其他的善,也没有人愿意过没有朋友的生活”。从这两句话的内容我们可以分析出亚里士多德对友爱的定义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德性和善,因为真正的友爱是一种想永久地拥有善的欲望,我们都是向善并追求善的。二是共同生活,因为无论是穷人或富人,无论是老年人、中年人或小孩,都需要和朋友分享幸福与分担痛苦,都需要陪伴,而这需要共同生活才能实现。友爱与其他外在善不同,它不是手段,而是本身共同生活的价值所在。

2.友爱的类型及关系

亚里士多德对应人身上三种可爱的事物即有用、快乐和善而将友爱分为了三种不同的类型,即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善的友爱。“那些为了用处而爱朋友的人是为了对自己有用,那些为了快乐而爱朋友的人,是为了使自己快乐。这都不是为了自身而友爱,而是为了有用和快乐。所有这样的友爱都是偶性上的友爱。” 因有用而互爱的人不是因对方自身之故,而是因能从对方得到的好处而爱的。基于快乐的友爱是为了使自己愉快而爱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两种友爱都是带有功利性的友爱,都只是暂时的,并不具有持久性,很容易因为条件的转变和目的不同而使关系瓦解。而 “那些为了朋友自身而希望朋友为善才最是朋友”,善的友爱即是合乎德性的真正的友爱。所谓德性,它接近于一种能力,但不是先天的禀赋意义上的能力,而是通过后天所习得的,所以只有拥有这种能力和品质,就具有了德性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最高境界的友爱是基于德性基础上的友爱,这是利他性的友爱,是牢固的,这些因为朋友自身之故而希望他好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这种作为德性的友爱,实际上是一种高尚的友爱,是建立在善基础上的互友互爱。但究其根本,德性的友爱根源于自爱。亚里士多德认为,爱着朋友的人就是爱着自身的善,朋友是另一个自身,也就是说,友爱是根源于一个人对他自身的关系的,尤其是对一个好人来说,他怎么对待自己,也就会怎么对待朋友。他希望他朋友得到什么,能变成什么样子,也就是他原本希望于他自身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友爱就等同于自爱。

二、友爱论对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友爱论思想是在古希腊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随着历史向前不断地发展,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探索并且找回真正意义上的友爱精神,用它来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友爱是一种基于善的合乎德性的真正的爱。亚里士多德对三种友爱观的区分,为我们理解友爱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不同的层次提出了不同的道德境界和要求,在亚里士多德的这三种友爱中,只有善的爱才是最高境界的友爱,这是出于主动的行动而获得的爱,也可以说是在德性上相契合而产生的友爱,它通过给予对方善而使自身也获得了最高的善。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区分对于今后我们在日常的交往中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吸收其中的精华之处。在亚里士多德的这几种友爱中,显而易见,快乐的、有用的友爱在我们普遍的人际交往中是占据最大比例的,我们相信对方会给彼此带来某种快乐和利益,因而我们愿意和对方成为朋友、成为知己。这种友爱是简单、纯粹的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那种真正的善的友爱,是以自身之故与对方成为朋友,其交往原则往往具有利他性,需要我们在交往中坚持相互尊重和协商合作的精神,要求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先舍弃自己的立场。在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把善放在第一位,对对方总是抱有善意,并且将这种善意融入实际行动中,做到人与人之间能够真正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关爱。

其次,友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动实践过程。友爱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状态的描述,现代生活中所谈到的友爱只是非常浅显的,但是它的实践内涵早已经侵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了。我们知道,友爱是一种个体德性。善意可以是单方面的,并不构成友爱,而这只是存在于希望对方好的利他行为中,即便是双方互有善意也并不能构成友爱。只有将这种善意运用到实践交往中,才能够使双方互有善意,而且能够互知善意,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相互享有属于友爱的善、感情和快乐。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友爱观中,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主动的爱,而不是被爱。当友爱存在于两个个体之间的时候,那么对任何一方来说,都应该是主动的爱,都应该去充当友爱行动的主动实践者。这种实践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实现自己或者是出于某种善意,或者是出于习惯的爱的行动,而人们的友爱往往就是基于这样的實践形成的德性品质,在人们日常的交往中,只有作为个体的人具备了这样的德性品质,那么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关系。

最后,友爱要遵循一种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这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之间之所以可以产生友爱是出于一种自愿性的活动,不以回报为目的,尽心尽力的关心和照顾对方。尽管友爱的相互性要求双方应该相互回报,这样才可以维持住两个人之间的友爱,但是对于现实中的很多人来说,普遍的价值观念就是互惠合作。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英)W.D.罗 斯.亚里士多德[M].王 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M].颜 一,崔延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德性亚里士多德
同一个笑话讲三遍
同一个笑话讲三遍
论学校公共生活中儿童勇敢德性的培育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现代德性伦理学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