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路径

2018-08-23 03:24刘玚裴媛
银行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科技型高新技术京津冀

刘玚 裴媛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科技金融的发展空间

现代经济背景下,科技与金融已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带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无论是当前火热的“互联网金融”,还是“大数据”“云计算”,其本质仍然是以科技进步带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提升。而科技水平的提升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源支持,且这一过程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尽管科技金融的发展理念已提出多年,但其更多地局限于单一城市的发展,通过政府财税支持及担保等方式降低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门槛,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型企业。从实际情况来看,仅有很少的城市能够利用本土经济金融的比较优势为科技型企业创造较好的研发环境,但这又进一步导致研发型企业和人才过度集中,甚至导致周边城市的人才和资源流失。因此,需要寻找一条能够既提升技术研发效率,又能通过合作机制将周边城市和区域纳入协作框架的合理路径,形成技术研发、资本运作、成果孵化和规模生产应用的链条式过程,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目标。

京津冀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国家战略提出的协同发展规划区域,承载了国家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众望,是中国都市圈建设的一个重要试验田。在2015年3月公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三地分别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和新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三者的发展定位已经明确了北京作为科技研发的核心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天津与河北无法参与到整个科技创新研发及应用的过程当中,若能充分发挥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必然能最大限度地通过科技金融支撑三地的协同发展,并最终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定位。

京津冀三地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发展的基础

作为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成为了科技金融运营的重要参照。从京津冀三地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特征:

京津冀三地高新产业园的分布呈阶梯状。具体来看,北京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总体用地面积达到488平方公里,以“一區十六园”为主要格局,形成多维度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充分发挥高端产业的集聚效应。到2017 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900余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超过两万家。这些企业中包含了先进制造业、生物工程、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环境保护及新医药等,几乎囊括了所有高端技术研发企业的种类。天津以滨海新区为核心,形成了“一区二十一园”布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用地面积达到245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天津市级(省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有3265家,且在天津多年的“科技小巨人” 政策引导下,创新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了8.8万家,其中有3900余家资产规模超过亿元。这些企业同样涉及许多高端制造行业,包括航天航空、专用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和电气机械等。河北省由于地域广阔,其高新区的分布离散程度相对更高,目前共有六个国家级高新区,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承德、燕郊以及新成立的雄安新区。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1628家,优势产业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可以发现,北京无论是园区规模、企业数量和质量上远高于其他两地,且这种集聚效应有进一步放大趋势。

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资源转移频率迅速提升。从京津冀三地跨区域投资与项目合作情况来看,各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下的合作趋势显著。具体来看,2016年全年北京在天津的投资认缴总额达到899亿元,增幅达26%;在河北的投资认缴总额更是高达1140亿元,增幅为100%。天津从北京与河北两地引进高新技术投资项目2700个,投资总额接近2000亿元,占天津市实际利用内资总额的44%,其中北京与河北在滨海新区注册的项目数量就达到1021个,总投资额为1354亿元。这些项目中包含了多个有国企背景支持的高新技术项目,并依托项目在天津设立分公司、甚至总部。河北作为主要项目的引进方,从北京和天津引进的高新技术项目达到4100余项,涉及资金3825亿元,且在近3年与北京、天津共同开发了55个科技园区、65个创新基地、157个创新平台,吸引了近1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河北落户。

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京津冀三地科技研发和孵化资源呈相互流通趋势, 但由于各地在科技投入、金融支持和政策协同等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导致三地之间的科技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差距。

从科技投入方面来看,北京、天津与河北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使得企业在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方面存在不同。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高新技术R&D;经费投入情况来看,2007~2016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由320亿元上升至522亿元, 天津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由43亿元上升至259亿元, 而河北这一指标仅由26亿元上升至193亿元(见图1),尽管三地R&D;经费投入均呈上升趋势,但北京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都遥遥领先另外两地。从投入结构上来看,北京科技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天津与河北科技投入资金则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在企业短期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的背景下,政府支持力度的大小对企业科技研发的动力支撑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金融支持情况来看,以信贷为核心的传统金融服务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撑存在结构性差异。以信息技术与软件服务和科研技术服务两大行业为例,2017年一季度,北京市商业银行对信息技术及软件服务业的贷款余额达到1563.1亿元,占京津冀这一指标整体比重的90%;天津贷款余额为116.8亿元,而河北仅有57.8 亿元,后两者的总体比重仅占到整体的6.7%和6.3%。北京科研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为223.3亿元,占比为66%,天津与河北的这一贷款余额分别为75.5亿元和36.6亿元,占比分别为22.5%、10.9%。作为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基础方式,北京企业所获得的银行信贷规模远远高于其他两地,而在金融支持政策存在地域门槛的约束下必然会进一步拉大三地之间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差距。

从三地政策协调情况来看,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規划纲要》的指导下各级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文件对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做出统筹与规划,如2016年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民银行三地协调机制》、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到要构建跨区域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但从实际操作和政策落地情况来看,仍然处于统筹研究等基础性工作筹备进程当中,并无实质性进展。在金融辐射力度有限的约束下,技术溢出带动科技创新资本在区域间高效流动的效果并不显著,更加无法进一步提升知识和技术等内生增长要素自由流动。

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思路

从科技研发的过程来看,其核心在于通过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改进,使新技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生产与服务效率,并对依托该技术形成的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最终使高新技术产业化。这其中所有的过程或步骤如果集中在某一城市中进行必然对当地政府形成巨大压力,并且在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阻力。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宗旨在于通过对上述步骤进行合理的差异化分工,能够在缓解单一城市利用有限资源支撑科技金融发展压力的基础上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效率,最大限度优化高新技术的研发、实验、孵化和产业化过程,为区域科技创新乃至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进步提供全面而有效的解决问题思路。

当前,京津冀三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从京津冀的城市定位上来看已经可以发现未来三地科技金融的合作基础。北京的定位中包括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而河北则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充分发挥三地在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过程中的比较优势是实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唯一路径。具体来看,北京、天津与河北的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可遵循以下思路与定位:

北京应依托中关村科技型企业集聚优势,建成科技金融的信息与服务中心。通过构建政府信息数据库、科技型企业信用评级数据库和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打造科技型企业信息平台。首先,通过多样化(包括已经存在的和未来应当构建的)渠道获取并整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信息,构建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其次,通过政策引导方式鼓励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型企业主动参与外部信用评级,并设立第三方公司保存这些信用评级数据结果,建设信用评级数据库;最后,以政府为主导,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科技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非金融信息, 建设非金融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快速并深刻地理解最新的科研、政策及人才相关信息。在各类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后,通过公众媒体和信用中介结构提供信息输出渠道,以便提升科技金融市场的各类参与者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使北京成为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基础与核心环节。

天津应依托非银行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建成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尽管北京长期来看仍然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但天津的金融服务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时仍具有显著优势。一般情况下,科技型企业从种子期向成熟期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内源性融资—政府引导基金融资—风投资金—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这一梯形融资过程,这其中银行信贷融资仅占很小部分,大部分资金仍通过PE、VC或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进行筹集。这种特殊的融资过程为天津创造了极佳机遇。天津应当利用当前已经形成的新业态金融集聚优势。首先积极探索“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的融合型投融资模式,强化各类融资之间的协同合作,为科技型企业的整个发展周期提供链条式服务;其次,建设科技型企业特色投融资平台,强化科技型企业投融资过程的沟通与联合,以融资租赁、航运金融等金融业态为核心,打造科技金融在全国范围的品牌特色;最后,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后台建设, 利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在资产估值、项目评估、风险预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并以此承接北京金融服务机构的高端和区域性后台服务中心的转移。

河北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与产业优势,建成科技型企业技术孵化中心。尽管河北省目前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投入上较北京与天津存在差距,但基于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为科技型企业所研发的技术成果孵化甚至产业化提供场所,有助于降低技术孵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承担的成本。所形成的新技术在形成产业化规模后,又能通过多种技术支持手段提高北京和天津的信息技术服务及投融资效率,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技术孵化中心不仅是新技术如何实现产业化、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应当与科技金融信息与服务中心之间建立一套高效沟通的信息机制, 为技术孵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性问题的反馈提供有效渠道。

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从顶层设计来看,京津冀区域的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强调发挥各地在支持科技型企业产品研发、资金需求和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比较优势,形成链式服务,最终打造完备的京津冀科技金融生态区。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京津冀各自制定符合自身定位的具体规划纲要,同时也要求各地政府、金融机构、技术型人才和企业之间形成相互沟通的长效机制。

要完善科技金融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体系。法律制度是保障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营的基本要素,同样也是支撑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京津冀三地应当在协同发展的战略框架下, 建立经济、科技与金融的协同思路,构建针对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支持机制,同时明确京津冀三地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各类经济和金融支持法律法规,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和技术产业化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也为科技金融活动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引。

各地政府需要强化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在完善科技金融发展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应当建立各地政府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常态化沟通机制落实具体工作。具体来看,各地政府、人民银行及监管部门之间应当成立科技金融工作协调小组,以京津冀全局出发,协调与配置科技型企业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源。

建立京津冀科技型企业发展联盟。以京津冀科技金融生态区为蓝本,纳入与科技型企业相关的所有部门,包括政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科技型企业及高等院校,打造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发展联盟,为各部门、机构和高校提供技术研发、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和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且专业的技术性平台,为构建京津冀区域内科技型企业的链式发展、提升信息透明度、防止出现重复竞争甚至恶性竞争提供高效交流与沟通平台, 为最终打造京津冀科技金融生态区提供有效支撑。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工作站,天津银监局)

猜你喜欢
科技型高新技术京津冀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
京津冀协同发展
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机理及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