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周生
摘要:农村教育要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要充分发挥“生本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方向。积极研究“生本教育”的内涵和方法,探索一条农村小学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农村;生本教育;策略;途经
一、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让学生乐学于大自然课堂中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大自然是一本迷人的教科书,蕴涵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当孩子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时,他们彻底地敞开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门,他们如雨后春笋般贪婪地观察着、探索着,陶醉于大自然的知识美景当中,在这种境界里,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能力,还有发自肺腑的感情,放飞的心灵,活跃的思维……,这一切的一切,难道是世界上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个老师所能给予的吗?
二、充分利用农村现代教育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
农村中小学现在也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这让广大农村的孩子享有了和城里孩子一样高质量的教育,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加深刻地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我在教《轴以称图形》这一课时,利用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好多图形,让他们自己找一找,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再与同伴交流。让学生经历先由自己独立思考再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既能展现学生的原始思维,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认识。这样,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培养。借助电脑形象地展示直观图,就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三、真正放开束缚学生手脚,让孩子们自己去感悟、感触
人的思维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也不例外,在处理数学问题时,除逻辑思维外,还需要直觉思维,合情推理等多种方式。 因此,我们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接触、操作、猜测、感悟等多种形式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培养各方面的思维,在实践中身临其境,感触到“数学”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四、让学生在讨论中生成智慧 在探索中总结规律
1.要恰当预设讨论的问题
讨论是要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预设要讨论的问题时,要紧紧围绕探究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知识生长点展示。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些数来,然后我很快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谁知道其中的秘密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讨论吧!这样的讨论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探究学习奠定了心理需求。
2.要及时抓住讨论的时机
探究学习中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和效果,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讨论时机的影响。一个恰到好处的讨论,能让学生产生讨论的需要,产生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迫切知道别人观点的愿望,以便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在教学《通分》时,我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和的大小方法时,同学们一共得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并各自认为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这时我组织学生们讨论:哪一种方法更具有普通性呢?通过讨论与争辩,学生们一致认为通分的方法最具有普遍适用性,此时再引出通分的概念。
五、用“爱心”点燃学困生自信的明灯 张扬学生的个性
1.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优点
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发现学生的长处来引导他。学生在成长中特别需要老师去“发现”,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闪光点,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尤其是对自我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更需要有人去欣赏。
2.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我们班有一个叫韩龙忠的同学,他的计算速度很慢。看着其他同学计算得比他快,他很自卑。为了鼓励他,只要他计算得比自己上次快,并且正确,我就给他表扬,表扬他的进步。韩龙忠从此自信起来。后来,他的计算速度有了很大提高。
3.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
老师怎样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心呢?特别是对于敏感多疑的学生,老师在讲究沟通艺术的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开朗活泼坚强自信的个性。还有一些问题是孩子自己努力,别人帮助都不可能马上改变的。比如:外貌欠佳,家境贫寒,父母离异等。那么,教师应通过实例让孩子明白,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通过努力就能改变的。但是,“关了这扇门,总会打开那扇窗”。要让孩子学会正视现实,接纳自己,并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六、要切实重视生本教育的“三观” 使生本教育臻于完美
1.生本教育的德育观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2.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3.生本教育的评价观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总之。生本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都应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生本教育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吴全華.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特色与绩效[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2期
[3]温永进.生本教育理论一般意义的认识[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1期
[4]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