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瑞文
摘要:学生会是大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将学生会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阵地,通过学生会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行为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会应用价值的实现需要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秩序,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会运行机制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当前高校学生会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学生会有效运行机制的可行路径,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运行机制
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使高等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教学任务,学生会学生会能够有效连接高校与学生的情感,也是开展学生社会行为能力的主要场所,学生会有序运行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校园实践活动,针对高校学生会运行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行为能力的提高。
一、高校学生会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学生会是高校开展校园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学校的学生会都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但是在其运行机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会的应用价值难以有效实现。根据社会实际调查活动,不难发现高校学生会运行中存在学生会管理制度不规范、学生对于学生会工作缺乏主动配合意识、学生会内部管理协调机制缺失、学生会管理执行力度不够、学生会资源配置不均及不足等现实问题,对于学生参与学生会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会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对于学生会工作的参与程度不足,学生会管理工作缺乏创新,都会限制学生会的有序运行。
二、建设学生会有效运行机制的可行路径
(一)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
学生会的有序运行需要以常态化运行机制为基础,学生会管理者需要通过制度完善,建立岗位分配责任制度,针对学生会的工作内容,建立完善的工作计划,如在每学期、每季度、每个月、每周都召开学生会例会,要求学生、学生会成员能够按时参加会议,在会议中提出学生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各种制度完善,保证学生会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学生会对于学生情感具有重要连接作用,为保证学生会应用价值的实现,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拉近学生与学生会之间的情感距离,围绕学校管理学生的工作任務,对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宣传和座谈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人文观念的融入,使成员之前的情感关系更加紧密,提升学生会的组织凝聚力。
(三)重视学生会管理者与各部门之间的连接作用
学生会的管理者主要由学校以及学生选举产生,为保证学生会的有序进行,需要管理者能够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与各部门之间建立连接和合作关系,保证自身工作行为的规范性。同时通过自身管理行为的开展,协同学生会各组织部门的工作职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会工作价值的实现。
(四)重视学生会工作方法的创新
学生会开展学生组织管理工作,需要重视自身工作方法的创新,调动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活力,调动工作团队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转化学生会的工作理念,使工作团队持续获得生命活力。创新精神是决定工作效能的关键,学生会需要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勇于反思,从而在不断的总结中,创新工作方法。
(五)促进学生会精神的传承
高校学生会都需要承接学生迎新工作、换届选举、校园活动组织等工作任务,不同学生个体都有主观思想,学生会组织成员的更新,不仅需要关注成员个体的更新,还需要重视学生会精神的传承,使学生能够在学生会工作精神的影响下,理解学生会的工作宗旨,维护学生会的组织形象。并能够在不断的工作中,积极进行学生会精神的发展,使学生会的精神意旨能够持续发挥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同时学生会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户外拓展等活动,促进组织成员的交流,实现团队精神凝结作用的提高。
(六)完善干部选拔机制
学生会成员每年都会进行成员更替,为保证学生会工作机制的有序运行,需要持续保证学生会成员及干部选拔机制的公平和公正,积极对学生会成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学生会组织的团队凝聚力。学生会组织成员选拔要严格执行选拔制度,选取产生学生会组织成员与管理人员。每学期、每学年对学生会成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定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并对组织成员开展定期培训工作,持续提升学生会组织成员的工作能力。
结束语:
学生会是高校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的工作组织,能够有效链接学校与学生之前的距离,传统学生会运行机制中存在缺乏创新、内部管理协同效用差等现实问题,影响学生会组织工作职能的实现。学生会需要通过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学生会管理者与各部门之间的连接作用、重视创新学生会工作方法、促进学生会精神传承、完善干部选拔机制等途径,保证学生会的有序运行,从而促进学生会工作目标和工作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庆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会运行机制建设思考[J].新校园(上旬刊),2015,(4):128.
[2]张帆.钻石结构模型视角下的高校学生会[J].南方论刊,2017,(9):86-88.
[3]谷朋举.浅析高校学生会活动的“娱乐化”现象——以中国8所高校为例[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3):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