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谢家坟元明朱氏家族墓发掘报告

2018-08-22 08:19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东南文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墓主墓室墓志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2010年6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江苏苏州姑苏区谢家坟土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至明清墓葬三十座。其中三组夫妻合葬墓为元明时期朱氏家族墓葬,出土有墓志、印章、陶礼器等随葬器物。三组墓葬均出土有墓志,明确记载了墓主之间的亲属关系。三组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苏州地区元明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和文字资料。

谢家坟土墩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石湖景区东入口处(图一)。土墩近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长70、南北宽50、最高处约3米。土墩西边400米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城遗址。

2010年6月,苏州市石湖景区在建设施工中发现该墩有古墓葬,考古勘探确认此处有较多古代墓葬分布。鉴于该土墩在景区规划中保留为绿地,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土墩未全部发掘,仅对其上部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从2010年6月11日开始,至7月20日结束。共发掘墓葬30座,其中汉代4座、唐代3座、宋元6座、明清17座(图二)。墓葬形式有竖穴土坑墓、砖室墓及砖石墓三类。其中,有三组夫妻合葬墓出土有墓志,均为朱氏家族成员墓葬,现将这三组墓葬发掘资料报告如下[1]。

图一// 谢家坟地理位置示意图

一、元朱道宁、施守真夫妻合葬墓(M8、M9)

该合葬墓为砖石结构,内部墓室为长方形砖室券顶墓,砖室外围用石块封砌,墓室顶部用石片铺满。封门向西略偏北,方向288°(图三;封二︰1)。内部墓室用青砖砌壁,采用平砖错缝法垒砌,南北两座墓室尺寸相同,内部均长2.7、宽1.06、距墓底0.78米处开始起券,券顶内高1.02、外高1.2米左右。两座墓室间有壁龛相通。墓室所用砖均为同一规格,尺寸为31×15.5×3.6厘米。北侧墓室编号M8,南侧墓室编号M9。下面分别介绍两座墓室的出土情况。

1.M8

墓室内有40厘米厚的淤泥,淤泥内残留有红色漆皮和灰黑色灰烬,发现零星的朱砂状物质,未发现棺木痕迹,墓主骨骼亦无存。墓室内随葬物品主要分布于两处。一处近后壁,南北一排随葬红陶器3件,为一炉二壶。陶炉位于中间,左右两件贯耳壶倾倒,口部均朝向中间陶炉,推测为有意放置。另一处位于墓室东北,出土有铜镜、压发、角梳以及玛瑙珠等。

图二// 谢家坟发掘墓葬总平面图

陶贯耳壶 2件。泥质红陶。M8︰1,侈口、方唇、束颈、垂腹、圈足外撇,器身六棱。颈腹部纹饰分四层,以云雷纹做底,正中各饰主题纹饰。口部外圈为六边形,边长4.1厘米;内圈略为椭圆形,短径4.8、长径5.9厘米;圈足亦为六边形,边长约5.3厘米;整器高20.6厘米(图四︰1;封三︰3左)。M8︰3,与M8︰1形制、纹饰相同,应采取同一陶范制作(图四︰2;封三︰3右)。

陶炉 1件。M8︰2,泥质红陶。敞口、卷沿、束颈、弧腹、兽足。器身通体饰云雷纹,腹部云雷纹上另附龙纹及兽面纹。口径11.6、高10厘米(图四︰4;封三︰3中)。

以上二壶一炉为一组仿铜陶礼器。器形古朴大方,纹饰繁复生动。

毛笔 1件。M8︰4,残余笔头、笔斗,笔管推测为竹木制,已朽。笔头弯曲,残长1.1厘米。笔斗最下端为铁质笔腔,外面用铜片卷成上细下粗的柱状铜管包裹,中部用一道铜箍箍住,上端有一实心铜头,为连接笔管所用。笔斗长6厘米(图四︰6)。

铜镜 1件。M8︰5,长方形,无钮,一周凸棱,斜直缘,素面,镜背正中有一篆书“朱”字。长14.8、宽10.6、镜缘最厚处0.5、镜身厚0.3厘米(图四︰8)。

角梳 1件。M8︰6,弓背,近半圆形。残长12.5、高6.5厘米(图四︰3)。

压发 1件。M8︰7,铜质,扁平,无纹饰。与一铁质器锈结一起。长15.7、厚约0.1厘米(图四︰7)。

玛瑙珠 2粒。M8︰8,推测为坠饰。直径分别为1、0.9厘米(图四︰5)。

2.M9

墓室内仅存淤泥,墓主棺椁与骨骼均已朽无存。在墓室西北部发现菱花镜1面,周边发现黑色木屑与红色漆皮,推测原应放置在漆盒内,漆盒朽烂不明。有青白瓷小罐放置其上,附近有青瓷盖罐1件侧倒。在墓室中部有铜钱一串,在两座墓室相连的壁龛中,靠近M9一侧发现铜印章1枚。

图三// M8、M9平、剖面图

铜印 1枚。M9︰1,方形,桥钮中有一小圆孔。长2.1、宽2.2、通高2.3厘米。印面阳文篆书“秀芝”(图五︰8;封三︰1)。

葵花镜 1面。M9︰2,铜质,八瓣,圆钮已残,素面。直径18.5厘米(图五︰1)。

青瓷盖罐 1件。M9︰3,罐直口,鼓腹,小底。釉色青绿,红胎带铁锈状斑。口径7、底径4.1、盖直径8.6、通高8.6厘米(图五︰3;封二︰5)。

小罐 1件。M9︰4,直口微敛,方唇,直颈,斜肩,鼓腹,平底。肩部饰栉齿纹,腹部满饰细长莲瓣纹。青白瓷,白色胎,器身施釉不及底。釉面光滑细腻,外壁有细密开片。口径5.3、腹径6.6、底径5.5、高4.1厘米(图五︰2;封三︰2)。

铜钱 1串。M9︰5,一串约16枚,锈结,钱文不可辨。

银器 4件。残断,从形状看,可能为发饰。M9︰6、M9︰7、M9︰8、M9︰9,残长分别为3.3、7.6、5.4、9.4厘米(图五︰4—7)。

墓葬封门位置出土两块墓志,M8为《故常州路阴阳教授朱君圹志》,M9为施守真墓志铭。该墓为朱道宁、施守真夫妻合葬墓。

《故常州路阴阳教授朱君圹志》志石长方形,青石质。高88、宽50、厚14厘米。志文阴刻,略有风化。首题篆书,自右向左竖书,共4行12字。志文楷书,自右向左竖书,共12行,满行20字,共计231字(图六)。志文首先追述志主朱道宁的先世世系,接着略述志主生平、婚姻、子女、葬事等基本情况。重新录文如下:

故常州/路阴阳/教授朱/君圹志/

施守真墓志铭志石为长方形青石,长60、宽37、厚10厘米。楷书9行,满行14字,计126字,其中20余字模糊难辨,余均清晰。原石断为二段(图七)。重新录文如下:

图四// M8出土器物

图五// M9出土器物

先妣讳守真,姓施□□为平江人,考/讳道宁,号谷云,妣□氏。先妣生于至/元二十一年五月□□,年二十有五/归我先人,而先□□至正十二年/十一月丙申以□□□六十有九。子/三人,曰:权、栋、格□□□曰以宁,配周/顺孙,先卒。孙男四人。卜以是/年十二月壬寅□□□吴县灵岩乡/新郭之原。呜呼□□□哀子朱权志。/

二、明朱权与妻吴氏合葬墓(M19、M20)

图六// 朱道宁墓志拓片

M19、M20夫妻合葬墓位于M8、M9的东侧(图二)。该合葬墓为竖穴土坑砖室墓,方向87°。墓坑长2.5、宽2.2米。墓道位于东侧,长2.5米。两座砖室墓尺寸相同,均为长方形,券顶。砖室长2.1、宽0.84米,墓室在第6层砖开始起券。砖室砖块规格不一,但墓壁为大砖,尺寸为44×22×8.8厘米。墓室内部用白灰抹平(图八)。

1.M19

M19位于北侧,墓室内白石灰出土银簪两支,未见其他随葬品。在墓道填土上方出土墓志一合,石质,志盖与志石扣合,两石之间四角及正中各垫放一枚钱币。钱币有“皇宋通宝”“元祐通宝”“天圣元宝”等(图九)。墓道发掘中,在墓志的侧下方,发现砖砌小坑一个,里面有灰陶盖罐8、韩瓶1件(封二︰4)。

银簪 2支。均残。均为圆钉状,空心,一支残缺尾部,一支缺簪帽部分。M19︰1,簪身圆钉状,器身有拼合缝隙,簪帽为漩涡状。残长10.8厘米(图一〇︰1)。

盖罐 8件。泥质灰陶。器型基本一致,均为敞口,圆唇,束颈,圆肩,斜直腹,平底。器盖下凹,中间有圆柱状小纽,颈肩处有凸棱。M19︰5,口径9.4、最大腹径13.9、底径8.5、盖直径8.5、通高12.1厘米(图一〇︰2)。M19︰6,平底较大。口径11、底径11.6、高14.4厘米(图一〇︰3;封二︰6)。

志盖、志石尺寸基本相同,志盖长36、宽36.1、厚3.5厘米,墓志长36.3、宽36、厚3.7厘米。志盖篆书,自右向左书,两行共八字:“朱立道(朱权)妻吴氏之墓”(图一一)。志文隶书,自右向左书,共14行,满行14字,共计196字(图一二),字口均描朱。重新录文如下:

朱立道妻/吴氏之墓/

图七// 施守真墓志拓片

图八// M19、M20平面图

图九// 吴妙福墓志间所垫钱币

图一〇// M19出土器物

先室讳妙福,姓吴氏,父讳祥,世为苏/人,吴县晏宫里之盛族也。母薛氏。先/室蚤承姆训,不苟言笑,不轻出屏帏,/父母爱之。年廿一归于权。共祭祀,事/舅姑,处妯娌,教子训女,咸得其道,宗/党称之。而权之平居所以无阙失者,/皆先室有以相之也。其生于元之至/大辛亥八月十二日,洪武二十一年/戊辰二月廿八日以老疾弗起,得年/七十有八。生子男一人:焕,授将仕郎、/四川成都府广丰仓监支纳,娶施氏,/子女二人,皆为士人妻。孙男二人:垍、/基,垍先卒。卜以是年三月甲申葬吴/县灵岩乡周家邨先垄之侧。是为志。/

2.M20

M20位于南侧,墓主头部随葬铜镜、铜簪各一件。

墓室内近封门处靠南侧放置有一排5个灰陶盖罐。

铜镜 1面。M20︰1,圆形,宽缘,圆钮,钮上下各有一字,分别为“立”“道”,左右分别为两长方形界框,内为“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字样,竖行。镜缘厚5毫米,镜背直径9.9厘米,镜面略外弧,直径10厘米(图一三︰1)。

铜簪 1支。M20︰2,器身遍布绿锈。长11.1厘米(图一三︰2)。

盖罐 5个。泥质灰陶。器型基本一致,均为敞口,圆唇,束颈,圆肩,斜直腹,平底。器盖下凹,中间圆柱状小纽,颈肩处有凸棱。M20︰3,口径8.6、最大腹径12.7、底径6.3、通高10.6厘米(图一三︰3)。M20︰4,口径8.2、底径6.1、通高10.9厘米(图一三︰4)。M20︰5,口径9.4、最大腹径12.1、底径6.4、盖直径8.8、通高10.7厘米(图一三︰5)。M20︰6,口径8.1、最大腹径12.4、底径6.6、盖直径7.7、通高11.1厘米(图一三︰6)。M20︰7,口径8.4、最大腹径12.3、底径6.3、盖直径8.2、通高11厘米(图一三︰7)。

墓道内近封门处竖放有墓志一合,砖质,分为志盖、志身,出土时受到破坏,残缺不全。志盖略正方形,长40.2、残宽34、厚6.8厘米。篆书,自右向左竖书“□□□阳学/正□□道墓”(图一四)。墓志近正方形,长40.5、宽39.4、厚5.8厘米。残为三块,左上部分缺失。志文阴刻,隶书,字口有描朱残留,自右向左竖书,共19行,满行19字(图一五)。部分志文风化,不可辨。志文如下:

沛国朱翁讳拳,字□□,自号云岫老人,卒于建文/辛巳年□月廿□□□木□人,前尝自为所藏之/志曰:□□先江春人,曾祖考讳仁,祖考讳肃,/考讳道,字秀,明书经,精天文地理之学,挟术/游江湖间,为州路阴阳教,迁平江路,乐姑苏/风俗之美,乃□籍而家焉,遂为吴县人。吾少侍吾/父时,若邵□虞公文献、黄公梅粟、冯公常山,文章/伟人,多获称炙,以承其教诲。若李黄山、王本垒、周/伯温,又皆时与之游。故吾获□于缙绅间,由是自/励于学。性□愚直,不能随俗烟,□取贵富仍守家/□以亩□□□于富道者所荐为平江路阴阳学/□□吴□□□□□□□□□□郎四川成都府/□□□□□□□□□□□□□男二垍基垍早□□□□□□□□□□□□寅九月廿八日/□□□□□□□□□□□□□茔也子卒之曰□□□□□□□□□□□□□后四年老人卒/□□□□□□□□□□□□□如男命以葬里/□□□□□□□□□□□□□贻我铭□全此。

图一一// 吴妙福墓志盖拓片

图一二// 吴妙福墓志拓片

图一三// M20出土器物

图一五// 朱立道墓志拓片

图一四// 朱立道墓志盖拓片

朱权(拳)墓志和一般墓志撰写有所不同,开篇即记载了卒年,其余部分则按照惯例,追述志主先世世系,接着略述志主生平、婚媾、子女、葬事等基本情况。墓志后半部分残缺子女、葬事等内容。

三、明朱安与妻陈氏合葬墓(M29、M30)

M29、M30位于M19、M20的东部偏北,东西向,方向为86°。该墓为竖穴土坑石椁砖室墓,墓坑东西长2.4、南北宽2.2、深约1.4米。先下挖方形土坑,再建造石椁,在石椁内建造长方形砖室,再用石板作为盖顶石,下葬时通过东侧墓道进入,棺木安葬后,再封住墓门,放置墓志,随后封土埋葬(图一六)。墓道位于墓室东侧,长度不明。

砖室用青砖平砌而成,两墓间有方形壁龛,墓室内淤泥深约40厘米,墓主骨骼腐烂无存,未见随葬品。M29位于南侧,墓志为碑形,圆碑额,青石质,高115、宽50、厚12厘米。墓志上方文字较为清晰,下方残泐难辨(图一七)。墓志首题篆书“苏州府阴阳学正术致仕朱公墓志铭”15字,分3行,每行5字,四周雕刻双线云纹;志文楷书,竖行22行,满行20字,计440字,其中约200余字模糊难辨。现将志文抄录如下:

苏州府阴阳学正术致仕朱公墓志铭/

图一六// M29、M30平、剖面图

□□□□□□□□致□□□公□志铭/□□□□□□□□□□□□□□礼□郎□□□/□□□□□□□奉□□谦□大夫□太□□□□□/□□公讳安□□基号恒齐姓朱氏世家江西宜春……/吴中乐其风土之美遂家于馆姖异焉其致仕……/□□□其往来书翰至今犹存秀之子云岫□□先□……/国朝□四川成都司庾归老于家子即公质貌环伟……/除授苏州府阴阳学正术永乐初将营/山陵征至京师历□/北京□□之雄秀日给鞍马太常膳饮荣及三载□……/赐赉而归永乐间尝摄本府经历司事又□昆山等县……/集而人不扰上□而下怀之真存心爱物□于……/材木以给之贫不?嫁娶者出财物使成……/之宜开茔域安厝之而不受其报此人所□能……/之趣配陈氏先卒子一人钰尝任本郡……/孙曰铠公生于洪武庚戌正月初二日卒扵……/日安厝于吴县灵岩乡一都周家村先茔之原……/睢老且□其可辞乎乃叙□□之……/世家江西□来吴□□阴阳□□于儒聊以其生……/官……/山陵……/……/……乐……/

M30位于北侧,志盖、志身为方形,青石质。长50、宽49、厚4厘米。志盖篆书2行,每行3字;墓志楷书19行,满行18字,共计322字(图一八、一九)。重新录文如下:

先室陈氏圹志/

呜呼!先室陈氏善清,世为苏之名族。元总管杭/州路事侯之之曾孙,翰林学士辅之之孙,/国朝洪武中知瑞金县事子昭之女,妣儒人高氏/生。先室十有五年即以归吾,为朱氏家妇。时吾/祖阴阳学正,吾父四川庾仓使咸归老丘园,动/遵古道,家法严肃,视先室相吾奉尊抚下,与夫/丞尝中馈之类,不失矩度,尝曰朱氏有妇矣。越/十有一年,吾任阴阳正术,先室理家政,课童奴,/生产作业,每每有方,吾得优游于官而无内顾/之忧者,先室之力也。前六七月,吾子钰甫生一/子曰海,先室喜谓吾曰:“今得此孙,后有所望矣。”/孰谓未几先室竟疾而卒,实正统二年十一月/戊戌也,年止五十有九。呜呼悲哉!卜明年三月/壬寅葬吴县一都晏宫里之先茔。尚念先室生/平与吾同心戮力,纂承家业,而今而后不获抱/抚孙,曾享其寿养,岂非命耶?然吾居官弗克走/谒名公大儒以铭其墓,姑述先室世系、官爵、存/殁大槩,纳诸圹云。夫朱安识

四、结语

(一)墓葬年代及各墓主间关系

三座合葬墓均出土有墓志,为确定墓主、墓葬年代提供了明确依据。

M8、M9为朱道宁、施守真合葬墓。朱道宁,字秀之,号谷云,生于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卒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施守真生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卒于至正十二年(1353年)。M19、M20为朱权、吴妙福合葬墓。朱权,号云岫,卒于建文辛巳年,为建文三年(1401年),生年阙如。吴妙福生于元至大辛亥,为至大四年(1311年),卒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M29、M30为朱安、陈善清夫妻合葬墓。朱安,又名基,号恒齐,生于洪武庚戌正月初二日,为洪武三年(1370年),卒年阙如;陈善清卒于正统二年(1437年)十一月,年止五十有九,其生年当为洪武十一年(1378年)。墓葬的年代从元代中晚期直到明代早期,跨度100余年。

图一七// 朱安墓志铭拓片

综合墓志信息可知,朱道宁为朱权父亲,朱权为朱安祖父。朱家世居袁州之宜春,从朱道宁时开始移居平江(即元时苏州)。朱家是一个阴阳学世家,朱道宁、朱权、朱安均从事阴阳学,分别担任教授、学正等职。查诸史籍,除朱道宁、朱权外,其他成员均未见记载。

《至正四明续志》[2]卷三“阴阳教授司”记载: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教授朱道宁赍印到路置立,未有公宇。

四明,即元时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市。《续志》中的阴阳教授朱道宁,虽未记载其生卒年、籍贯,但其履历与M8墓主朱道宁极为吻合,推测即为墓主本人。朱道宁出生在南宋末年,虽出身官宦世家,但在元代废止科举的政策下,只能长期游走于江淮之间以获得际遇。无独有偶,与朱道宁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浙江人胡钲,也曾“宦游于燕京”[3]。朱道宁墓志,虽仅200余字,但记录了朱氏家族世系与当时社会背景,可与仅存的文献相补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图一八// 陈善清墓志盖拓片

朱权墓志介绍了其成长经历,从中可见其父朱道宁之交游人物。如朱权年幼时读书文章曾受过虞文献、黄梅粟、冯常山等人教诲,李黄山、王本垒、周伯温等人影响了朱权的品格的形成。《半轩集》卷三《云岫辞》序中记有朱权事迹,“吴朱立道氏以阴阳家相攸之术,遨游士大夫间,人之敬爱之者多矣。番阳周公伯琦,由侍御史谢事侨居吴,尤相与善。间以小篆法大书云岫二字,贻之。立道即以之自号屡来,求摅其说……”[4]。相攸,有查看、选择善地之意,当为阴阳风水先生相宅之意。此朱立道氏,吴人,阴阳家,号云岫,与M20墓主朱权身份吻合,应是此人无疑。

(二)出土器物分析

M8出土了一组红陶器,包括陶壶2件、陶炉1件,陶质陶色相同。从器形和纹饰上看,这类陶器器形仿早期青铜器,纹饰精美但未施釉,较为特殊,应为仿铜陶礼器。

此两壶一炉的使用组合在文献中有记载,是作为祭器或供器使用的[5]。《元史》卷七六《祭祀志五》记载,“其牲齐器皿之数……陶器三,瓶二,香炉一”[6]。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龙纹象耳瓶上的铭文提到“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从中也可以看出,香炉花瓶也是作为组合使用的[7]。考古中这类炉瓶或炉壶的组合也时有发现,但多为瓷器。上海青浦元代任仁发家族墓中发现有此类炉瓶组合[8]。陕西彬县东关村明代墓葬随葬品中有香炉1、瓶2件,尤其2件瓷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六棱形,喇叭口、细颈,颈部附两耳[9]。镇江京口闸遗址出土两件元代青花鼎式香炉可能也是与一对瓶搭配组合使用的[10]。

近年,在浙江杭州、绍兴等地[11]也出土了类似器物,与上段所述墓葬或遗址中出土的瓷器不同,均为陶器,与M8出土陶器极为类似。有研究者称之为“南宋祭器”,或者“南宋官窑祭器”[12]。浙江此类器物少量出自考古发掘,绝大多数零星出自各建筑工地[13]。所以,朱氏家族墓出土的这3件红陶器为研究元代的陶质仿古礼器提供了具有明确纪年的标准器。

M8出土长方形铜镜,镜背有铭文篆书“朱”字,为墓主姓氏;M20出土圆形铜镜,镜背有铭文隶书“立道”字样,为墓主名字,说明在元代,铜镜生产制作可能已经存在专门定制。M9出土八瓣葵花镜(M9︰2)与上海嘉定南宋周知柔家族墓出土铜镜形制完全相同[14],仅尺寸略有不同。M9出土的青白瓷小罐(M9︰4),与浙江南宋梁端礼墓[15]出土青白瓷罐(M1南室:1)极为相似,均为女性墓室出土,为女性所用之胭脂罐。

编号M9︰1的铜印章,出土在连接两墓室的壁龛中,印文作“秀芝”。朱道宁、朱权以及朱安墓志中均提到朱道宁字“秀之”,所以该印章很可能为M8墓主朱道宁所有。

(三)墓葬特点

三座合葬墓大体位于东西一条线上,朝向基本为正西或正东。从封门位置来看,墓主夫妻位置固定,夫在右侧,妻在左侧。三座墓葬的墓志放置方式也基本相同,都是立于封门处。

M8、M9合葬墓与M29、M30合葬墓在形制上有共同之处,都是用石块砌成墓坑,在墓坑内再建造砖室墓。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砖砌券顶,后者为石盖板顶。这种墓葬砌筑方式在苏州地区时有发现,尤其后者砖椁石盖顶墓在明代较为流行,如苏州高新区大墩考古发掘此类墓葬多座[16]。有研究者总结认为,砖椁石盖顶墓是南宋时期两浙东、西二路流行的墓葬砌筑方式[17]。如上海青浦元代任仁发家族墓中,除M1为砖椁石盖顶墓外,其余5座墓葬均为石块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多使用企口套合[18]。这种砖石共用的墓葬砌筑方式从宋代开始出现,一直沿用到元代和明代,可能受到宋代石藏葬制[19]的影响。

图一九// 陈善清墓志拓片

1.M8、M9券顶(东—西)

2.M19、M20券顶揭开后墓室(西—东)

3.M29、M30墓志出土现场(东—西)

4.M19墓道小坑出土器物现场

5.青瓷盖罐(M9︰3)

6.灰陶盖罐(M19︰6)

1.印章(M9︰1)及印文“秀芝”

2.青瓷小罐(M9︰4)

3.M8出土红陶贯耳壶、炉组合 (左:M8︰1、中:M8︰2、右:M8︰3)

领 队:丁金龙

发 掘:孙明利 王 霞 钱海江 钱桂树郭 怡

拍 摄:孙明利 丁金龙

绘 图:杨科民 亢艳荣 孙明利 王 霞 郭 怡

拓 片:亢艳荣等

执 笔:郭 怡 孙明利

[1]《东南文化》2014年第4期刊发了丁一《江苏苏州石湖景区谢家坟朱氏墓地出土墓志的初步考证》,考证了本文中三组合葬墓的出土墓志。本报告全面介绍三组墓葬发掘情况,墓葬编号以本文为准。

[2]元·王元恭撰:《至正四明续志》卷第三,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第7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6472页。

[3]任江:《元〈处士胡堂墓志〉考述》,《东南文化》2014年第4期。

[4]明·王行撰:《半轩集》卷一《云岫辞》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31册。

[5]有研究者认为此两壶一炉可称为“三供”,后加一对烛台,称“五供”。存此一说,留待日后再研。

[6]明·宋濂等撰:《元史》卷七十六《祭祀志五》,中华书局1976年,第1893页。

[7]黄清华、黄薇:《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瓶考》,《文物》2010年第4期。

[8]a.沈令昕、许勇翔:《上海市青浦县元代任氏墓葬记述》,《文物》1982年第7期。b.上海博物馆编著、何继英主编:《上海唐宋元墓》,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49-155页。

[9]刘卫鹏:《陕西彬县东关村明代石室壁画墓的发掘》,《苏州文博论丛》2010年总第1辑,文物出版社2010年。

[10]蓝旻虹、霍强:《江苏镇江京口闸遗址出土元青花鼎式香炉考略》,《东南文化》2014年第1期。

[11]沈一东:《南宋官窑陶制祭器探索》,《东方博物》第二十四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王屹峰:《近年发现宋代官窑陶质祭器的初步整理》,《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第348页。

[13]同[11]。

[14]同[8]b,第91页。

[15]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富阳区文化馆:《浙江杭州富阳新登南宋梁端礼墓发掘简报》,《文物》2017年第5期。

[16]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江苏苏州高新区大墩土墩遗存抢救性考古发掘报告》,《东南文化》2015年第5期。

[17]刘卫鹏:《浙江南宋墓葬俗管窥》,《杭州文博》第14辑,中国书店2014年。

[18]同[8]b,第146-149页。

[19]刘未:《宋代的石藏葬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6辑。

猜你喜欢
墓主墓室墓志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墓室探秘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与赵琦先生商榷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