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一道中考语文试题,从命题思想、考点分析、试题拓展、体验反思的方面着手,探究语言品味题型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语言品味;命题;方法
对于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最终要体现在语文试卷上,因此,在试题上下一番功夫,意义重大。
我翻阅了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选中精读文章《拾穗的脚步》的语言品味题,通过对此类题型的分析、回顾、筛选、探究,总结出八个字:语言赏析,有法可依。现就语言品味题型,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拙见。
一、 明思想
《考纲》指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品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等。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拾穗的脚步》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所考知识点覆盖面广,试题模式、题量、难度严格遵循着“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
二、 析考题
(一) 真题再现
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走着走着,我忽然感到,太阳已不再那么火辣;舌,也不再那么干燥;心情,也不再那么郁闷,似乎还有一丝清凉滋入心田,眼前变得明媚、清澈起来。
(二) 答情分析(存在问题)
答题空洞,没有结合具体语境;概括得不够全面和准确;答题不规范,思路不清晰;答题技巧运用不够娴熟。
(三) 解题指导
1. 先看有无修辞,有修辞分析修辞。
本例为排比句,基本格式为:点明修辞+强调了(内容)+效果。
如参考答案一:三个“不再”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学着母亲拾穗后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我”由心浮气躁到豁然开朗的变化。
2. 不分析修辞看能否分析关键词。
叙述类作品,宜赏析动词、形容词,亦可分析修饰词。如参考答案二:“忽然”体现了“我”学着母亲拾穗后的茅塞顿开,“滋”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此时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感。
3. 小结:自选角度赏析的题目,要选易避难,选典型避模糊。
三、 谈拓展
(一) 修辞角度赏析
例: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思路点拨:①指出比喻修辞;②用甲比喻乙;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④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赏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花比作帆和笑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时的生机勃勃和美好可爱,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关于修辞,这里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万变不离其宗”,关键要能活学活用。
(二) 词语角度赏析
例: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杨绛《老王》)
赏析:“镶嵌”一词,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悲酸与同情。
词语可以从动词、形容词入手,也可以从修饰语或感情色彩角度去分析。
(三) 表达方式角度赏析
例1: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中听残荷”吧!(刘鹗《绝唱》)
赏析:本句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不屈、自信的精神。
点拨:运用何种表达方式+表现(赞美)了……
在五种表达方式中,从描写角度赏析也较为常见,如从人物的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例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都德《最后一课》)
赏析:这几句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时的悲痛心情,生动地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兰西的热爱。
思路:描写方法+内容
(四) 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表现手法角度主要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赏析:这句话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潭中鱼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见底,突出了小石潭美好的景色。
提炼思路:这句话运用……手法,通过写……衬托出……表现(突出)了……(联系主题)
(五) 句式角度赏析
例: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刘成章《安塞腰鼓》)
赏析: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
(六) 顺口溜总结
有修辞,赏修辞;无修辞,赏字词;若均无,句式、手法、表达亦可赏,赏谁拿手选谁赏。
四、 提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套路是死的,人是活的,给出套路只是让我们明白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千万别走入死胡同,否则,参考答案的结尾又何须附上“意对即可”进行强调呢?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实,试题又何尝不是个“例子”?许多考题内容在课外,但试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却在课内,教师要用好试题,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和运用,“授之以渔”,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和方法,才能减少失误。
參考文献:
[1]三明市教育局信息网,詹宝仙说题.
[2]《教师教学用书》(初中语文)及网络资源.
[3]郝晓字.浅论语文教学中的积累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8).
作者简介:
詹宝仙,福建省三明市,福建尤溪文公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