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县在新形势下的迫切任务,文本从新形势下存在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从做特做精一产,做大做深二产,做大做活三产,做到政策支撑有力,资金筹措渠道畅通,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产销渠道多元等方面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
(一)产业融合存在发展层次低。当前,我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正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已建成11个省级、4个市级、4个县级和13个乡级农业园区,但农业园区多数停滞在一产,二三产业发展不充分,融合程度较低。一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农村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式农业,真正采取专业合作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微乎其微;三是多功能挖掘不够,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以观光为主,缺乏与文化、历史等因素融合。
(二)产业融合存在发展瓶颈约束。一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往往都需要新建设加工厂、修建度假场所和各类庄园、农家乐、餐饮、住宿、停车场等场所,而现目前的农业产业和休闲农业多数建设在基本农田范围,按照国土部门建设用地的管理规定,导致许多产业融合项目发展难以正常实施;二是融资、贷款难,县级融资平台发展程度低、融资平台缺乏,受信用等级所限,金融环境相对滞后,融资比较困难,同时,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农业产业基地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导致经营主体无法继续生存和壮大;三是人才缺乏,产业融合发展对要求具有复合型人才,目前农村和经营主体严重缺乏具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指导型人才。
(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经营主体不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全县拥有专业合作社一千多家,但很多都是“空壳”社,没有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建立真真正正的专业合作化道路。
(四)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公共服务。目前,从我县已建设的农业园区基础设施来看,产业类园区交通和水利建设欠账大,增加了园区建设成本;休闲类园区设施设备不完善,仅停留在花卉苗木等初级阶段建设,缺少吸引游客休闲娱乐的设施设备;循环类园区缺乏先进的循环设施,多数已养殖粪便腐熟换土还田进行循环,缺乏将养殖粪便加工外销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变费为宝,种养有机结合,实现互为促进循环发展。
(五)产业链体系不全,产销衔接不畅。我县种植的茶叶、辣椒、香葱、绿壳蛋鸡等主导产业,没有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未形成从种子种苗供应、生产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到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基本没有精深加工,农业产业链条还没有向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农旅融合等各环节拓展,农产品生产效益低。
(一)以供给侧改革契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结合我县实际,下一步要在第一产业上抓提升,做特做精。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增加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第二产业上挖潜力,做大做深。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原料生产,一头连着产品市场销售,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不仅处在前延后伸的关联位置,而且具有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第三产业上要效益,做大做活。我们要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扩大规模、规范有序地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通过农旅结合、农教结合、农文结合,将农业功能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拓展。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要精心培育、不断壮大,使其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对龙头企业,要发挥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其他融合主体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三)大力推进“三变”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以土地和农房抵押贷款改革为重点,推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村集体、经营主体和农民个人的利益紧紧连在一起。二是完善订单农业,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严格合同管理,互相守信。三是组建一支懂市场,会销售的农业产营销团队,健全产销机制,打通销售渠道,强化“农超对接”、“农校对接”。
(四)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组组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合资源,增加投资,在农村道路、水、电、气、以及宽带和电子商务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扶持。二是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产业融合专业队伍,完善技能培训机制,解决培训与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五)创新体制机制,为产业融合存在发展破除瓶颈约束。一是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确需新建设加工厂、修建度假场所和各类庄园、农家乐、餐饮、住宿、停车场等场所,按照农业施设用地进行审批。二是建立健全投融资渠道,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农房抵押贷款试点,为激活农村资产,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立融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