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小涛
作为特殊的人造空间,公路通过影响人流、物流形态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公路交通上升为国家战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必须解决“建、管、养、运”协调,用好战略机遇构建现代养护体系,解决养护跛脚问题……
养护,从公路投运第一天开始;谋划,从规划之初发力……
私家车成为出行主力后,社会公众对道路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公路提供的服务内容、工作范围和业务标准必须跟上,主动接受舆论“聚光灯”监督。同时,社会一体化、融合发展对公路交通的依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应急处置、工程补短、行业拓展、品质提升任务更加艰巨,服务提质势在必行。
高强度投入产生了大量桥隧结构物,养护内容、边界和要求发生了重大变革,监控、检测、评定成为工作重点,全方位路网管理时代已经来临。环境倒逼,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四新”技术层出不穷、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大,养护理念、管理思维、生产方式必须跟上产业换代步伐,养护转型、管理升级迫在眉睫。
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必须解决“建、管、养、运”协调的问题。张可为/摄
公路网主骨架已经成型,投资拉动建设接近尾声,公路交通需要寻觅新的增长点。用地、资金供给等要素保障收紧,单靠“以建代养”维护庞大的公路资产已不现实。另外,在建设空窗期,做实、做强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是回应社会需求的大势所趋。
养护效果显现具有时滞性,与项目环境、建设投入、工程质量、用路车辆等密切相关,造成养护成效区分度差,投入靠决策层主观认识问题尚未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过去20年,建设的强势发展挤压了养护生存空间,行业在波谷期储备不足,顶层设计不到位、资源整合能力差,自身建设未跟上,业务碎片化趋势明显。
总结过去,公路交通对养护的需求并未真正转换成社会动力,养护行业能力、要素保障不足以支撑发展需要。展望未来,行业还缺乏有凝聚共识的旗帜和攻坚的整体思路,行业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
新时期养护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急需一个凝心聚力的旗帜,重新点燃希望,这就是现代养护体系……
现代养护体系是针对社会用路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发展成果,面向未来构建的“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分工合理、保障有力、运转高效、开放包容、集约高效”的公路养护新秩序。现代养护体系中的“现代”着眼于管理思维、养护技术和服务水平的升级换代,目标是改善有效供给、提升发展质量;养护的重点是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优化产品供给、及时回应社会合理诉求,在这一过程中改善行业生存条件。体系是有利于养护发展因素的协同联动和高效维系,是维持、联系和影响养护秩序的纽带,目标是要素效应的正向组合。
现代养护体系在推进养护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支撑、保障和引领作用,既是发展目标,又是现实需求。现代养护体系具有开放包容、面向未来、凝聚共识、动态平衡四个主要特征。开放包容是拓展工作思路、吸纳优势资源,推进“养护市场化、主体多元化、管理专业化、技术成套化”,放大正向效应必须迈出的第一步。面向未来是锁定发展方向,梳理工作脉络,引领发展、掌握主动、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需要。凝聚共识是求大同存小异,争取社会共鸣,充分整合资源,扩大供给范围,推动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动态平衡是立足供给实际、坚定发展方向,分阶段解决问题,保持发展持续性,直至引领社会需求的基本准则。
设施现代化是硬件建设要求,就是站在发展需求角度立足现实补短板,构建面向未来的公路基础设施系统。通过改善特殊困难路段,促成人车分流、机非分流,提高运行速度、安全保障水平和运行品质;通过改造驳接转换设施,提升不同运输方式无缝对接能力降低转换成本;通过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增加行车感知设施、车路互动设备,建设智能公路,提升服务品质。设施现代化是对大建设时期遗留的公路“体质先天不足”进行有计划完善,依托养护专项工程实现。
服务人性化是服务工作准则,是站在用路者、管理者和从业者等不同视角开展结构性改革,构建满足差异性需求的现代公路服务系统。通过供给、消费和中间环节之间的协同互动,优化行车环境、改善服务条件、提供精准信息,提升公路出行的舒心化程度;通过提升内涵、拓宽渠道、完善内容等改善服务能力,提升行业专业形象。服务人性化是对养护事业终极目标的全新阐释,是改善“养护生存环境恶化”的分步实施方案,主要依托“交通+专项”实现。
管理标准化是行业治理标准,是站在规范化角度审视行业治理能力,构建养护管理标准系统。通过提升制度顶层设计质量,改善供需、结构、区域和对外四个平衡,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提高行业治理水平;通过落实过程控制、全面管理和缺陷零容忍等现代管理理念,对养护工程、服务质量等进行微观管理,提升养护执行效果。管理标准化是针对养护“自成一体”的对症下药,主要依托养护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水平,促成PDCA管理闭环。
保障制度化是工作兜底要素,是站在资源保障角度稳定、畅通“巧妇之米”的来源渠道,构建满足现代用路需求的制度保障系统。通过合理适当的事权划分,提升制度、资金对养护工作的外部保障水平,为科学决策落地奠定基础;通过回应产业换代完善技术支撑,稳定人才队伍,提升内部供给质量,促成及时养护;通过改进补助政策促成需求内化,形成良性互动的投入体系和要素健全的保障机制。保障制度化是综合改善公路“先天体质”“后天肌体”和“生存环境”,促成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的重要依托,主要依靠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促成。
四个标准既是衡量指标,也是工作内容和努力方向,服务人性化是核心,管理标准化是手段,设施现代化、保障制度化是基础。四者相互促成、相互成全。
资源受限是发展的限制条件,在资源分配上的话语权与工作成效、行业形象密切相关。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希望……
摒弃低效率勤奋。创造性和独特性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现代养护体系要提升目标聚焦能力、紧盯发展方向,避免被关联性差的问题带偏;在工作深度上要强化行为控制能力,推行深度工作,避免进入低效率勤奋怪圈。在考核指标上要注重投入产出效率,淘汰滞后性指标,推行引领性指标考核。
提供高质量产品。提升公路服务质量是行业的永恒追求。现代养护体系要大胆创新,主动融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思考发展,逐步推进货运重载化、客运高速化;要敢于变革,推行建养一体化、施工总承包,实现“养护向前、建设向后”平稳衔接;要推进人性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超越社会预期,把“交通+”培养成行业名片。
能动性是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现代养护体系要注重用人所长,给老虎一座山,给猴子一棵树;要让尊重、沟通成为习惯,构建温馨行业、保持人心温度;要充分信任、加强激励,用制度为实干者鼓劲;要鼓励开放、彰显包容,构建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和奖勤罚懒的分配机制。
交通强国战略维度布局融合与共识。交通强国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养护提出的要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交织,给现代养护体系构建提出了超出初级阶段的更高要求。建设现代养护体系需要将养护主动融入交通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战略,在融合中共享、共荣,争取最大公约数,形成“社会办交通、养护共分担”的基本共识。
服务未来发展广度布局发展与继承。构建现代养护体系的初衷和目标都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这一目标,现代养护体系需要锚定新时期、新任务,关注现代科技在未来公路交通中的应用,在智能交通、绿色产业、个性服务上提高竞争力。科学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用开放的眼光制定发展战略、突破发展瓶颈、促成产业升级。
行业生存需求角度布局改善与提升。推进现代养护体系构建是解决养护难题的最佳切入点。要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科学布局公路养护理念、目标,方向、范畴,改善有效供给;要做好去硬伤、补短板,跟时代、谋发展等具体工作;要强化养护能力建设,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改善公路养护供给质量。要注重运输方式衔接,从公路行业内部竞争向协调联动转变。要加强养护能力建设,做实“建设向后、养护向前”的建养衔接工作。
去硬伤。公路养护硬伤体现为养护制度保障不力、资金供给不足、职能分散化、工作碎片化等。原因是行业话语权缺失,未催生出养护发展的企业驱动。“去硬伤”的关键在于融入国家战略,加快现代养护体系布局,全力推进养护行业智库建设,培养驱动养护发展的企业动力,形成“两轮驱动”架构。借助事业单位改革理顺养护体制,凝聚、激发行业内生动力,运用引领性考核指标弥补养护效果时滞性缺陷。
补短板。公路养护短板体现在宏观管理缺位,发展引领不足。未形成规范有效的养护市场,科学决策体系、养护能力建设未能全面落地。原因是缺乏系统高效的顶层设计,工作边界模糊、政策支撑不力、行业疲于奔命。补短板的关键在于强化战略研究,提高话语权,培养核心竞争力,催生工匠精神,锤炼职业素养,提升核心业务聚焦能力。
谋发展。去硬伤、补短板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蓄力,最终目标是赶上时代,引领发展。为此,需要通过“五步走”来实现。第一步恢复工作能力,切实承担行业责任;第二步提升治理水平,保障养护系统平稳有序过渡;第三步拓展工作范围,实现养护工作全覆盖;第四步赶上时代步伐,推动养护现代化;第五步引领发展需求,彻底摆脱被动工作格局。通过“五步走”建立与历史使命相符的现代养护体系。
去硬伤的目的是“固基”,理顺体制疏通任务来源渠道,解决有事可做的问题,治愈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补短板的目的是“强本”,做强自身能力防止业务荒漠化,解决有事能做的问题,提升行业的“西西弗斯之力”;谋发展的目的是分阶段解决行业升级换代问题,依托高质量的顶层设计提升现代养护体系构建水平,实现行业社会价值。
再不能以发展阶段为借口堂而皇之牺牲养护,人为造成事业发展瓶颈。我们需要围绕干事创业,思考如何突围……
打破固有思维局限。深入反思限速思路,通过改善线形提升道路的顺畅、连续和可预知性,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加强人车互动,探索突破道路设计速度的可行性。借助改善车辆性能、加强车路协同,建设高速客运线路,在规范、造价、技术等基础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既有道路提升上为养护拓展业务渠道。
促进养护方式转型。明确建设、养护界限,形成“养好路、修烂路”的分工机制;加速决策科学化进程,实现养护资金的最优分配;推进预防性养护,促进被动养护向主动养护转变;淘汰落后工艺,积极探索快速施工技术,提升行业技术含量;推行成套工艺和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稳定养护产品质量;推动作业标准化,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内业资料管理水平。
极力避免鸵鸟政策。用好交通强国战略机遇,适应行业隐性实力提升,强化治理能力建设。对内正视职能式组织结构弊端,推行责任清单,正视边界模糊、以目标分解代替行业管理等体制弊端,让干事创业者找到归属感。对外把工作当事业来做,将能力建设、市场化和行业发展一并思考,提升战略高度、工作深度和认识广度,坚持融合共赢,促成行业主张转变成政府行动。
进步的秘诀是善于行动,行业要避免“只摸石头不过河”……
市场化,避不开。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要有自信也要有准备。需要想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准备什么?这涉及养护市场培育和市场规则制定。二是市场化进程中,既有人员如何解决?这事关法治稳定和行业温度。三是怎样利用市场竞争积极性,有效消除资本逐利的弊端?这牵涉行业治理能力并影响政策后期走向。行业需要做的是搁置争议、积极行动,在快人一步中争取主动。
养护体制,绕不开。分散治理、各自为政的养护体制已对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构成阻碍。改善机制有利于推动内部问题的临时解决,但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问题始终绕不开。当前应该做的是,在“布局三维度”下重新思考、谋划养护体制,充分利用不同体制的优点,形成协调联动机制,这既是对行业生存负责,又是为国家战略买单。
针对社会用路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发展成果,构建现代养护体系是实现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张可为/摄
工匠精神,需培养。工匠精神是行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底蕴,与现代养护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在与政务、企业和个人的融合中,分别催生品质、品牌和大师,而后者正是弥补工作短板,布局现代养护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为交通强国战略所倚重。把工匠精神纳入能力建设范畴,可以增加专业人士的归属感和非专业人士的敬畏心,培养实事求是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发展战略。
埋怨不如改变,行动创造未来……
利器着眼于两个提升,一方面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坚定交通强国的共同信念,坚持干事创业的共同准则,让优秀人员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强化深度融合,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布局养护事业,提升资源调度能力,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提供基于路况数据分析、道路历史使命、养护资金供给养护目标设定等的综合决策方案,形成路网宏观、路线中观、项目微观的分层次决策建议,准确描述投入和效果的定量逻辑关系,提升责任行业的专业形象。
善事着眼于“一稳一防”。一是稳定任务来源渠道。畅通法定任务来源,根据《公路法》《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界定,主动承担公路养护任务,梳理废止现有与法抵触的规章制度,防止养护职能碎片化。二是防止业务外溢。招标成为常态后,清扫保洁变成了养护主业。业务外溢造成骨干人员流失,构成恶性循环。现代养护体系构建必须深刻汲取类似教训,对外主动、有效发声,维护主业的完整性,这对构建现代养护体系非常重要。
交通强国战略是养护行业转型发展、弯道超车的重要历史机遇。现代养护体系是行业实现突破的重要抓手,需要从交通强国、行业生存和服务未来三个维度布局,引入引领性考核指标,摈弃低效率勤奋,做实去硬伤、补短板、谋发展三项工作,想清楚市场化、养护体制和工匠精神三件事,对内利器、对外善事,正视、改变、行动、加倍努力,现代养护体系构建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