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生
当人们在谈论人工智能、谈论信息时代下各类事物的变化时,都不能忽视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和改变,甚至互联网对教育的改变会远大于互联网对其他传统行业的改变。比如电子作业的出现,正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融合。然而,作业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因此,探讨电子作业的设计理念及做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对电子作业在小学数学的几点设计理念进行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放设计作业,提高探究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笔者认为:在电子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要多尝试布置开放性的电子作业。在日常布置中,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在互联网上搜索知识,扩展知识面,打破课本内容的局限性;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视频技术,动手录制教学视频及微课,增强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而面对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建立网络论坛及博客,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前,笔者就利用班级QQ群和微信群,提前告知学生搜索圆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互联网中能够获得有关圆的图片、物品等,通过电子互动平台,把自己查询的相关内容整理后共享。本节课教学后,笔者又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并所学习的内容与周围的朋友、家长分享。学生们通过微视频、语言描述等形式发布在电子交互平台,如QQ群、微信群里,教师及时能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上交的电子作业资源共享,间接提升了课堂的延续和推广,方便了广大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
分层布置作业,真正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核心素养要求: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觀、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设计电子作业应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分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电子作业软件,往往会设计智力闯关、学霸战斗等游戏环节,利用闯关的形式,难度层层提高,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提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在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笔者利用电子作业学习平台,设计了趣味闯关的游戏作业。在第一环节,主要设计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知识点;在第二环节中,主要设计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图形计算,并借助网络平台的图文并茂;第三环节,主要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运用,使数学真正做到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电子作业的分层设计,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落实了学习内容,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不断提高,作业的完成率、正确性都有很大改观。
及时反馈作业,提高学习参与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有效开展的基础;而师生在作业反馈中的交往互动,正是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及家庭作业中,由于受师生在校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在作业反馈这一环节很薄弱,反馈的形式也比较单调,再加上学生在作业方面存在差异性,教师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而在电子作业中,师生们可以借助学习平台或交互软件,利用视频、语音、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师生零距离化,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屏障,实现第二课堂的延伸。如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之后,学生们完成了课后布置的电子作业。于是,笔者利用班级微信平台,把以前简单的对错批改,转变成用语音及视频把竖式计算及书写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得到反馈,并且及时订正和二次批改。语音视频的批改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这种批改形式包含的信息量也远远大于传统纸质,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得到更多有效信息。甚至当个别学生因故没有来校上课时,笔者也能够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及时给学生发布电子作业,讲解练习相对应知识点,利用微课和课堂录像,弥补学生缺席课堂的意外。
结束语
电子作业运用智能题库高质、高效精准命题,到关注过程、科学评价诊断,再到大数据驱动教学、促进个性化自主学习,切实帮助一线教师减负增效,科技助力教育。但是,由于现阶段科技的局限性,电子作业这种学习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视力下降;还有些学生缺乏自制力,迷失在网络信息中或沉迷网络游戏等。面对这些因电子作业所产生的问题,笔者觉得:一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的电子作业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律性;另一方面,要加强电子技术限制和应用,对家庭作业电子产品和软件,制订相应的指导性意见或规范,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正途。此外,对于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科学地使用电子作业,笔者认为:任何科技工具的本质,都应该是提升教学及学习的效率;纸质作业与电子作彼此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小学数学教师在电子作业布置时,必须结合作业本身具有特征、作用,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优化电子作业的设计。相信电子作业能更好地服务教育和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乐,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