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军
(重庆市巫山煤电有限公司, 重庆 巫山 404700)
我国薄煤层资源分布十分广泛,储量丰富,薄煤层可采储量为61.5亿t。传统的薄煤层开采大部分为采用炮采、风镐落煤工艺,由于薄煤层开采机械化设备配套不完善、开采技术条件差、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等因素限制,导致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发展迟缓,大大降低了矿井的生产能力。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具有回采率高、安全教育、工人劳动强度小、机械化程度高和经济效益高等显著优点,是目前现代化煤炭开采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
开采工作面为田家煤矿1236N采煤工作面,田家煤矿属低瓦斯矿井,单一煤层开采。该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为:水平天坑以东;赵家屋场以北;张家屋场以南;窝坑子以东。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为:东临123N集中运输巷;西临124N集中运输巷;北临1238N采煤工作面(未布置);南临1234N采煤工作面(已回采);地面标高1 625~1 731 m,工作面标1 050~1 080 m。工作面走向长540m,倾斜长110m。可采储量8.07万t。
工作面所采煤层为属二级无烟煤(WY2),特点为:条痕黑色,金刚光泽;硬度、比重较大;岩层因受构造挤压,脆度较大,无自燃发火倾向。煤层厚0.6~0.9 m,平均0.85 m,煤层倾角14°~17°。其煤层顶板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田家煤矿1236N采面煤层条件,在1236N采面上综采选用配套设备为原松藻公司的ZZ2200/13.5型液压支架、MGZ×100/468-BWD型交流变频电牵引采煤机、SGZ-630/264W型可弯曲式刮板输送机,。
表1 1236N采煤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结合本工作面实际情况,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开采,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的综采方法。
准备工作→采煤机下(上)行割煤→顺序移架→采煤机至下(上)端头→返空刀清理浮煤→顺序移溜一上(下)割煤→顺序移架→采煤机至上(下)端头→返空刀清理浮煤→采煤机斜切进刀→顺序移溜[1]。
采用MGZ×100/468-BWD型交流变频电牵引采煤机螺旋滚筒截割落煤,工作面全部支架动作一次为一个循环,循环进度为0.8 m。
工作面采用采煤机配合SGZ-630/264W型可弯曲式刮板输送机来机铲煤板后装煤。
工作面采用SGB-764/264W型可弯曲式刮板输送机,1236N运输巷内安装一台SGB-420/40T型刮板运输机和一台DSJ-650型皮带运输机转运至煤仓。
下行单向割煤,进刀位置为工作面上部顶板为宜,割煤方式为往返一次进一刀,进刀位置为机尾段顶板完好区域。
采煤区顶板管理方法采用全部垮落法,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自行垮落,放顶步距为0.8 m,老顶初次来压距为20~30 m。在两个重要时期需要尤其注意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中顶板的管理:一是顶板来压及停采前,应加强对顶板矿压的预测、预报,确保工作面与回采顺槽支护强度,特别要求初撑力务必要达到设计要求,采取有效的支护形式对应力集中区加强支护与顶板管理。二是在顶板破碎时期,当发生顶板破碎时极易引发冒顶与煤壁片帮事故的发生,工作面液压支架前移过程中应采用带压移架方式,以免顶板出现重复多次扰动,引发顶板的破损速度加快。若工作面反复出现煤壁片帮情况时,可对超前采煤机进行移架操作,保障顶板的完整性,确保工作面回采的顺利进行[2]。
工作面采用ZZ2200/13.5型液压支架液压支架支撑顶板,机器自动操作,支护高度0.75~1.25 m。支架中心距1.5 m,直接接顶,相邻支架以液压支架顶梁平齐为基准。工作面支架最大控顶距为4 300 mm,最小控顶距为3 500 mm,移架步距为800 mm。
工作面上、下端头液压支架外留设的普采段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支护。整体工作面采用正悬臂齐梁线直线柱布置,最大控顶距时为5排支柱支护,最小控顶距时为4排支柱支护,排距、柱距中对中均为0.8 m,支柱支设应垂直顶板,工作面支柱必须全承载。支柱的初撑力不得低于90 kN,漏液失效支柱必须及时进行二次补液或更换单体液压支柱。
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额定值的80%。工作面支架中心距误差不超过100 mm,侧护板正常使用,架间间隙不超过100 mm。液压支架接顶严实,相邻支架顶梁平整,无明显错茬,支架不挤不咬。
普采段工作面支柱打成直线,其误差不超过±50 mm,柱排距误差不超过80 mm,支柱不超高使用。支撑状态要平稳、牢靠,初撑力不小于90 kN;顶梁垂直于煤壁,顶梁与顶板接触要严密。
1)第一排支护在巷道北侧,长20 m。采用适宜高度的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铰接顶梁顺巷道方向支设在工字钢梁下方,支柱打在铰接顶梁与工字钢支架梁相结合的正下方,距离厢梁上北末端0.7~1.0 m区域内。
2)另一排超前支护,长10 m(煤壁以东10 m)。采用适宜高度的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铰接顶梁顺巷道方向支设在工字钢梁下方,支柱打在铰接顶梁与工字钢支架梁相结合的正下方,距离厢梁上南末端0.1~0.3 m区域内。
3)超前支护初撑力不得小于90 kN,支护在厢梁上与厢梁保持垂直,铰接顶梁之间必须铰接并插好水平销。超前支护必须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偏差不大于100 mm。
1)1 236 N进风巷沿空护巷,工作面的安全出口必须保持通畅其行人宽度不得小于0.8 m。
2)工作面两口(机头、机尾)采用“四梁八柱”方式对顶板进行控制。长钢梁长度2 m,每组长钢梁之间间距为0.15 m,其错距为0.8 m,采用迈步式向前移动,两组长钢梁之间的间距为0.6 m,第二组长钢梁以北第一排支柱距离长钢梁间距为0.6 m。
在1236N回风巷内,平工作面第四排支柱至工作面煤壁以东1 m处,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1.0 m),打好支护,支柱间距为1.0 m,排拒1.0 m。铰接顶梁顺巷道工字钢梁支设且相互铰接,然后撤出打好支护处的工字钢支架。端头支护最北端(铰接顶梁北端头)距离工作面机头第一列支柱间距不大于0.5 m,最南端紧靠1236N回风巷南帮,空隙处采用杠条进行背护。
在薄煤层开采过程中选用爆破控制的手段,利用采煤机处理掉煤矸石,降低落柱的高度,确保机械设备能顺利通过的最小限度,对保护支架的灵活性也有好处,降低了煤矸石的开采量,严格控制陷落柱和施工范围连接处的采高长度标准,促进支架与运输机的相互协调工作,提高矿井工作效率。在陷落柱的两端处,需要在进行开支架设置后,还需进行移架,避免掉落煤矸石[3]。
对工作面的支架进行调整,确保支架处于最好的受力状态,避免发生咬架、挤架等问题。仔细严格地对支架的液压系统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漏液降架问题。控制好工作面的采高,避免采高超过支架的最大高度,避免移动支架时因空顶倾倒。加强对顶板管理,严禁空顶、冒顶等现象。
田家煤矿1236N采煤工作面确定综采面采高1.0 m,月正常推进度100 m,综采面年产量21万t。综采面仍按“两采一准”配备人数为52人,月平产量17 500 t,采面月人平产煤336.5 t/人.月。矿井一个综采面配合现有人工采煤法采面一个,矿井年产量为29万t,煤炭综合发热量为3 518 kcal,按0.115元/大卡计算,全年经营收入10 210万元,扣除自提自用的专项费用后,因产量大幅增加,折旧、采煤机租赁费等固定成本相对摊薄,变动成本仅增加材料、工资及定比费用,年利润为490万元。
随着综采技术的不断成熟,对煤矿薄煤层的研究逐渐深入,而且还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煤矿生产对薄煤层的开采效率不断提高。基于此,煤矿开采需打造一支专业团队,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对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提升煤炭回采率,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薄煤层煤炭资源。
在薄煤层开采过程中,利用综采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工开采或炮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炮采或人工开采时工人的劳动强度远远大于综采时工人的劳动强度,综采也比炮采、人工开采更安全,能有效减少顶板事故。煤炭回采时沿煤层顶底板单一回采,工艺简单方便管理,安全性高。所以采用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达到了提高单产和效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田家煤矿1236N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与普通机械化采煤、人工采煤、炮采工艺相比,单产和人工效率都显著提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及利用价值。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矿井资源开采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资源日益枯竭的老矿区,高效率、高产能地回收薄煤层资源将是缓解矿井产能危机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