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本教育理念是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针,彻底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中的照本宣科思想,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角色,推动学生走上主动探究的舞台,高中政治中涉及诸多抽象的元素,与高中生的生活接触层面较窄,学生面对长篇拖沓的文字,对政治内容一知半解,制约着自身的思维延伸,高中政治教育应明确生本理念的教育意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鲜元素,赋予课堂妙趣横生的互动氛围,促使学生畅所欲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深入浅出领会其中内涵,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为繁重,政治内容本身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一些学生对政治的态度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面对政治问题,呈现出片面化的理解水平,教师应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下,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政治问题,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走出认知的误区,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宜制定出呆板的流程,按部就班的授课,可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上以教育目标为方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课堂的有序进展。
一、 利用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所谓“兴之所至,金石为开”,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的源动力,高中生面对繁杂的学习与复习内容,顾此失彼的忽视政治的深化探究,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应通过角色扮演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非压迫性教育。例如:教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时,滔滔不绝的口头描述只会令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可展开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迁移感情到法律情境中,获得思维的启迪,教师可先询问:“大家有网购的经历吗?”对于高中生来说网购已经逐渐渗透到生活中,那么就可以展開网络虚拟演练,学生扮演卖家、买家,网络客服等角色,分别进行无剧本的自由发挥,首先是买家有需要,想要在网络上买吹风机,找到聊天窗口询问价格能否优惠,近期是否有活动?是否能够包邮等问题,而后教师在角色代入中询问学生:“卖家是否想要多卖钱,获得利益?那么买家呢?”学生脱口而出:“买家当然想要少花钱。”那么就此可以看出事物是具有矛盾性的,而后经过客服的耐心解答,买家与卖家达成一致,利用了网购中的优惠券省去了快递费,最终达成交易,教师趁此让学生思考:“卖家与买家明明是矛盾的对立存在,而后为什么又达成共识了呢?”让学生意识到矛盾问题是有统一性的,同时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缺席都达不成交易,以生活情境了解: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在角色扮演中,一些枯燥的政治内容逐渐明朗化、趣味化,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参与扮演,将原本的生活经历在课堂上再现,顿感政治就在我们的身边,扮演中学生的诙谐表现惹得课堂哄然大笑,寓教于乐完成教学任务。
二、 以开放式讨论为学生预留思维空间
生本教育是课堂角色的颠覆,教师应改变应试教育中,课堂的独裁状态,预留时间赋予学生自由的表述机会,高中政治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应改变呆板化的知识传递,促使学生以辩证思维看待问题。例如:讲授“文化对人的影响”时,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有一定的冲突,对于近期的网络“道德绑架”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公交车上应该给老人让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的学生认为让座问题并非个人的责任,道德绑架与社会公德在一定的情境下,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教师直截了当的铺陈政治理念,学生不仅疑惑重重,且心中会有一种不认同的想法,认知上是一套,真正做的时候又是一套,这样的教育结果违背了高中政治的初衷,有的学生在课堂辩论中表述:“人应该保持善良的心,但善良并不意味着逞能。”网络上频出为救人自己死亡,家人痛苦万分的案例,教师可将这些网络热点信息导入课堂,让学生以自己的经历说一说自身的社会价值观念,有的学生认为救人无可厚非,有的学生认为救人害己是一种不孝,救上来的人也许根本不想再面对生活,这样的做法不当,不值得提倡,教师应创设出轻松自由的环境,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从而对症下药疏导其思维误区,促使高中生养成健全的品质。
三、 多层式多角度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贵有疑,问题的抛出需要学生不断的思考,在头脑的无限运转中,透彻的领会政治的多层次含义。例如:教学“我国的政党制度”时,教师层层递进的提问:“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以问题总结重点,以问题梳理内容,从而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通过问题的思考获得自我成长。再如:教学“走近国际社会”时,先让学生表述:“你对美国的认识都有哪些?”有的学生脱口而出“美国是第一强国”,有的学生表示:“美国以英语为沟通主要用语,那里有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中心”,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有关美国的信息此起彼伏地回响在课堂上,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学生在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后续导入的内容。基于原本学生的熟知内容为课堂的导入方式,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这样一番资料搜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积极体现,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逐渐对高中政治学习产生浓厚的满足感,继续铺陈有关美国的信息,学生的兴趣更浓,课堂注意力较为集中,为课堂活跃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开展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言更适用于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政治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纸上谈兵的教育方式学生“左耳进右耳出”,对于政治内容的记忆不深,容易造成学新忘旧的情况,通过实践参与,不仅通过另一种主观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政治互动,且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于政治内容的印象,在自由的实践空间中迸发创新的灵感。例如:教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可见这两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述出来,让学生进行“街坊秀”采集当代人们的意见,充分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特性,在分组采访资料收集中,一些学生准备的主题是:“如果房子和孩子你只能选择一个,那么你会怎样选择?”这样一个看似封闭性的问题,二选一当中必然会引起采访对象一番解释,唯物主义选择房子,认为孩子还可以再生,而房价这么高难买,唯心主义者毫不犹豫选择孩子,认为亲情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通过采访收集分类归纳,采访中街头大部分的男生是唯物主义者,而女生大多是唯心主义者,这也从另一角度表现了一种社会现状,女生更为感性,而男生更为理性,当然这一问题并不能完全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阐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既有相异的特性,又具有交叉性,但是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自主获得了良多感悟,真正打破课堂的封闭限制,接触社会直面人心性,感慨良多。
五、 关注时政热点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生对于政治有着鲜明的立场,自身的观念或者想法需要一个抒发的渠道,教师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积极为学生构建高中政治的自我展现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风采,唤起政治热情。例如:教学“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不得不提到我国的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在社会多元化的糅合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那么可就此展开辩论会,主题可设定为:“我国是否应该接受圣诞节?”这个问题其实在网络上早就引起了热议,大家各执一词,有的认为多元化的经济体下,导入一些健康的元素对促进民族团结,有着积极的作用,有的人认为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被禁止,网络上各种声音层出不穷,且理论论据都较为充分,从高中的角度看,一些政治问题更为纯粹,学生能够在辩论中阐明自己的想法,也验证了我国新一代青年对于一些时政问题的看法,影射了我国的未来发展态势,教师可趁机加以健康的思路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贯穿生本理念势在必行,教师应与时俱进,以有效的生本理念施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淑彬.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嵌入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08):182.
[2]廖文娟.论“学生主体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史志,2013(23):276―278.
[3]尹贵山.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60-60.
[4]吴娟.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J].信息教研周刊,2013(2):105-106.
[5]刘宏革.幸福地走在生本教育探索和研究的路上——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2(4):20-23.
作者简介:
李燕娇,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