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说
近年来,一种名为大都市白领的“乡愁综合征”颇为流行。因为高不可攀的房价,因为不断加剧的竞争压力,因为无处不在的户籍歧视……一些在大城市尤其是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打拼的白领突然发现,那曾经为之追逐的梦想,在现实的压迫之下,已然成为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不再值得为之追求,为之留恋。“既自以心为形役,田园将芜胡不归。”权衡之下,去意萌生,不如归去,回到故鄉,回到那悠闲的小城市。实际上,一些人不仅是这么想的,而且也这么做了。这一现象,舆论称之为“逃离北上广”。
然而“造化弄人”,世事变幻之快,常常出人意表之外。一段时间之后,社会热议的话题,是“逃回北上广”。当这些一度逃离大城市的人真的置身于久违的故乡之后,猛然发现曾经以为熟悉的小城市或乡村,是那样的陌生。小地方的生活确实悠闲,然而可供一展身手的机会少之又少;小地方的生活也远非想象的那样轻松,竞争依然激烈,只不过竞争准则变了。“小地方,要靠爹”;小地方的生活压力依然强大,在大城市生活多年后,回到家乡时已然“人生地不熟”,一切重新开始……现实与想象的距离是如此之大,曾经选择离开的人再次背起行囊,去而复返。
一去一回,再次证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下的中国,资源密集的少数大城市,依然是绝大多数人工作与生活的首选之地。换言之,放弃大城市生活而选择小地方生活的代价不菲。一言以蔽之,那一缕淡淡的乡愁的成本,过于高昂了。
经济学说,成本是因为有选择而起的,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段话,就是有关成本概念的生动诠释。选择鱼,放弃熊掌是成本;选择熊掌,放弃鱼是成本。选择生,义的舍弃是成本;选择义,生命的舍弃是成本。
大城市与小地方的生活,同样是这样的一个取舍关系。在大城市生活,必须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在小地方生活,则必须放弃大城市的繁华与便利。“北上广”一线城市生活的成本,是放弃小地方的悠闲生活;而小地方生活的成本,自然是放弃“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优越生活。按照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基础性假设,成本低的这一方,必然会被选择。这样看,在当下的情况下,对那些去而复返的人们而言,小地方生活的成本(放弃大城市生活)显然是太高了。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大城市空气污浊,人情淡漠,房价高企,竞争激烈,为什么依然会有那么多人蜂拥而至?因为这里集中了最好的资源,提供了最多的机会,有最繁华、便利的生活。在这里,你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你可以接触更多的朋友,你的眼界更开阔……总而言之,这里的所得,通常大于所费。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小地方则不然。小地方的生活或许宁静、安逸。但地域范围的局限,它能够提供的机会和资源,远远比大城市要少。而且在这样的一个熟人社会中,其运行规则,更多的依靠人情,而不像大城市那样,更为透明和公开。“曾经沧海难为水”,在大城市生活过一段的人,对此往往难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