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红阳
作者单位:110006 沈阳,沈阳急救中心手术室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老年人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时,由于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及皮肤弹性等因素,极易发生压疮,尤其是长时间手术、手术体位受限,以及骨髓锉打开骨髓腔操作等,增加了压疮的发生风险[1]。而手术室护士通过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笔者对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实行预防压疮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探讨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10例老年患者,年龄均>6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64±5.73)岁;术前压疮风险评估轻度30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头坏死25例。观察组:男2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7.51±4.33)岁;术前压疮风险评估轻度32例、中度14例、重度9例;股骨颈骨折29例、股骨头坏死26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排除入院时已患有压疮者,以及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易导致压疮发生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方案,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术前三查七对,术中注意保持手术床平整、无褶皱,观察巡视,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等。
1.2.2 观察组 实施预防压疮发生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2.1 加强术前评估 手术前1 d巡回护士应对次日手术患者进行访视,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生理情况,充分了解患者是否有术前压疮、糖尿病、营养不良、局部皮肤破损等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术前压疮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表中的风险等级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术前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相关了解,消除其紧张心理,放松身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
1.2.2.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根据前1 d的压疮风险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高风险患者给予一级及以上护理,准备好急救药物与患者血型相符的血液,严格控制手术室人数[2];控制手术室温度与湿度[3],温度保持在22~25 ℃,术中注意保暖,避免低温造成外周血循环不良,进一步导致受压部位血流减少而引起压疮。保持皮肤干燥,连接好引流装置,防止血液、体液外漏导致压疮的发生。引流期间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做好记录[4]。搬运患者时尽量减少拖、拉、拽等方式,防止局部皮肤受压。在身体的受压部位(尤其是耳廓、肩峰、髋部、膝部、踝部等处)垫新型凝胶体位垫,以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术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皮肤颜色,适当进行皮肤按摩,缓解皮肤受压情况。聆听患者主述,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1.2.2.3 术后护理 护送患者回病室,应注意保暖,观察皮肤颜色变化情况,注意检测体温。再次对患者进行全身压疮检查与评估,与病房护士交接,告知对压疮高风险患者加以重视。
1.3 压疮风险评估 依据Braden压疮评估表自制改良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5],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进行压疮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感觉指数、潮湿度、活动度、移动指数、营养指数和摩擦力,总分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0~12分为重度危险、≤9分为极度危险。
1.4 观察指标 两组压疮风险评估情况,以及压疮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术前压疮风险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压疮风险分级较术前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压疮风险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发生压疮2例、对照组发生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9,P=0.021)。
老年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常导致患者失去自我活动能力,部分患者甚至发生大小便失禁和营养不良等,他们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发生压疮的风险较高[6]。而压疮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术后康复。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伴有糖尿病、贫血、严重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患者,他们皮肤的防御能力下降,更增加了压疮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针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可以通过加强患者术前访视、宣教,对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在整个围手术过程进行分级护理,加强对压疮的预防,虽不能彻底避免压疮的发生,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发生率[7]。本研究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在术前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采取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压疮风险评估中不同分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可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对比(例)
近年来,对于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预防压疮发生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在压疮的预防和护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充分体现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8]。综上,压疮的发生虽与患者本身的病情、疾病的发展、手术等因素相关,但能在术前对患者压疮的发生风险进行提前判断、综合处理,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