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交往:一种惬意的享受

2018-08-22 11:23曹海永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儿童游戏作文

曹海永

谈到“写作”,总有孩子直率而不乏挑衅地问我:“难道老师小时候就喜欢作文吗?”我的回答是“当然”,而且“发自肺腑地喜欢”。孩子们显然有些惊讶,甚至满腹狐疑。是呀,现在许多孩子提及作文,或心生畏惧,或怨声载道,或感慨“想说爱你不容易”,而我竟然“发自肺腑地喜欢”,的确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绝没有一丁点儿的矫情和做作,因为儿时的写作真的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印记。

回想起童年的写作经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豪。那是小学一、二年级时候,由于父母亲两地分居,写信成为一种经常的需要,不识字的母亲便把这重要的使命交给了我。于是,在老师教写作之前,我的写作已经开始了。刚开始写信,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或者查字典,学习的独立性大概就是这样养成的吧!紧接着,就帮左邻右舍写信,从最初的一句句说给我写,到后来说个大概内容,我写作的构思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真切的锻炼。每每看到自己帮助大人解决了实际的难题,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最得意的是:老师让我们做阅读摘抄,我干脆自己写几个句段,然后有模有样地添上“摘自某某的什么什么作文”,竟也屡屡过关。怎么样,你有过这样的写作自豪感吗?千万不要小看它,当自豪感内化为一种自信、自主、自立的写作品质,当信笔涂鸦成为一种习惯,你自然就爱上了写作。

童年的写作经历,带给我更多的还是快乐。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经常从邻居、同学家里,或者是田埂边,挖两棵凤仙花、狗尾巴草什么的,移栽到房前屋后,然后就有了观察日记;一到节假日,便领着一帮同窗好友上街捡“有用的垃圾”,比如牙膏壳、汽水瓶什么的,回头到废品收购站换取一点儿辛苦费,于是就有了体验日记……所以,写作对我而言总是轻轻松松,而没有那些“挤牙膏”“榨油”似的痛苦。现在想来,快乐其实很简单,而且完全可以自己制造,我们要记住:“快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能光是享用,而不去发掘。”童年时期是最富于幻想和创造的,我们要学会自己找“乐子”。要知道:寻找和体验写作中的快乐,往往比掌握一种写作知识或技巧更重要,找到写作中的快乐感觉,你就获得了无比重要的写作秘诀和至高无上的写作法则,当然,你也走上了写作之“道”。

童年的写作经历留给我的还有成功。印象中,小学几年里我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写作比赛,反正从未获奖;初二那年语文老师表扬我很有写作才华,让我誊了几篇寄给杂志社,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这些并没有让我灰心丧气,因为在我看来:能经历这样的参赛、投稿,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成功。这种写作的成功感,让我到了师范很快成为学校“春泥文学社”的活跃分子。比如创办“天意文坛”,每周油印小报,还写下十多首抒发青春年少感悟的诗歌和近十篇教育教学文章,并以“路属于远方”为题举行毕业展览。那会儿没少做的就是“作家梦”和“主编梦”,现在想来写作还是应该有点儿梦想的,至少可以让我们陶醉其中吧!怎么样,你体验过这种成功的感觉吗?不要把写作上的成功理解得过分高远、过分功利,你会写出更有童心、更富童真的作文。

重新捡拾童年的写作记忆,虽然有些细节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但我想说的是:童年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回忆而显得格外美好,弥足珍贵。当我作为语文老师站在学生的面前时,我便和孩子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和理想追求,那就是——“写作吧,让童年多一些回味”。

我曾经邀请孩子们到老家,在农村的田野徒步走上半天,去聆听小河叮咚流淌的美妙,去欣赏“满村竞开油菜花”的灿烂;我曾经和孩子们一起表演《鸟的天堂》,扮演绝对可爱版的“榕树哥哥”,赚了孩子们一大把笑神经;我曾经为了《半夜鸡叫》的课本剧,到另一个县市兄弟学校借来“鸡窝”……像绕口令闯关、唇枪舌战辩论会、古诗词诵读擂台赛、小记者新闻发布会之类的活动自然是家常便饭。我总是配合着孩子们尽情地找“乐子”,而孩子们的写作素材也变得活泼、丰富和新鲜起来,充满了生命的绚烂和生活的多情。

至于写作指导,我可不愿意做“孤家寡人”。在我看来,一个语文老师的身旁,首先应该站着一个班的孩子,那是写作指导的“主力团”;其次还有一个班的家长,那是写作指导的“后援团”;当然,也少不了校长、同事、儿童文学作家、社会各界人士的友情参与,那是写作指导的“智囊团”。这几年,我坚持在班级中开辟了一块写作“自留地”——“主题接龙”。接龙小组的人员是自由组合的,孩子们每周自己商定一个话题轮流写作,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互动点评,写作因此而变得热闹活泼、充满创造。难怪孩子们说:“老师不断地添柴加油,什么每周上榜作文、月度写作明星、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把我们心头的写作之火给燃得旺旺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享受是人的精神需求与外物和谐统一并引起共鸣而产生的愉悦感。其实,如果我们回想起童年写作,内心总是充满自豪、快乐和成功的感觉,那么写作将不再面目可憎,“发自肺腑地喜欢”将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德裔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塞曾经饱含深情地说:“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让写作交往成为一种惬意的享受,这不仅是作文教学美好的愿景和追求,更是其有力的实践和探索,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的价值意蕴:

第一,让写作成为孩子本意的需要。

孩子为什么要写作文?这是作文教学首先应该予以明确的,却经常被师生所忽略甚至忘却。多数孩子认为:写作是写给老师看的,是交给老师改的,是“为老师而作”,于是儿童写作便成了“让我作文”,而不是“我要作文”。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写作最初的基点。作文教学要让写作的目的从居高临下的神台上走下来,让写作的过程从被动应付的沼泽中走出来,让写作成为孩子本意的需要。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还是指令式的,大作、小作的内容基本由教材钦定,由教师规定。写作什么时候是在满足孩子自己的表达意愿呢?当然,我并不怀疑、也并不排斥这些“规定性”写作训练的价值,但我以为:写作教学,更应搭建一座沟通的平台,让孩子在这里静静地倾吐心声,自由地宣泄情感,富有个性地表达语言……西方有个作家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上的自我安慰、自我发泄、自我欣赏、自我交流,是一种心灵成长的需要。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是为了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满足生活交往的需要。我们可以把写作目的定位于滿足孩子关注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的需要,让孩子用笔做生命独白和心灵对话,不唯固定的命题,不受体裁的限制,不论篇幅的长短。这样的写作,是儿童自己表达生命、沟通生命的需要,是放飞心灵的自由表达、真情写作,学生自然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教学目标也能悄然转化为他们内在的表达需要。

第二,让写作成为孩子真意的表达。

作为一种“倾吐”,写作应是发自内心、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写作自然也应该是真实的。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束缚太多、捆绑太紧、压抑过重,以致作文本上众口一词,千篇一律,无思想火花,无情感波涛,无个性色彩。许多学生搜索枯肠而终无所成,勉强写出来的也是思想的图解、概念的演绎。写作中缺少了儿童的灵气,淡化了儿童的感悟,自然也看不到妙趣横生的“童言稚语”。我始终坚持所有“真实的消极”都比任何“积极的虚假”珍贵一百倍,所有“真实的缺陷”都比任何“完美的伪圣”珍贵一百倍,所以,我以为写作必须成为孩子真意的表达。真意的表达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表达出来,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客套话。让写作成为孩子真意的表达,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让命题“从儿童心底流出”(叶圣陶语),让作文回归儿童,成为儿童表情达意、抒写真我、爱不释手的生命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儿童的天性,唤醒儿童的灵性,激发儿童的悟性,张扬儿童的个性。让学生拥有自由的空间、自主的权利、自己的选择,引导学生热情满怀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从而让童心焕发,自鸣天籁。

第三,让写作成为孩子快意的游戏。

游戏,作为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无疑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和家园。对于儿童来说,没有了游戏,他们的童年时代是残缺的、苍白的;没有了游戏,他们的情感世界也是暗淡的、枯槁的。爱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就是在游戏中增长知识、提高才智的。儿童写作需要在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下进行,这样思想会变得灵敏,甚至思想的格式也会改变,产生特殊的灵感,激发创造的潜能。游戏能让儿童轻松、愉悦,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游戏所形成的场景,所营造的氛围,能冲淡写作过程的郁闷与劳累,使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写作的灵感和冲动可一触即发。罗杰斯曾经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也愈高。为感到自由而学习,为感到欢乐而学习,这应该是学习的至高境界。让写作成为一种游戏,便多了几分自觉、自愿,多了几分轻松、惬意。让写作成为孩子快意的游戏,要求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精心设计,让写作内容变得熠熠可爱,让写作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让写作过程变得饶有情趣。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規划青年专项课题“小学高年级话题引领下的交往式作文教学”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c/2015/008)

猜你喜欢
儿童游戏作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