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距离

2018-08-23 13:35东方华
丹青少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从江重游赤壁赋

文·东方华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需要保持一段距离,在美学上称为“距离说”,而距离产生美。

例如:“侬家住在西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过,始知家在图画中。”——女子的家乡环境具备与满足了她的生存条件,而当她对家乡环境的实用方面暂时淡忘或保持心理距离时,那么,她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家乡环境的审美特征上,因而才产生出“今日忽从江上过,始知家在图画中”的审美感受。如此可知:审美距离是人们进入审美活动的一个必要的心理条件。

又如:“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苏轼重游赤壁,因为“风起水涌”,破坏了他的观赏情趣,并没有产生前一次赤壁泛舟时那种心旷神怡的心情。后来,当他回味这次重游时,心理上便与当时的情景有了距离,他越发觉得赤壁有一种另外的美,于是,才有脍炙人口的《后赤壁赋》。

苏轼《后赤壁赋》

后赤壁图

如此而知:人们的审美心境也存在着肯定与否定的两个对立面,可以是满意的、愉快的、爱慕的;也可以是不满意的、悲伤的、厌恶的。当人处于肯定状态时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他们对审美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强化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美感。如果人们否定的心境强大到足以排斥审美感受时,那么就无从产生美感,所以,人们在否定的心境下是难以欣赏与创作的。

再如:从镇江乘渡轮过长江去扬州时,远距离而观长江水,则见水色是清丽的。

猜你喜欢
从江重游赤壁赋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赤壁赋
草书赤壁赋卷(局部)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踏青随笔(新韵)
挺进从江 黔东南自治州岜沙峰会会址项目征战纪实
从江县委离退局召开“铸勤行动”动员会
白雾从江上升起
七绝二首
从江第五届侗族大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