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娥
都市生态农业是把第一、二、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对保障城乡有效供给、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紧邻市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为加快推进我县都市生态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们深入到韩陵、崔家桥、永和、白璧等乡镇开展了实地调研,先后调研了韩陵镇梨园西红柿种植基地、苟涧牧野生态农业园、崔家桥博涵农庄、清河黄桃种植基地、永和镇兴和生态园和白璧镇金秋农庄。现将我县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报告如下。
安阳县地处温带,土地肥沃,设施齐全,灌排方便,区划后,东部平原地区为发展粮食生产和高效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7年我市部分区域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调整后,安阳县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融为一体,全县辖9个乡(镇)和1个办事处,幅员面积541.79平方公里,有307个行政村,总人口57.2万,耕地48.3万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5.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3%。按照市县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要求,我县在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园、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林)业精品园(休闲观光园),截至目前,全县先后建成了以永和镇兴和生态园、北郭乡龙凤生态园、白璧镇金秋农庄、花海都市生态农业园、崔家桥博涵农庄等各具特色的高效农业和休闲示范园区18个,全县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其中500亩以上以上的农业园区7个,1000亩以上的4个(韩陵梨园、崔家桥清河、北郭龙凤、永和兴和)。全县涌现出一批特色种植和特色经济园区,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的浓厚氛围。这些农业园区在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引领了全县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就业和增收致富,也为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自2016年以来已在各乡镇农业园区和种植基地安排贫困人口140余人就业。
(一)园区效益普遍不高。园区布局比较分散、生产规模不大、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以及品牌运作、产销衔接和消费者认可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除韩陵梨园农户自己经营全家出动的家庭经营模式外,大多园区随着土地流转成本的加大,加上经营管理不善,基本不盈利,有的在运行两三年后,处于停滞状态。像崔家桥清河生态园、永和璐豪农业公司前期运转顺利,但随着园区建设的投入、园区雇工成本增加、土地流转等费用,目前园区运行困难,效益低。
(二)农业品牌不亮,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业园区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工作积极性不高,认证产品不多,品牌不亮。由于手续繁琐和费用较高,很多农户不愿意进行“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县园区及高效农业方面仅有1家无公害产品认证(永和杨勇家庭农场,种植山药、露地菜),2017年仅完成了3家农业园区的无公害产地和产品的材料上报工作,分别是梨园蔬菜种植合作社、永和璐豪农业公司和兴和生态农业公司。目前正在走审批程序。无公害产品认证率还很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还没有。部分园区即使按照“三品一标”标准化进行生产,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然而增加了劳动成本和生产成本,但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从而严重挫伤了企业和农户生产“三品一标”的积极性。
(三)园区亮点突出不多。与周边内黄、林州相比,缺乏发展亮点和特色,在休闲旅游发面发挥作用有限,从观摩的几个园区看,白璧镇金秋农庄在园区打造方面亮点较为突出,该园区是一家集蔬菜生产、农业休闲观光、土地认领(开心农场)、采摘、餐饮为一体的都市生态企业,园区以引进、示范、推广优良果蔬新品种为核心产业,以“健康、生态、环保、安全、质量”为经营理念,着力打造都市生态休闲、无公害绿色果蔬生产基地,目前园区规划已基本成型,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体现出了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特点。其他园区没有完全形成规模化,需要进一步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档次,提升水平,突出特色、突出亮点。
(四)存在资金短缺。农业园区建设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和工业比较总体效益偏低。像崔家桥清河生态园、永和兴和生态园、北郭龙凤生态园,基本投资投资都在千万元以上,企业在资金方面都存在短缺困难。同时,农业受制于“双重”风险,既受灾害性气候和动植物疫病的影响,又受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影响,投资农业的风险较大,因此,没有足够多的资金,一些工商资本不敢冒然进入农业领域,即便是一部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也主要集中在初加工等相对短平快的行业,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投资现代设施农业和投资农业研发的项目不多,开发深度不够。例如北郭龙凤生态园由个人出资建设,由于缺乏资金,园区建设规模上不去。
总体来说,要以示范区(安阳县)打造“五个示范”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为目标,以我县现代农业发展“66355”工程总体规划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不断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园区暨都市生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一)科学谋划,制定规划。根据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建设农田基础设施、高起点调整农业结构、高水平推进产业化,构建“精品果蔬种植、休闲观光、生态体验”等产业板块,重点抓好高品质果蔬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两个园区建设。到2020年,初步建成粮食生产、果蔬种植、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都市生态农业区,实现“三农”协调发展,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加强领导,合力推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是一项涉及部门多、领域广的系统工作,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政府应牵头站在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高度,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职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多层面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三)多元投入,重点扶持。都市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显著。一方面,农业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现代农业、“菜篮子”工程、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用于扶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鼓励资源型企业和民营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金融服务,对都市生态农业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同时整合支农、惠农、强农的相关政策,整合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有效的投入协调机制,保证资金集中、高效使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四)依托平台,招商引资。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着重对外发布推介一批都市生态农业项目,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扩大融资合作规模,解决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落实并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信息,为项目落户和建设服务,以项目为支撑,促进我县都市生态农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综合园区带动作用,同步实施产业链条延伸、公共服务配套,使综合园区具备生产示范、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业功能拓展、公共服务、舒适宜居等“六大功能”,探索出一条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的新路径。
(五)培育龙头,壮大主体。一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园区产业升级。切实发挥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紧密联结,推动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二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三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统筹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并使之成为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依靠力量。
(六)加强监管,保障安全。一要健全完善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抓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监管工作,积极引导各乡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村设立1名农产品安全监督信息员,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都有信息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全面开展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特色品牌基地建设。将“三品一标”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工作中谋划、推进,大力宣传“三品一标”基础知识,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县政府要出台相应“三品一标”奖励政策,鼓励农业园区开展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有效运行。三要加大园区农产品质量抽检力度。开展对全县蔬菜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生产基地的抽检。在加大抽检力度的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对大宗时令蔬菜开展专项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动态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效果,形成主动监管的格局,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质量可靠、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