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蔚文
读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传记,他对豪华的生活感到疏远和怜悯,“贫穷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一种不幸,光明在其中撒播着它的财富,甚至我的反抗也被它照亮了”。他坦然面对贫穷,这得益于他的家庭环境,“免除嫉妒,我首先要归功于我的亲人。他们什么都缺,却几乎什么也不羡慕”,这个甚至不识字的家庭,以沉默、谨慎、自然朴素的骄傲予他以教诲。那正是通往了解人以及人类灵魂的一条道路,“庄严而严峻”。
一个人的精神越独立、丰富,对物的依赖就越淡薄。
不觊觎,免于妒忌,物的干扰降到最低,精神才能去向高地。纵观人类文化思想及艺术史,最丰硕的果实往往自物的贫瘠中长出。
“少即是多”,由德国一位建筑大师提出的设计哲学,也可放之整个人生。
供蓮只需清水一盏,不需要更多了。
认识一位在海外生活的食品博士,他很少去网上顶帖捧哏儿,有空看书养花,自发豆芽,业余爱写武侠小说,读些闲书,有人问:“写这有啥好处?”他答:“得了个和版税无关的江湖。”
父母家的邻居夫妇,两人都是“高知”,生活简朴,这简朴不是因为经济原因,是他们信奉简朴更能令人胼手胝足,韬光养晦。他们总背着购物袋出门,每顿做合适的量,基本不用冰箱。他们家最大的装饰是书架,还有阳台上十几盆植物。春秋天,夫妻俩在阳台的旧藤椅上读书看报。夏天碰到老先生,他掏出块古老的蓝格大手帕擦汗。
除了儿子一家来的周末,他们家平素总安静。有次夏天中午,我在门外听见他们的对话,老先生说:“你就是最把孙子放在心上……”老太太嗔怪地回:“谁说的,我这辈子哪天不是围着你转。那天你说想吃泡菜,我走了两个菜场才买到。”我听着,要失声笑出来,老先生原来还会撒娇啊。我轻手轻脚下了楼,怕扰了这对老夫妻的对话。
这种温情注定是简朴的副产品。在这间素朴的屋子,完好的感情如阳台上那些不起眼的植物一样丰茂。简朴为根系提供了最寻常,也最稳定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