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的名称是从西文翻译过来的

2018-08-23 01:32裴兆顺
求知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旅顺

裴兆顺

摘 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皇家海军上尉威廉姆· C. 阿尔图尔闯入旅顺,并以其姓氏阿尔图尔(Arthur)命名“旅顺”为阿尔图尔港(Port Arthur)。1898年3月27日,沙俄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条约以俄文本为准,于是出现了“阿尔图尔港”译成“旅顺口”的字样。自此,“旅顺口”的译法在一系列条约、协定、公报中被使用。作者就中国旅顺地区的名称应为“旅顺”还是“旅顺口”进行了调查,找出“旅顺”为中国唯一的官方正式称谓的证据,梳理了自《中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后,“旅顺口”译文在正式出版物中的使用,并得出:“旅顺口”的名称是从西文翻译过来的结论。

关键词:旅顺;旅顺口;阿尔图尔港;中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1981年6月间,中国社科院在大连召开了“全国高尔基学术研讨会”。辽宁师范学院(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外语系被授权作为会议的协办单位,我是会务组成员之一。会议安排了一次与会人员去旅顺参观1904—1905年俄日战争遗址的活动,参观的第一个遗址便是电岩炮垒。

当我们站在电岩炮垒上,我简要地介绍了当年的战事和电岩炮垒的作用以及俄国驻旅顺海军司令马卡洛夫所乘坐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装甲舰触雷迅速沉没的地点(见图1)。

介绍完之后,中国社科院的一位学者便问我:《Порт-Артур》(《阿尔图尔港》)是怎么来的?我没有答上来。是啊,“阿尔图尔港”是怎么来的?《旅顺口》又是怎么来的?自那时起这个问题便一直存疑在我的心中。最近几年,这一问题又勾起了我的思考,于是便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一、阿尔图尔港的由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年),1860年7月2日,英国皇家海军上尉威廉姆· C.阿尔图尔(William· C.Arthur)指挥一艘被击伤的阿尔及林号炮舰(HMS Algerine)闯入旅顺这个未设防的渔村进行维修。阿尔图尔认为旅顺港口比大连湾更优越,应优先利用。于是,英国政府便以这位炮舰舰长的姓氏阿尔图尔(Arthur)来命名旅顺为阿尔图尔港(Port Arthur)(阿尔图尔1861年升为海军中校,1867年升任海军上校,直至退休)。从此,德国、法国、俄国等西方各国均沿用英国的命名称——旅顺为阿尔图尔港(见图2)。

二、阿尔图尔港首次被译成“旅顺口”

1898年3月27日,沙俄政府采用阴谋诡计、武力恫吓、金钱贿赂等手段迫使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又称《中俄会订条约》。同年5月7日,沙俄又强迫清政府在圣彼得堡签订《中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旅大租地条约》第九款规定以俄文本为准,于是出现了“阿尔图尔港”译成“旅顺口”的字样。“旅顺口”的“口”字就是“港口”的意思(见图3)。

该条约第六款和第七款明确写道:

第六款 旅顺口专为武备之口,独准华、俄船只享用,由于各国兵、商船只,以为不开之口。

第七款 俄国旅顺、大连湾两口,被资自行盖造、水路各军所居处所,建筑炮台,安置防兵。

上述两款中的“口”字就是“港”的另一种表达。当时,沙皇俄国沿用英国对旅顺的命名,称“旅顺”为“阿尔图尔港”(“Порт-Артур”),大连湾为“Бухта Далянъванъ”。具体可见沙俄外交大臣穆拉维约夫1897年11月11日给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信所附的“辽东半岛南端地图”(蒋耀辉,2013);以及1904年沙皇俄国绘制的所谓关东州地图,即旅顺、大连租借地地图(蒋耀辉,2013)。

下面这张“中日甲午战争简图”(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地图)明确显示“旅顺”就称为“旅顺”(见图4)。

三、“阿爾图尔港”之翻译“旅顺口”的使用

1.列宁的《阿尔图尔港的陷落》

俄历1905年1月1日(公历1905年1月14日)俄国《前进报》(《Вперёдъ》)第2号刊登了列宁的一篇著名文章《阿尔图尔港的陷落》(《Падение Порт-Артура》)(见图5)。

当年中文报刊将列宁的这篇文章译作《旅顺的陷落》。1987年中央编译局将该文收入中文版《列宁文稿》第11卷时,改译为《旅顺口的陷落》。

1945年的“条约”“阿尔图尔港”也译成了“旅顺口”。

猜你喜欢
旅顺
Where Empires Meet
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蒙书叙录与缀合
旅顺奖励旅游的优劣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旅顺博物馆的特色品牌打造研究
SOUNDS OF A CENTURY
旅顺百年建筑手绘复现设计实例研究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旅顺口区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旅顺百年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旅顺俄罗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旅顺历史民俗插画应用表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