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成为了一个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时代。在教育教学当中,信息化的教学普及也是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点所在。如何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有效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基础教学成为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方面要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本文结合个人工作经验着重对当下的高中化学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将信息化技术与高中化学相结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的整合,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内涵,并运用信息化的设备或者技术手段来获得呈现化学教学所需要的丰富资源和素材,来给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其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方面颇多,要求学生的知识功底扎实,从而要让学生快速掌握化学现象发生的原理需要教师进行实验来讲解。而高中化学中重要的部分是一些重要的物质反应,如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氧化和还原,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为了能够去加深和巩固这一知识体系,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与构建知识体系时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方式。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上的知识渗透加深必须是在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前提下。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多去鼓励学生进行实际上的动手操作,以及将实验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二、 信息化技术对高中化学学习的正面影响
(一) 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不能现场操作,导致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学生难以理解,课堂效果差。若将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会弥补这些不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些有危险性,污染严重或者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将教材中的插图、图解、文字等内容进行编辑,比如,加入动画和声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又好比,有时候学生会有所怀疑,在只靠老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来讲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时。在此时,若我们将这些错误操作利用计算机模拟并通过放慢动作将其步骤分解,例如,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其中,液体便会沸腾飞溅以及将试管中放入超过试管三分之一的液体加热且试管口朝着人时,液体则会冲出管外且灼伤人等都可用动画来完成。这样,错误操作所呈现给学生的危害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及记忆。同时这样的课堂,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自愿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 信息技术有利于化学直观性教学
化学课程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信息技术能将其实验现象放大,克服演示实验所见度小的缺陷,從而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每一时刻的实验现象。同时,为了提高演示效果,实验器材的局限可以通过投影手段来克服。如,探究电解一些电解质溶液的电解产物及溶液的pH变化时,可以利用flash软件设计一个课件,溶液中看不见的阴阳离子可以用一些小球来模拟,然后让学生分别对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与硫酸铜溶液进行模拟分析,寻找出电源的阴极和阳极产物的规律与溶液的pH变化规律。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 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化学互动性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和反馈。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借助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或教师自行制作的课件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帮助学习和理解,从而避免了一个教师教五十几个学生,不能完全去指点与辅导的尴尬来实现个别化教学。这种交互式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万物有利亦有弊,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好就盲目地去使用,也不能因为它的缺陷而杜绝使用,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而且我们一定要往好的方面使用,不要让它影响自己更不要用它来做坏事。
三、 信息化技术对高中化学教育的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虽然缩短了人们交流的物理距离,却加剧了心灵上空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变成了人对媒体的依赖关系,影响了学生的高级情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网络空间里诱惑很多,导致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甚至出现逃学行为。
四、 小结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多彩的效果及强大的功能才可以将化学的魅力充分显示出来,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精神。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并有助于大幅度地去提高化学课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娜.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 曹建勋.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尝试[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3.
[3] 朱双云,宋红生.优化化学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
[4] 崔华莉,刘兴伟.中学化学教学与创新教育[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04.
[5] 盖立春.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6] 李荣秀.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7] 刘璇.《多媒体技术应用》课堂有效教学问题的实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8] 张大伟,韦军,宋云霞.浅谈高校理论课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与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2012.
作者简介:李静,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