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2018-08-23 11:11代永富王栀沁
东方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

代永富 王栀沁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了解大学生网络行为及特征,助力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育良好的网络素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以上海市649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经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有:网络是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获取信息的平台,是大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窗口,是大学生交友、通讯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购物、消费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存在辨别能力弱、自控能力差、自律意识不强、网络的外部环境监管不力、在网上对政治的关心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策略:坚持思想引领,塑造健康的网络价值观;坚持网络素养教育,增强网络防范能力;坚持疏堵结合,加强网络环境监管力度;坚持以人为本,把大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坚持创新性原则,力求工作的有效性;坚持“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生根。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特征

课题组于2017年10月9日至12日面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等上海市高校发放问卷《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649份。其中:男生207人,占31.9%,女生442人,占68.1%;专科生12人,占1.85%,本科生504人,占77.66%,硕士研究生122人,占18.8%,博士研究生11人,占1.69%;所学专业是文史财经类233人,占35.9%,理工农医类332人,占51.16%,艺术体育类48人占7.4%,其他36人,占5.55%。

据问卷《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分析99.38%大学生使用微信;平均每天使用1~3小时上网的占51.46%,7小时以上的占5.39%,使用最多的网络聊天工具占61.17%,大学生把休暇时间大都用在了上网上。大学生网络素养特征是:

(一)网络是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获取信息的平台。

在《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您上网最常做的哪3件事”和“网络带给您的最大收获”中,61.02%的大学生是网上搜索资料,73.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方便学习,扩充知识,增强理解和提高兴趣。这说明大学生希望通过网络互联网的运用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理解面,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和品位。

(二)網络是大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窗口。

《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关注微信公众号的10~20个”有39.91%的大学生,“通过订阅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有62.71%。95后的大学生个性张扬,善于模仿和率性,追求自由,展现自我,他们用娱乐缓解生活的空虚,同时希望这些举动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从中获得乐趣。

(三)网络是大学生交友、通讯的重要渠道。

《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问卷显示67.8%大学生是网上聊天交友。从刷新微信朋友圈的频次来看,每半天占37.29%,每小时占30.51%。可见,95后大学生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在社会问题认识上,他们喜欢以网络为媒介联结成不同的“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表情包、“兴趣群”等更受人们喜爱和追捧,为大学生个性表达、群体互动、多元生活提供了新阵地,使大学生网络行为呈现新特点和新趋势。然而除了获取信息外,还形成相对封闭的议论空间。

(四)网络是大学生购物、消费的主要途径。

随着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的盛行,大学生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的频率越来越高。据《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了解到,40.99%的大学生足不出户网上购物,50.08%的大学生认为网上购物“方便、便宜,基本上想要什么都可以买到”。95后大学生的消费随意性提高。此外,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网络借贷等新消费模式行为,给大学生带来了快捷、便利、节省时间等好处,但也出现个别大学生过度消费,信用卡严重透支,债务缠身的情况。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不足

(一)大学生辨别能力弱对网络素养的影响。

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信息量大,又有着时空无形性、身份隐藏性、主体多元性、交往互动性、行为自主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容易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况,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经验与个人生活的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弱,对事物的分析理解领会缺乏长远的、现实的、科学的、理论的依据,光凭个人的喜好、兴趣冒然涉入,容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这是使用网络中的一个明显特点。

(二)大学生自控能力差对网络素养的影响。

大学管理方式相对宽松,更倾向于大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对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增添了更多的“自由”空间。“机不离手”成为一种最常见的景观。人被信息,被“朋友圈”等所掌控,被网络左右了生活的大部分时空。同时大学生也被动地接受信息,从而失去了主体意识,从“我要什么”到“我接受了什么”,主观愿望失控,因而,大学生不再是具有独立精神和理性精神的青年。再由于大学生在网络面前完全是显示出依赖性、懒惰性的特点,没有道德意识和心理素质。学习压力较重,出于一种逃避的心态,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美轮美奂的网络娱乐或游戏活动中去,成了网络的追随者,严重影响了健康的生活和成长的空间。

(三)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对网络素养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空间,隐蔽性较强。在虚拟的网络中,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较严重,缺少对网络真伪,是非难以判断,自身又缺乏自律,跟风、猎奇、从众心理较重,造成人生价值迷惘。尤其是网络语言暴力,网络游戏,网络低俗文艺作品等等都对大学生构成严重的影响,导致价值混乱、意志力消失、价值判断模糊、社会道德感丧失,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失去了生活的理想和目标,值得引起重视。

(四)网络的外部环境监管不力对网络素养的影响。

形形色色地信息、图片、视频等等都通过网络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五彩缤纷,杂乱无章。网络不理性的言论甚至网络谣言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容易受“他者”的感染,从而表现出从众行为或情绪化选择,作出不恰当的评判。有些不良网站为了博取“眼球”,播放或登出一些不堪入目的视频和图片,以致大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受到伤害。因此网络的外部环境是及其重要的部分,加强监管力度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举措。

(五)大学生在网上对政治的关心度不高对网络素养的影响。

在《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对“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非常关注”的占6.01%,“从不关注的”占9.09%,“偶尔关注”占48.38%。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的学习和提高并不显著,对价值核心观的内容了解甚少,对政治的关心程度令人担忧,对待人处事的教诲表现冷漠,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这是一个现实而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也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大学生的人生哲学到底是什么,如何展开。

三、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策略

(一)坚持思想引领,塑造健康的网络价值观。

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多开设网络公开课程,扩大知识获取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从网络上学习更多的知识,致力课程思政和医教协同“二个”聚焦,实现思想引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大力弘扬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共赢的网络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交互式功能,实现与大学生的即时互动和交流引导,更好地发挥渗透、导向和教育作用。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倾听声音、交流思想、释疑解惑,与大学生实现良性、有效的沟通互动,打造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力争使外在行为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自觉。学校还要利用丰富的课余活动构建新颖精彩的校园生活,社团活动、文艺晚会、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等,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融入集体,享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乐趣。

(二)坚持网络素养教育,增强网络防范能力。

网络既是大学生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渠道,又是大学生交流思想、情感的场所。作为受众之一,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网络素养,相对客观、完整地运用和传播网络上出现的新媒体,辨别是非,识别真伪,这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的考验。因此,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刻不容缓。作为大学就要为大学生搭建网络素养教育的平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客观的认识网络上出现的社交群体、网络直播、“网红”、表情包、网络借贷陷阱、电信诈骗等等,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加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抵抗能力,有选择性的参与网络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避免出现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规、违法的行为。

(三)坚持疏堵结合,加强网络环境监管力度。

学校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制度:至少有领导部门、网站本身、网站管理者、大学生网民和信息源等,要构筑制度保障机制和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一、建立网络联机机制,对主流文化建设中出现重大网络负面事件给予积极健康、建设性的引导和处理,抓好校园网络舆论的监控权和主导权。二、通过过滤软件和防火墙安装建立制度,从源头上最大程度地对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内容进行净化,创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三、建立站长及网站管理员责任制,对站长和管理员形成定期培训和学习制度,加强对主流文化的认识和修养,培养其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内在动力。四、建立健康网络信息员制度,积极实时地对大学生网络动向进行观察和汇报,给相关部门提供建设性的反馈信息,打造一支靠得住,布得密,行得紧的“侦察兵”队伍。[3]总之,要从源头上加强网络监管,要“以法治网”,坚决摒弃和消除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传播,加密技术,实行网络实名制、微信群主责任制,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提升网络安全水平。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增强网络维权意识,规范网络传播的有效秩序,加强网络环境监管力度,做到疏堵结合。

(四)坚持以人为本,把大学生当作知心朋友。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具有较强的观念多样化、思想复杂化、背靠背的特点。而大学生是网络媒介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认知力和自控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成为“把关人”,以灌输与渗透相结合,一方面鼓励动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老师主动进入新媒体平台,与学生构建起积极互动的朋友圈,以朋辈的方式将正面宣传以平实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形成宣传梯队,让他们主动告别“社交沉默”,成为网络引导工作中积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主动融入各自所在的朋友圈和群組,并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4]。同时,主导网络话语权,主动贴近大学生的爱好,使用大学生爱用的语言,更好地接地气地传播,与大学生形成无缝对接。学校可结合相关重要时间节点,努力开发各种内容传播渠道,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学、网络微电影等赛事,鼓励大学生参与并推出一批有温度、有温情、有深度的大学生网络文学作品,并利用图片、微视频等方式与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得严肃的思想理念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使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真正把大学生当作知心朋友,真正把网络传播的教育落实到位。

(五)坚持创新性原则,力求工作的有效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APP(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简称APPlication)已经全方位地嵌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对APP载体的利用和开发,以内容为王,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创设出思想独到、内容生动、案例鲜活,情感共鸣,有温度、接地气、高品质的文本和课程,更胜于“慕课”、“易班”等形式,注重个性化、对象化和差异化,引起大学生的深刻感知与领悟。将网络信息教育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构建有效的网络信息教育体系、政策体系,培养网络信息教育师资,打造网络信息教育的品牌,坚持创新性原则。总之,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共同构建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合力,力求网络工作的有效性,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使大学生从中获得真正的教育引导的受益者。

(六)坚持“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生根。

互联网的产生,建构了虚拟社会环境,实现了从开放性交流环境向闭环式交流环境的转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恰恰是引导大学生如何在文化乱象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价值多元中找到教育本体价值坐标,在社会转型期间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各领域“互联网+”的实施,是拓展了开放性、扁平化的社会结构,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将更加深入地延伸到虚拟社会中,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分析端,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提供支撑。通过“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精细化和个性化定制教育,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生动起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严肃的思想理念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被大学生愉快的接受,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生根,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策略和提升网络素养,不仅仅是几个方面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发展,网络的日益更新,教育引导的策略和网络素养教育,就要作不断的调整和建设,就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站高一步,不断学习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更高更新的解决目标,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网络的建设服务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课堂之外重要教育阵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陈敏.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机制探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153

[3]包雷晶.青年思潮的数字化引领[J].思想理论教育,2016,(6):74-78.

[4]卢萧.叶磊.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时代特色与生成逻辑轨迹和特色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118

基金支持: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

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8年度思想教育研究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SZ181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