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永桂
草原是地球重要生态系统的一种,在我国草原总面积达四亿公顷,是现有耕地面积的三倍,占国土面积的40%,因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草原可分为五个大区,分别是东北草原区、蒙甘宁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青海位于青藏草原区内,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草原,生产牦牛、黄牛、藏羚羊等珍稀物种,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青海省内草原面临草场退化的窘境,草原治理和长效保护势在必行。
草原放牧养殖的牲畜数量已经超过草原可承受范围,牧草得不到生长和休养的机会,草原逐渐出现稀疏、裸露土地的现象,导致牧草产量持续减少,土地因缺少草被覆盖出现风沙化现象。
将草原开垦为田地进行农耕种植活动,是人为因素破坏草原的主要表现。草原土地肥沃是因为草被生长和死亡符合生态环境,形成完整的循环,人为将草地开垦为田地,沃土仅能利用两至三年时间,土壤得不到作物反哺有机质很快消耗一空,表层土壤风沙化严重,且人为开垦草原严重破坏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整体。此种开垦草原不是农民个人行为,而是由于从古至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战争的产物,是农耕民族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历史遗留问题,历史可追溯至秦汉,青海在中华大地两千余年的王朝更迭中始终是汉民族与羌人、吐谷浑人的争端地带。
草原地区范围广大,人烟相对稀疏,受人类打猎放牧的影响,草原狼群、狐狸、鹰隼的数量锐减,老鼠因天敌缺位而数量激增,对牧草根部进行啃食和挖掘,对大面积草原植被带来严重破坏。因人类开垦、老鼠泛滥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草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降水量逐渐减少,干旱随之到来,蝗虫灾害成为草原高发灾害,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加剧草原退化现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大面积气候变化,气温、降雨带来的影响对于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作用量巨大,给草原带来缓慢但难以抗拒的荒漠化。
针对草原被大范围开发,草原资源大范围利用的当前形式,实施草原保护制度作为约束,督促对草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企业和个人实现建设开发和保护统一,通俗表述即为:谁利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例如企业开发矿山或油田,对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场进行了破坏,要予以草原恢复性治理,补偿牧民的损失。近些年正在推行的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工程中,就在施行这样的补偿保护政策,国家通过补偿牧民资金解决牧民生活、控制草场承载量和牲畜数量之间的关系来保障草原的休养和恢复,有效降低草原退化速度。
草畜平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草原能够提供的牧草数量,能够满足牲畜使用需求,还不破坏自身生态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草畜平衡是草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牧民收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草畜平衡从本质上来讲是依据草原牧草产量来确定牲畜养殖量,是对草原生态的保护,但却与牧民收入增长相冲突,因此如何在维持草畜平衡的基础上增加牧民收入即提高单位草场利用率,成为草原退化治理和长效保护的重点讨论点。目前可知的解决方式有优化畜群结构、丰草期进行干贮和青贮、围栏放牧、人工补氮四种,人工补氮在我国草原利用不多,在欧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很常见的保护草场方式。
牧区合作在发达国家草原畜牧业中很常见,在我国实行时间不长,也已经能够看到一定的成效。牧区合作是指打草、贮草、机械使用、牧草种植、配种、紧挨、毛绒和牲畜加工、销售等过程中,通过牧民合作来实现劳动力、机械的合理充分利用,这是建立在牧民私人占有一定生产资源和充分自愿基础上的合作,寻求共同的利益,有效提升草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和消耗,降低草原退化治理和草原长效保护的难度。
青海省拥有悠久的游牧民族草原文化历史,草原文化中牧民对于草原生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行动方式,例如狼群对于草原牧民和畜群威胁很大,但牧民却不会将狼群赶尽杀绝,因为狼群可以控制草原黄羊、狐狸等生物的数量,进而控制老鼠的数量,避免因老鼠泛滥而威胁草场。当地对草原的长效保护机制中要重视对草原食物链的建立和维护,用狐狸、鹰隼、鸟雀等天敌制约老鼠、蝗虫的数量,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保护的长期有效。
综上所述,草原对于我国生态系统、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草原退化治理和长效保护迫在眉睫。草原治理和保护要从综合角度考虑问题,正式草原文化对草原治理和保护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的解决草原退化原因,为保护草原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使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活力,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