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纸 月 图/李 鹏
1919年,齐白石举家迁往北京,以卖画刻印为生,但创业初期门可罗雀。因为那个时期的文化人正纷纷追捧“时髦”的国外艺术,齐白石的传统“文人画”不被关注。而唯有一人特意找到齐白石,与其探讨传统的中国艺术,这位被齐白石称为“贵人”的,便是著名的艺术教育家——陈师曾。
不才拙作,静待知音
主要经营:人物肖像、花鸟、山水、刻印
地址:北京西城跨车胡同13号
陈师曾偶然在琉璃厂见到齐白石的篆刻,便知道自己又发现了“千里马”。在那个中国青年开始“崇洋媚外”的时代,陈师曾却认为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怎样把中国画画出新意,让更多的人乐于欣赏,这才是中国画家的奋斗目标。带着这样的想法,陈师曾来到齐白石家,鼓励齐白石自创风格,并提出了中
陈师曾(
1876—1923)祖籍江西,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人物关系
祖父:晚清湖南巡抚陈宝箴
父亲:晚清文人陈三立
弟弟:史学家、文学家陈寅恪肯的意见。
身处逆境的齐白石在和陈师曾的交流中,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启发,接下来的十年里,他不断尝试改变绘画技巧,创立了红花墨叶的“大写意”风格,这成了齐白石的标志。在此期间,陈师曾在应邀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的时候,特地将齐白石的画带去参展,齐白石就这样踏出国门,轰动中外。
◎胡宝珠《群鹅图》
齐白石的妻子胡宝珠,天天看着夫君画画,竟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他的“高徒”。胡宝珠很喜欢模仿齐白石的画法,从笔法到构图、上色,她的画作风格简直跟齐白石的如出一辙。不过正因为这样,还差点儿闹出一场乌龙。
很多著名画家,在出名之后都会遭遇“山寨”作品,齐白石大概没想到,他的第一件“高仿”作品竟是出自夫人之手。发现之后,他连忙更正署名:此小幅乃宝姬所临。一想到这件事,齐白石就很后怕,万一没及时发现,这幅画署了齐白石之名流传出去引得流言蜚语,说齐白石作画由夫人代笔,那他颜面何存?!
胡宝珠的“神技能”想必就是能以假乱真吧。齐白石画虾画得活灵活现,胡宝珠也深得其中精髓,甚至连齐白石本人都分不清。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齐白石已是无人不晓的大画家了,但在艺术界强调“世家”的保守派眼里,他木匠的出身常引来风言风语。不过,齐白石有着坦荡的胸怀,自然对这种贬低不屑一顾。于是,1927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聘请齐白石任教授的时候,齐白石丝毫不因自己的出身而自卑,愉快地答应下来。
这一时期,齐白石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得以接触许多国外友人,比如当时在校任教的法国艺术家克利多。克利多曾夸奖齐白石是东方人里画得最好的,这一赞誉令齐白石受宠若惊。而捷克画家齐蒂尔除了盛赞齐白石的独特风格,还成了他的“铁粉”,购买了他的许多画作。直到今天,欧洲诸国中,捷克收藏的齐白石作品最多,这可要归功于齐蒂尔呢!
从“草根”到艺术家,齐白石遭遇过潦倒、艰辛的困境,也有受人帮助与信任的温情时刻。成名后,他面对他人的追捧时,依旧泰然处之、不卑不亢。当然,大画家也有着自己的小性格,有着被后人当作笑谈的小趣事,那是什么呢?我们下回再说!
◎齐白石与齐蒂尔
◎捷克出版的齐白石画集封面
◎胡宝珠《虾蟹图》(局部)
◎齐白石《墨虾》(局部)
◎齐白石《鸡冠花》
◎齐白石《果篮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