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娟
[摘 要]良好的观察力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且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是推动美术教学不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制定明确的观察目标,教给学生多元化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教学;观察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1003901
小学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对学生美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制定明确的观察目标,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观察对象上,提升学生的观察效率;渗透多元方法,使学生对观察对象形成整体表象,深化学生的观察品质,实现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目的,为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恰当运用媒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处于低级阶段,注意力聚集到事物的时间较短。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时,教师需要先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才会全面、深入。多媒体具备交互功能,能够将文本、图像、活动视频和动画等直观、生动地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关注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中应恰当运用媒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觀察中,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教学《对称美 秩序美》一课时,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发现、感受对称美和秩序美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这节课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各种各样桥的视频,如木桥、吊桥、石板桥、钢拱桥等。学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桥,大开眼界,欣赏的热情高涨。接着,教师让学生说说这些桥带给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回答“很漂亮”“很美”。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武汉的长江大桥,并提问:“这座桥的路灯杆、桥墩有什么特征?”这时学生观察的兴趣得到激发,发现长江大桥两边的路灯杆、桥墩重复对称,给人以连贯、流畅、秩序的感觉。教师趁势引出对称的概念,再次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有动物、植物、建筑等,让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对称的事物。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注意力能很快集中到图片上,找到对称的事物。最后,学生的美术创作顺利展开,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上述教学中,对称美、秩序美的发现,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教师单一的语言讲授对学生的作用不大。教师可使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二、制定明确目标,提升学生的观察效率
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南,有了目标,行动才会有序、高效。在美术课堂中,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观察目标,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行进,较容易获得比较清晰、完整的感知,提升了学生观察的效率。
例如,教学《诱人的瓜果》时,瓜果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事物,但是要想让学生用多种绘画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的特征,如果学生平时的观察不到位,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堂展开前,教师制定好明确的观察目标:先展示瓜果实物,让学生从瓜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展开外表观察,然后更换角度进行解剖,深入内部观察。课堂教学开始后,学生依据课堂观察目标层层递进,由内到外进行探究,对瓜果形成系统、全面的认知,不仅成功地抓住了瓜果的外部细节,对瓜果有独特的感知,而且在瓜果创作环节中大胆用色,画出更有情趣的作品。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美术学习,又使学生深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渗透多元方法,深化学生的观察品质
学生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系统训练。因此,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关键,是学生进行美术创造的前提。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如整体观察、重点观察、对比观察等。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运用实物范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例如,教学《老人和儿童》时,学生需要对两个人物展开观察,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是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渗透对比观察法,先利用大屏幕为学生呈现两幅老人和儿童的图画,让学生从皮肤、神态、眼睛、体形和装饰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发现两者的差异。由于教师的引导具体,学生很快观察到老人脸上有许多皱纹、神态安详、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体形有些弯曲,儿童皮肤光滑、充满活力、眼睛有神等。通过对比观察,老人和儿童的形象深入学生内心。上述教学,教师渗透对比观察方法,使学生找到人物的独特个性,创意活动迅速展开。
总之,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观察目标,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观察时有目标意识,确保观察方向,然后教给学生多元化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