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民:传承“铁人”精神

2018-08-21 14:02魏帅
中国汽车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铁人大众工厂

魏帅

在一汽-大众成都工厂谁碰到苏立民都谁亲切地道一声苏工。不为别的,只为苏工在成都工厂建成初期赶来支援、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他作为一汽人所传承的精神所在。

事实上,苏立民与一汽集团、一汽-大众有着不解之缘。1994年,26岁的苏立民刚刚加入自己梦寐以求的一汽集团工作不久,正值一汽一大众发动机工厂创建,他因技能突出,被调入一汽-大众工作。工作人员告诉苏立民,他是第一位加入发动机车间的维修工人。

骤然转变的身份和工作环境,并没有让年轻的苏立民感到太多的不适。作为车间维修工第一人,他要熟悉工作环境、团队组建、技术提升……拼搏的劲头让苏立民在此时就积累了丰富的技術知识,养成了专注钻研的习惯。“技术”和“精力”成为概括青年时期苏立民的关键词,而“贡献”则是对步入稳重中年阶段的苏立民的最好诠释。

多年勤恳踏实的工作为苏立民带来颇多荣誉:2010年评为高级技师,2011年评为一汽-大众发传厂先进工作者,2013年更是被评为一汽集团优秀员工。诸多的奖励是对苏立民过往成绩的高度认可。20年后的2014年,他又被赋予了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

一汽-大众第二个发动机厂——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投产在即,急需一名经验丰富的工人将场内维修工作带入正轨。20年前就为长春工厂创建立下汗马功劳的苏立民成为领导心目中的首选。因此,经验丰富的苏立民作为首选维修支持人员,被凋到成都发动机厂任维修工长。接到通知时,苏立民没有任何犹豫,马上答应了公司的安排。

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春,远离自己的妻女,离开自己工作20年的车间。说没有不舍是假的,16岁的女儿即将面临高考的关键时刻,妻子无法跟随调转到成都,苏立民只能独立前往。妻子和女儿都知道苏立民的性子,就是一个热心肠,有什么都要帮忙,因此作为家人,虽然无法陪同前往,但也都无条件地支持着苏立民的工作。

跨越2800公里的路程,苏立民来到了成都。到了这,他就犯了难。成都发动机厂维修团队是都是2011年后加入维修队伍的毕业生,面对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哪儿哪儿都需要人。当务之急,是以最快速度建立团队。苏立民不再犹豫,甩开膀子,带领着徒弟们从头干起。

除了苏立民本人,厂内所有的维修工人都是刚毕业不到两年的学徒工,他并没有采取传统的将团队分为电修班和机修班的培养方式,而是根据各生产线设备特点,把维修班划分成了箱体、曲轴、连杆辅助、凸轮轴、装配五个组,通过系统培训和最大程度发挥维修工程师的引领作用,以最快速度为成都工厂提供了可以支撑设备正常运行的队伍。相对于传统的维修人员培养,平均加速1-2年。通过两年的设备运行状态检验,新的维修体系被领导一致认可是更先进、更有效的系统。

为了这个团队,苏立民以厂为家。无论何时车间里面有疑难问题,他总能第一时间到位。无论多晚,设备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他绝不离厂。一次,维修团队需要紧急解决一项曲轴AF150平衡机质量问题,本就已经在车间连续工作三十多近小时的苏立民,深夜一点来到单位,找出问题所在后,他一直盯着团队将问题全部解决才放心回家。

连日的奔波和工作,让他精力受到很大影响,一次因设备维修加班较晚,苏立民步行回家路上因对方问题被撞导致脚趾骨折。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苏立民在医院却一刻也躺不住。“千万不能因为我的问题,耽误了现场工作。”苏立民忧心忡忡。虽然在医院里开设了维修咨询热线,但是很多技术问题在电话里是说不明白的,还是没有到现场踏实,所以在伤筋动骨的情况下,苏立民愣是没有选择加钉固定,在医院住了10天就返回工作岗位了。同时,为了确保周末检修保养的执行效果,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也每周末都坚持和员工一起做检修和检查。

白此之后,苏立民又多了一个“铁人”的称号。在这样的精神感召下,维修队伍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他几乎在每一件事的处理过程当中都不放弃培训的机会,在跟下属交流的过程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出问题在哪、是怎么产生的、该如何正确地去做。

在成都工厂的这几年,苏立民多次体会到了“绝处逢生”的心态。由于成都发动机厂有三条线是全球同时投产的最新技术生产线,没有可参照的经验。其间遇到很多包括设备厂家也难于解决的问题。同时,因技术垄断和利益驱动,某些调整技术不对我方开放,出现问题就要从国外请人,或发到国外维修,成本高昂。其中,罩盖总成装配中的kassetten夹具精调和维修就是被保护的技术。他带领调整组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和钻研,最终掌握IVM压装kassetten夹具自主维修和精调技术,使成都发动机厂成为全球两个可以自主调整kassetten夹具的发动机厂之一,每年节省厂家技术支持和夹具返修费用500万元以上。

此外,在成都发动机工厂达产初期,缸体油底壳盘铣刀的寿命问题一直是困扰刀具成本和产能提升的关键问题,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在领导就准备放弃时,苏立民站了出来。他认真研究图纸,把世界一流设备制造厂家GROB的一吨半的主轴解体,从新对主轴轴承配预载荷,这时,铣刀的寿命已经提高到了两万件。但他并不满足,继续专研,一遍一遍地调整机床铣削角度,通过2015年除夕和春节的连班加点地工作,把缸体线AF300-4精铣油底壳面的盘铣刀寿命只有5000件,提高到现在的10万件,刀具寿命足足提高了二十倍。“有些事你不去做,不去试一下真的不知道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苏立民并不居功,反而鼓励维修团队要勇于尝试。

他知道,多年的技术和经验是自己安身立命保证,而这些宝贵的经验更是成都工厂继承传承的持续发展命脉。因此,从2013年开始,他就组织编写了《2013年维修经验总结》,在2014年组织编写《发动机厂设备关键点控制手册》、《成都EA211项目经验》,由此形成维修核心技术积累,将维修经验和维修技能固化传承,同时为在华东基地新项目中维修经验的快速复制提供了条件,也打破了以往维修只重视师带徒而不重视固化积累的观念。

他开发并实施新的TPM方案,实施后两个月,机加各线设备开动率平均提高5%。在此基础上,使得2015年车间机加区域日生产效率比规划生产效率提高了8%,同时为成都发动机厂支持公司新发动机项目建设提前投产(供3万套自制件)提供强力保障。在苏立民的带领下,成都工厂维修团队获得公司“2014年一汽-大众立大功团队”。

苏立民常说,到了他这个年纪,过往二十八年取得的经历、技术、经验、贡献、荣誉,最容易让人安于现状,骄傲自得,但他却选择将自己的经验成果毫无保留地共享。经验和成果可以言传身教,但苏立民所具有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等看不见的品质精神,才是他更应传承的关键。

猜你喜欢
铁人大众工厂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品读铁人微笑,铸就非凡人生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从铁人文化体系的形成看铁人文化的繁荣
植物工厂
不走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