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天立国际学校 赖俊霖
秦国军事上的强大离不开其制作精良的各种兵器,其中秦军使用最多的就是吕不韦戈。
“蜀东工”吕不韦戈出土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属于战国晚期文物,现藏于成都博物馆。这件铜戈全长26.5厘米,援长16.8厘米,胡长15厘米,内长10厘米。由于它表面经过了“黑漆古”技术处理,所以至今黝黑光亮。
铜戈的一面铸有“蜀东工”三个字,这是当年秦国在蜀郡成都设立的以制造兵器为主的机构。由此可见,当时蜀地已经拥有制造这种先进武器的技术了。铜戈的另一面刻有篆文“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宣,东工守文,丞武,工极,成都”共3行21个字,笔画细如发丝,极浅。铭文告诉我们这件铜戈的铸造时间为秦始皇九年(即公元前238年),由相国吕不韦监造,主持制作者为蜀郡东工长官“文”,由工匠“极”负责制造,制作地点在成都。这是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晚的一件相邦吕不韦戈。
铭文“蜀东工”拓片
专家们发现,在不少战国晚期的兵器上,都刻着一些文字,内容和这件铜戈上的差不多,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相邦吕不韦”这几个字。你知道吗,这些普通的文字透露的其实是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秘密——“物勒工名”制度。
“物勒工名”的意思就是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从相邦、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把关负责,任何一处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对失职者予以惩罚,轻则砍手砍脚,重则处死,这也是秦法威严的体现。
“物勒工名”制度其实并不是吕不韦首创的,它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只是吕不韦在战国晚期的秦国重新推行了起来,目的是通过法律加强对手工业生产的质量监管,明确生产责任人和责任等级,如果出现问题,管理者可以随时进行追查并实施严厉的惩罚。
这种制度的施行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兵器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秦国对兵器制造标准进行了统一,并将这种标准化生产列入法律,然后将这些技术标准发放到所有兵器制造所。经过秦国不遗余力的推动以及国家严格的法律监管,制造标准化兵器的优势不言而喻,它使得军队兵器配置更加统一化,军队的战斗力更加强大。这样一来,秦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