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涛
随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我国农田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作物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产量和质量直线下降,为社会安定和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态肥料、病虫害控制和种植技术都得到长足的前进,本文主要从土壤肥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土壤肥料是指通过研究土壤中原本含有肥料量,使农业种植过程中的施肥作业更加科学合理,实现满足作物生产、结实需求又合理补充土壤营养的双重目的。土壤肥料技术研究过程中主要有土壤检测、土壤改造、平衡施肥等多个方面,将作物种植在最适宜的土壤之中,对土壤施以最合适、适量的肥料,根据土壤和作物所需研发新型肥料,实现作物增产提质和土壤保护的双重目的。例如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配合平衡施肥技术,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冻、抗虫害能力,就是利用土壤和肥料中的单糖、游离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的合理施用实现的。
虽然土壤肥料技术已经在实验室中取得较大进展,也在推广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与预期推广目标距离尚远。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我国没有建立健全的土壤肥料技术推广体系,缺乏法律制度和政府决策的配合,资金缺口较大,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土壤肥料技术推广迟迟难以前进,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和整体经济的发展速率。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是主力军,关于农业生产的优化、改革都需要农民群众的配合,但农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对于科学技术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较低,在进行农业生产作业是主要通过过往经验进行,受制于经济效益和较传统作业方式更复杂的使用流程,往往不愿意接收新技术,直接影响到土壤肥料的推广效果。
我国疆域广大,农业地区更是分散在城市周边的广阔区域中,需要政府进行大量资金作为土壤肥料技术的推广支持,还需要大量的推广人员进入农村进行实地推广。受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影响,大多数优秀人才选择进入城市发展,农村地区专业水平高的人才奇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对新技术的正确理解和认知,制约了土壤肥料技术在农业生产作业中的应用。
在土壤肥料技术中,新技术对于土壤自有肥力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营造是一个长期的使用结果,利用作物、有益菌群共同生长一方面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一方面提供菌群生长所需,利用菌群发酵动植物残体、使用矿物质营养、分解化学物质的原理解决化肥、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问题和污染问题。由于土壤肥料技术需要较长的施用期,并不能在当年完成转化,导致推广土壤肥料的区域农民对新技术肥料应用效果不认可,接受程度普遍偏低。
想要提高土壤肥料新技术和新肥料的推广效果,首先要在各级政府中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将制度、决策、技术手段、监测工作融入土壤肥料的推广体系之中,配合充足的资金支持将有益于农业经济长期发展的土壤肥料技术落实在农村生产作业过程中。土壤肥料新技术和新肥料因属于生态、生物范围,先天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长期性,政府相关部门要将工作做到前面,为适应期和改造期的土壤肥料施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为新肥料前期效果较慢的特点打好提前量,为农民提供一定的补贴支持,帮助农民度过较为艰难的时期,加快土壤肥料技术的推动速度。
在土壤肥料技术推广过程中,政府要加大相关资源的投入,从资金补贴到专业技术人员支持都要做足投入准备,满足土壤肥料技术推广过程中所需,例如建立推广实验基地,欢迎农民进入基地参观、学习,随时为农民群众回答技术问题等;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公众号等多层次宣传手段配合专业技术人员的推广工作,扩大土壤肥料技术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让农民意识到土壤肥料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对于长期提升经济收入有很积极的作用;省、市级专业技术人员在农村地区举行宣传讲座,培养农村地区既有农业技术人员,将他们作为新技术推广的先锋力量和长期驻守骨干,从根本上解决新技术的推广人才限制问题,从长远角度提升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针对不同推广地区土壤肥力及所需物质的情况,推广团队技术人员要做好根据实际情况的细节调整工作,根据当地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生长所需物质、残留农药肥料种类等信息,调整新肥料配比和施用方式,有效提高新肥料的使用效果,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肥料的信心。
综上所述,土壤肥料结合了土壤和肥料双方面技术,在农业作物中施用不仅能够实现增产提质的预期目标,还能够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资源的消耗,实现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