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 “读”和“写” 是最为重要的两部分。读是写的基础,而写是对阅读的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既要培养学生“读”的兴趣,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同时,老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读写评价,使学生在读中写,在写中读,实现读与写的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文内容;仿写;作者思想感情;语言文字训练;朗读训练;写作资源;发现意识;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以语文教材做范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模仿能力
从教二十多年,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科,我也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凡能写出好文章的学生都是爱读书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见识少,很少与人交流,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语言组织能力也有难度,说话条理不清,往往一件简单的小事都难表达清楚,基于这种局限,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牢牢把握好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充分去读课文,细细去体味作者的情感,慢慢领悟出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产生出想写的欲望----仿写。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的、有针对性的用好語文教材中读的课例,从课例中去教会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策略。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根据本单元的训练要求安排有两至三篇讲读课,其实就是一个习作范例,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模仿课文的实例、表达方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让学生去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学生读书如不注意做笔记和写心得,犹如入宝山而空手回。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在阅读时注意积累书中的一些好词佳句,一些精彩的片断等。对习作有很大的帮助。人的大脑,犹如知识的储备库,平常在看书的时候,如果习惯做旁注的人,会把从书中汲取到的知识有条理地储存起来,日积月累,头脑里就有了随时可以支取的知识财富。
学生读书如果只是草草的浏览一遍,印象也就不深刻了,必须要专注、认真地看,要每天把从书中遇到的好词、佳句、都记下来,以便在习作中有所借鉴。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毕竟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在生活中看到有很多想写的人、事或物,往往由于词语贫乏无法描述出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每天上课前,我坚持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发表读书感言,让他们说说在读书时发现的好词、佳句、得到的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语文课上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老师不经意做出一些肢体动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等等,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为学生今后习作打下基础。
事实证明,多读书、勤动笔的孩子,比少动笔的孩子的知识较为深刻和丰厚。所以老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适时地激活学生写的欲望,并使读与写相得益彰。
三、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小练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课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小练笔,以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课堂实效。有些课文课后都安排了小练笔,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设计小练笔的内容。低年级一般注重模仿句式的练习;中年级注重填补课文的空白点;高年级则要注重概括课文内容、写心得体会等。但是这些都要根据文本内容而定。
学生学习课文在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然后模仿写作,最后再加以点评。长期训练,学生们就知道如何读,如何写了。比如:我在小学六年级上册执教《白杨》一文,我首先让学生去通读课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会明白作者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接着,我顺势而上,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类似事例,以小草为题,赞美身边最令人敬佩的人。学生即兴有感而发,有的同学借小草赞默默奉献的清洁工人;有的赞筑路工;有的赞老师……同学们个个都踊跃发言,这节课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当然,每一篇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那么,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拿来使用,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要量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挖掘写作资源,重视课外读写训练
学生在课内阅读毕竟有限,课外阅读量远远超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不局限于同一个氛围,学生读得轻松、愉悦,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强。故此,我通过微信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经常推荐一些小学生课外书给学生家长,让家长陪同孩子阅读,也建议家长在营造和培养孩子读书的氛围和兴趣的同时,适时地激活孩子写的欲望。父母引导孩子写简单的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写简单的体会,尝试模仿写身边的事物。因为孩子的读与写,都是孩子的感触,父母不要强求孩子写得很完整、流畅。无论孩子写得如何,父母都应该帮助孩子慢慢提高,给予鼓励与肯定。孩子每天的所见所闻,家长要引导孩子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五、读写训练中重视评价,激发兴趣。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能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故此,每个学期我都会在班中开展两次朗读比赛,评出最佳朗读之星;每次习作评出两至三篇优秀作品作为范文评讲;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作文比赛。在一次次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声中,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体验到朗读和写作的喜悦,也激发了学生的读写兴趣。每年学校举行的朗读比赛、作文竞赛中,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都踊跃参加,每期都有同学荣获一、二等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我班不断有美文获得者出现在镇区级举办的小学生写作比赛的领奖台上。这样的情境真令人欣慰。
总之,“读写结合”已被看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读写结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读与写。还要加强学生课外的读写结合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50
[2]项飞 刘贤发. 阅读教学:把握“读”的有效性[D]. 泗洪县实验小学, 2010.
[3]闫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爱上写作[D]. 教育教学论坛, 2014.
作者简介:陈丽云(1968-8-),女,汉,广东肇庆高要人,本科,高要区小湘镇笋围小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