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洋,孙鹃娟
(1.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管理与信息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2.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 100872)
2016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要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政策法规,统筹好生育、就业、退休、养老等政策。进一步提出了要完善我国的养老政策和制度,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精准扶贫,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所面临的困境,实现老有所养,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取得胜利的重要环节和衡量标准。
以往对贫困老年人特征及影响其贫困的因素关注比较少,加上缺少高质量的全国数据支撑,大部分研究以局部地区为主,且时代比较久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贫困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于老年人的贫困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解释导致老年人贫困的原因。如果无法对贫困老年人的特征进行精准分析,就难以实现对贫困老年人的精准定位与精准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本文利用最新的全国老年人追踪调查数据对贫困老年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度调查数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此次调查对象为全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概率抽样方法,调查样本分布在全国28个省份的134个县、区,462个村、居,最终获得11511份个人问卷有效样本。数据对全国的老年人情况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为研究老年人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在剔除缺少个人收入填答的样本以后共获得有效样本10283个,较好地代表了全国老年人的整体经济情况。
本文首先对全国老年人贫困状况展开描述并进行初步分析,进而将老年人是否贫困作为因变量,对有可能导致老年人贫困的因素进行logistic实证回归研究,以此来分析全国范围内老年人的贫困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下页表1使用2011年新国家贫困线标准对我国老年人贫困状况做了基本呈现,并从不同角度对贫困老年人的构成做了描述。目前我国老年人年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比例为24.3%,这相对以前的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乔晓春等(2005)利用2000年针对老年人的抽样数据分析得出我国贫困老年人口的比例为17.5%,而王德文(2005)则估计为7.1%~9.0%,与之前研究相比,老年人贫困发生率明显上升,这与我国国家贫困线的提高有直接关系,2000年我国国家贫困线标准为年人均收入低于625元,目前的标准是原来贫困线的近4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贫困率呈现上升趋势,这意味着针对老年人的扶贫工作应当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表1从不同角度对全国贫困老年人的构成做了详细的描述分析。从年龄角度看,低年龄组(60~79岁)的贫困老年人占的比例高于高龄组老年人(80岁及以上),不过考虑到低龄老年人绝对数量远多于高龄老年人,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斟酌;从性别角度看,贫困老年人中女性老年人占据了主要部分,达到了64.5%,而男性老年人在贫困老年人中的比例明显较低,为35.5%;有配偶的老年人在贫困老年人群体中占的比例略高于无配偶的老年人。
从受教育程度看,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老年人构成了贫困老年人的主体。其中文盲老年人在贫困老年人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6%;而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仅为1.6%;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所占贫困比例低于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
从户口性质角度看,农业户籍老年人成为贫困老年人的主要构成,占到贫困老年人总数的87.9%,非农业户籍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12.1%,大部分贫困老年人都集中在农村地区;从是否有劳动收入的情况看,没有劳动收入的老年人构成了贫困老年人的主体;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在贫困老年人中占据的比例最高,但是由于同子女居住的老年人能更多地获得子女的日常照料,因此是否处于贫困状态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在有退休金一项中,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占贫困老年人的比例仅为1.9%,退休金使得老年人陷入贫困状态的风险大大降低;从子女经济支持的角度看,即使是贫困老年人也有89.2%会得到子女的经济支持,约有10.8%的贫困老年人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支持。
上文揭示了全国贫困老年人的基本构成并做了描述,但是哪些因素会成为导致老年人陷入贫困的原因呢?通常认为老年人的贫困会受到本身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贫困,年龄大、健康状况差、没有收入、农业户籍以及缺少子女支持的老年人陷入贫困的风险更大等,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老年人自身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子女的代际经济支持对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因素加以分析,将老年人的性别、婚姻、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人口学特征与是否有工作、居住方式、户口性质、有无退休金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是否能够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子女因素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因素。
表2对可能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因素进行了交叉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发现所有相关性检验都成立,并且显著性较好。具体来看,高年龄组(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生贫困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低年龄组(60~79岁),年龄越大越容易陷入贫困。从性别角度看,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贫困之中,其贫困发生率是男性老年人的近一倍;虽然从前面的描述中发现在贫困老年人的构成中,有配偶的老年人所占的绝对量要大一些,但是从交叉分析的结果看,丧偶的老年人更容易陷入贫困,其可能性要比有配偶的老年人高14.4%。
表2 影响老年人贫困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从受教育程度角度看,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陷入贫困的风险就越低。具体来看,有45.8%的文盲老年人处于贫困状态,而这一比例在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中仅为2.3%;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要比健康老年人更容易陷入到贫困之中,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一方面因为身体原因,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其本身可能又比健康老年人有更多的医疗支出,陷入贫困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户口性质同样影响老年人的贫困发生概率。农村老年人贫困发生率非常高,有43.2%的农村老年人处于贫困之中,而在城市这一比例仅为5.8%,这意味着更多的扶贫工作应该放在农村地区;如果老年人有一份可以获得收入的工作,其陷入贫困的风险会下降9%;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更容易陷入贫困,这有可能是因为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经济独立性比较差,需要依靠子女维持生计,贫困发生率相对于独居和空巢老人要更高。不过考虑到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能够获得子女更多的生活照料支持并且经济支出需求会相应下降,子女的照料对于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具有替代效应,因此不能认为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一定处于贫困状态。
拥有退休金的老年人陷入贫困的风险非常低,贫困发生的可能性仅为1.1%,而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贫困发生率就高达40.7%,这意味着退休金对于老年人晚年生活有极大保障作用;如果能够获得子女的代际经济支持,则该老年人贫困发生的可能性会有所下降。
本文对全国老年人的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做了描述性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索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因素,本文采取实证研究做进一步分析,厘清因素之间的关系。由于本文使用老年人的年纯收入是否低于2300元作为因变量,将老年人划分为贫困老年人与非贫困老年人,因此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将可能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因素纳入模型作为自变量,并与描述性分析保持一致,同样从人口特征、社会经济因素、代际关系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导致老年人贫困的因素。
表3是对于影响老年人贫困因素的实证分析,模型1纳入了老年人的人口特征,包括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健康状况五个变量,在控制了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后,年龄不再是影响老年人贫困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变量则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女性老年人致贫的可能性比男性高1.2倍;有配偶的老年人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为无配偶老年人的72%,明显低于无配偶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贫困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中小学文化的老年人发生贫困的风险概率较文盲老年人降低了55%,初中文化的老年人贫困可能性仅为文盲老年人的15%,高中及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贫困的可能性更是降到了文盲老年人的3.5%;健康状况同样也会影响老年人的贫困状况,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发生贫困的风险会比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降低一倍。
模型2在人口学特征的基础上纳入社会经济因素。城市老年人发生贫困的可能性仅为农村老年人的27%,从前面的描述统计也能发现,农村老年人占据了贫困老年人的绝对主体;如果老年人没有自己的劳动收入,那么他发生贫困的风险要比有劳动收入的老年人高出3.7倍;同样如果该老年人没有退休金,那么他发生贫困的可能性要比
有退休金的老年人高出22倍。
表3 对影响老年人贫困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从居住方式上看,同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发生贫困的可能性是独居老年人的1.72倍,不过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能够得到子女较多的日常照顾,如果子女负责老年人的饮食起居,老年人日常经济支出的需求就会降低,所以只从居住方式角度看不能武断的认为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更加贫困,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子女的日常照顾对于老年人经济支出需求的替代效应。
由于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很重要的一项是子女的经济支持,因此在模型3中加入了代际因素,重点从子女数以及子女是否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方面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子女是否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并不会显著的改变老年人现有的经济状态,此外子女数越多的老年人反而更容易陷入到贫困之中,这有可能是因为子女过多,在赡养父母方面容易产生互相推诿和扯皮,影响到老年人获得代际经济支持,老年人从子女手中获得的经济支持力度反而会下降。
从模型结果看,老年人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是否有退休金、是否有劳动收入、居住方式以及子女数量会显著的影响老年人的贫困状况,其中女性老年人、丧偶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低、农业户籍、没有退休金和劳动收入、与子女同住以及子女数量较多的老年人更容易陷入到贫困之中。
通过对全国老年人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我国老年贫困人口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4%。在新国家贫困线标准提高之后,老年人贫困率呈上升趋势,贫困形势依旧比较严峻。其中女性、身体不健康、农业户口、独居、文化水平低、没有劳动收入或退休金以及高龄老年人构成了贫困老年人口的主体。
(2)女性、丧偶、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更容易陷入贫困。女性老年人年轻时多从事家庭劳动,较少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缺少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这导致女性老年人在晚年缺乏必要的经济积累和收入保障,因此比男性老年人更容易陷入贫困状态;另外丧偶的老年人更容易贫困,这有可能是部分丧偶老年人年龄比较高,身体健康情况比较差,加上获得经济收入的能力比较低,容易导致自身陷入贫困之中;受教育程度成为影响老年人贫困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越低,越有可能成为贫困人口,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在生命历程前期往往拥有比较好的工作职位和经济收入,在退休后也一般能够获得相应的社会资源与退休保障,并维持获得社会资源的累积效应。因此贫困发生的风险也会低很多。
(3)健康状况同样是影响老年人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健康老年人发生贫困的可能性仅有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的一半。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老年人来自于农村地区,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可以从事有收入的劳动,并且相对的医疗支出会下降,因此其收入也要高于不健康的老年人,贫困发生率也较低。这一点可以从工作情况得到佐证,有劳动收入的老年人发生贫困的风险远远低于没有劳动收入的老年人;此外城镇老年人发生贫困的可能性大大的低于农村老年人,其发生贫困的概率仅为农村老年人的27%。农村老年人早期往往没有稳定工作,老年时期也没有固定的收入和退休金,更容易陷入困顿之中。而城镇老年人退休前大部分都有稳定的工作,退休后也有一定的养老金,因此发生贫困的风险远低于农村老年人。这一点从退休金的情况可以得到验证,在模型中发现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发生贫困状况的概率是有退休金老年人的22倍,可见退休金在老年人晚年生活中起了非常大的保障作用;居住方式也是影响老年人贫困的重要因素,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发生贫困的可能性远高于独居老年人,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经济独立性一般比较差,依靠自己独立生活困难比较大,但正如上文所提到,考虑到子女对其日常的生活照顾对于经济支出需要的替代效应,不能简单认为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生活处于贫困状态。
(4)子女是否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并没有明显改变老年人的贫困发生概率,这意味着子女的经济支持没有有效地缓解老年人的贫困状况。尽管绝大多数子女都为父母提供了或多或少的经济支持,但其支持力度也可能比较低,这不足以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另外子女数越多,也没有出现传统社会中“多子多福”的理想状况,不仅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反而是加重了老年人发生贫困的风险,这有可能是子女过多导致养老责任划分不清、相互扯皮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