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8-08-23 11:48任盛超赵卫东
安徽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洛韦后遗神经痛

任盛超 赵卫东 李 敏

作者单位: 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疾控中心医疗部皮肤科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varicella -zoster virus , VZV ) 所引起的,一般按神经节段分布,呈单侧性,有集簇性的特点,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人是VZV唯一宿主[1]。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后遗神经痛,尤其是头面部的带状疱疹,若不及时治疗,易并发病毒性脑炎及面神经损伤[2]。目前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及后遗神经痛为原则。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不够理想,且易导致遗留神经疼痛等[3]。阿糖腺苷和更昔洛韦是目前治疗带状疱疹较为常用的药物,但关于此2种药物的疗效尚存争议。为进一步比较此2种药物临床疗效,笔者对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科门诊收治的68例带状疱疹患者,分别采用阿糖腺苷和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探讨2种药物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于铜陵市疾控中心医疗部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39例。年龄24~66岁。纳入标准:①患者皮损表现为红斑的基础上可见集簇性水疱,且互不融合;②沿一侧皮神经分布,常呈带状,并伴有神经痛。排除标准:①对阿糖腺苷和更昔洛韦过敏的患者;②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③未能按时来门诊复诊的患者;④怀孕及哺乳期妇女;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50.96±5.14)岁,病程4~7 d,平均病程(4.12±1.32)d,皮疹位于胸背部18例,腰腹部10例,四肢8例,皮损面积(57.65±9.76)cm2;对照组32例,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9.98±6.13 )岁,病程4~7 d,平均病程(4.13±2.13)d,皮疹位于胸背部15例,腰腹部9例,四肢8例,皮损面积(59.78±8.43)cm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皮疹部位及皮损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甲钴胺片0.5 mg(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每片0.5 mg),3次/天,局部外用a-干扰素凝胶治疗(兆科药业有限公司),3次/天。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每支10 mL)10 mL, 3次/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液(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每支100 mg),300 mg+0.9%生理盐水250 mL,2次/天;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注射液(湖北科益药业股份公司,每支250 mg), 250 mg+0.9%生理盐水250 mL,2次/天。所有患者疗程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门诊复诊,记录治疗后临床疗效、水疱止发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1个月后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是否发生后遗神经疼痛。

①水疱止发时间:开始用药到水疱停止增多的时间;②结痂时间:水疱干涸,结痂面积>50%水疱面积的时间。③疼痛开始缓解时间:采用疼痛评分量表,如果评分≤3,则开始记录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的时间。④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皮疹消退,疼痛消失;显效为皮疹消退>30%,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无效为皮疹消退≤30%或增多,局部疼痛无减轻或加重。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治疗前后(首次静滴药物前及治疗疗程结束后)空腹肘静脉采血10 mL,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同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反应(头晕、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水疱止发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阿糖腺苷治疗组水疱止发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水疱止发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6例无效,有效率为8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遗留神经痛比较 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阿糖腺苷组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疼痛患者3例,发生率为8.33%,更昔洛韦组出现后遗神经疼痛患者5例,发生率为15.6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77,P=0.3516)。

2.4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出现2例(5.56%)轻微胃部不适,输液结束半小时后消失;对照组出现3例(9.38%)轻微头晕、心慌,减慢输液速度后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28,P=0.5470),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小于40岁的发病率为每年2‰~3‰,50岁以上5‰,60~70岁发病率为6‰~7‰,80岁约10‰[4]。虽然传染性较少,愈后不易复发,但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后遗神经痛[5]。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主要采用止痛、消炎、抗病毒、预防感染等治疗。

单磷酸阿糖腺苷为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结合病毒DNA聚合酶,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单磷酸阿糖腺苷在细胞内,经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ara -vidarabinediphosphate,Ara-ADP)和阿糖腺苷三磷酸(ara -vidarabinetriphosphate,Ara-ATP)。其抗病毒活性主要由Ara-ATP发挥作用,抑制病毒基因组核酸的复制,因此具有广谱抗疱疹病毒的作用[6]。更昔洛韦属于鸟嘌呤类抗病毒药,本品在细胞内后迅速被磷酸化形成单磷酸化合物,在经细胞激酶的作用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可竞争性抑制DNA多聚酶,抑制DNA的合成,理论上对多种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1、单纯疱疹病毒-2、 EB病毒, VZV等均敏感[7]。但有文献表明更昔洛韦体外实验对VZV并未表现出优异的活性[8]。转移因子是可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从猪脾脏中提取的多肽氨基酸以及多核苷酸。临床上主要用于细胞免疫缺陷有关的疾病,对带状疱疹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9-10]。因此联合辅助用药可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上也有用上述2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报道,但疗效不一[11-12]。张利勤等[11]发现,阿糖腺苷组水疱停止产生时间及结痂时间优于更昔洛韦,疼痛缓解及有效率两组患者无差异;周世敏[14]发现,更昔洛韦在缓解疼痛程度方面优于阿糖腺苷。本研究发现,阿糖腺苷和更昔洛韦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糖腺苷水疱止发时间及结痂时间优于更昔洛韦组,与张利勤等[11]研究结果相一致,但阿糖腺苷能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有一定差异,可能辅助治疗措施不同。笔者采用甲钴胺片联合转移因子口服,在局部外用a-干扰素凝胶治疗;还有可能采用疼痛评分手段不一致,笔者采用疼痛评分量表,并规定评分≤3,则开始记录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的时间,因此可能造成结果的不一致。而与周世敏[12]研究结果正好相反,可能与观察时间及采用评分量表不同有关。笔者通过随访患者的后遗神经疼痛状况,发现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药物对后遗神经痛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均有疗效明显,但阿糖腺苷在水疱止发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优于更昔洛韦治疗。鉴于本文样本量小,此结论仍需今后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洛韦后遗神经痛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盐酸缬更昔洛韦片万赛维的属性剖析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