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胃肠间质瘤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及不同危险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08-22 05:48王旭
当代医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楔形胃肠复发率

王旭

(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2200)

临床上,胃肠间质瘤并不是一种良性肿瘤,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不定向分化的现象,死亡率与复发率较高[1-4]。近年来,随着酪氨酸抑制剂分子靶向药物、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该疾病在治疗上获得了较大进展,临床上对其进行了高度重视,已经慢慢发展成为现代肿瘤的一个研究热点。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两种常用手术方式,本研究针对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于2011年5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89±12.28)岁;肿瘤位于胃大弯、胃小弯、胃体或者胃腔、胃底的患者分别有3例、4例、20例、23例;肿瘤危险分级为低、中、高、未知的患者分别有33例、11例、4例、2例;肿瘤直径在>10 cm、6~10 cm、2~5 cm、≤2 cm的患者分别有1例、8例、26例、15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7.02±12.56)岁,共50例,男40例,女10例;肿瘤位于胃大弯、胃小弯、胃体或者胃腔、胃底的患者分别有4例、5例、19例、22例;肿瘤危险分级为低、中、高、未知的患者分别有35例、9例、6例、0例;肿瘤直径在>10 cm、6~10 cm、2~5 cm、≤2 cm的患者分别有3例、7例、28例、1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价值。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于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者;术后病理学确诊为胃肠间质瘤者;进行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不具备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者;非胃肠间质瘤者;肿瘤直径在10 cm以上者。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对其进行EUS检查、内镜检查、盆腔增强CT扫描、腹部超声、CT扫描、胸部X线片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将肿瘤部位与大小作为依据,选择将其胃部楔形切除、部分切除或者完全切除,在其脐部做出一个观察孔(10 mm),在右肋缘与右锁骨中线交叉点做出一个10 mm的手术切口,在剑突下、左肋缘锁骨中线偏外侧做出一个5 mm的手术切口,均将其作为操作孔,控制气腹压在15 mmHg。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在其腹部正中位置做出一个手术切口,由此处进入到腹腔之后,放置切口保护器,肿瘤周围粘连以及胃大小网膜采用超声刀进行分离,在距离肿瘤边缘2~3 cm的位置采用线形切割吻合器完整切除肿瘤。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方式。

(2)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其术后肿瘤转移情况、复发情况以及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4)对不同危险度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分析 手术方式分析:①对照组胃楔形切除+胆囊切除术患者4例,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4例,部分或完全邻近器官切除术+胃楔形切除患者3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3例,全胃切除术患者1例,脾脏切除术+胃部分联合胰体尾术1例,脾脏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患者1例,其它患者均采用楔形切除术进行治疗。②观察组腹腔镜辅助胃部分切除术患者7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胆囊切除术患者3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患者1例,其它39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进行治疗。

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42.25±12.25)ml,相较于对照组的(199.86±81.25)ml更多(P<0.05)。

手术时间: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0.28±32.25)min,相较于对照组的(125.68±56.35)min更短(P<0.05)。

2.2 术后恢复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P<0.05),见表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胃排空延迟3例,伤口感染1例),对照组为10%(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胃排空延迟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随访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两组患者均未失访,随访期间,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8%(9/50),观察组为12%(6/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8%(49/50)、88%(44/50),对照组为94%(47/50)、82%(41/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d)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d)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d)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50 50住院时间8.96±5.28 7.02±2.01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7.58±2.98 5.02±2.02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5.69±1.68 4.02±1.02

2.4 不同危险度患者预后分析 本研究中1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肿瘤危险分级为低、中、高的患者分别有68例、20例、10例,肿瘤复发率分别为7.35%(5/68)、15%(3/20)、70%(7/10),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肠间质瘤的主要起源部位为肠系膜、网膜与胃肠道,属于混合性间叶源性、上皮样、梭形类肿瘤的一种[5-8]。一般而言,胃肠间质瘤的恶度性较低,具有较低的淋巴结转移率,相较于其它类型的恶性肿瘤,该肿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较长。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疾病的治疗也获得了显著发展。如果患者肿瘤没有转移,则通常会选择根治性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9-11]。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开腹手术,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近期效果,但是对其远期预后和安全性不会进行影响,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术后1年、3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和以上学者的观点具有高度相似性。其次,因为胃肠间质瘤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存在,手术治疗为其首选治疗方式。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认为,手术治疗部分局限性、低危、原发性胃肠间质瘤可能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对高危患者与中危患者进行治疗时,依旧存在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肿瘤危险分级为低、中、高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7.35%(5/68)、15%(3/20)、70%(7/10),3 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高风险性患者的预后较差,低危险性患者的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胃肠间质瘤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但远期疗效相当,高危险度患者预后不良。

猜你喜欢
楔形胃肠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History of the Alphabet
钢丝绳楔形接头连接失效分析与预防
Eight Surprising Foods You’er Never Tried to Grill Before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